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走进天府之国

发布于:2015-06-15 15:00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星期四

  在某年的七月和十一月,我借着文学赐予的缘,去了两趟四川成都,留下较深的印象。

  因为两次出行都是本着对文学的热衷,所以心里揣了一些与书稿和文字有关的小小的希冀。但走过两趟回来,虽然不能否认初步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但印象最深却不只是与文学有关的书面探讨,更有了对当地人文风貌切切实实的体验和认识。

  第一次去到那儿是在七月中旬,虽说骄阳似火、游人鼎盛,但与广东相比较,天府之国的成都还是多了几分闲适与宁静。所以我感觉较为轻松自在,除了领略成都市区的风景,还独自参与了短短两天的乐山及峨眉山的旅行。

  作为一名尤其普通的百姓,仅仅就本国的地图上,自己走过的地方也非常有限,所以对于每一座城市之间的分别,我感觉严重缺乏与之相关的敏锐,一般很难察觉到纯粹由地域因素而导致的、那些钢筋水泥的差异。

  但对于成都而言,我虽然没有留意到她与其他城市太多的异样,但在大致浏览过后,仍然存留了一些特别的印象,现将其变为文字,放在有形的记忆里:

  在绿树成荫的街道巷口,风格迥异的古建筑是最别致的点缀;风景如画的杜甫草堂,仿佛能嗅到文人墨客们留下的氤氲的书香;再看看春熙路的步行街上,霓虹璀灿、人流如织,骄傲地彰显着国际大都市的繁华;要是再走进那远近闻名的小吃一条街,你会被琳琅满目的色香味彻底包围,这时候馋虫的侵扰将无法抵挡,所以无需任何顾忌,最好切身感受到一回以浓浓川味为主题的饮食文化。

  走出成都市,随后来到乐山和峨眉。和平地上精美华丽的人工建筑相比,山的壮观和秀丽突出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最原始的瞻仰和崇敬。峨眉天下秀!我想那决不是凭自己的水准来张罗几个文字就可以描述的。所以在此我免去一些徒劳,还是说说脑子里思考得最多的东西。

  在我的印象中,名山总是与佛结缘,似乎有山必有庙宇,有山必有寺院。这次短短的乐山峨眉之旅,最难忘的要数那些神秘大佛的塑像,虽然坐姿有别,大小不一,但面部神色是绝对一致的。关于这里的神色,我思忖良久,仍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只觉得那是一种最饱满的空,蕴含着佛的灵魂。

  再说说万绿丛中的一座座寺院,就“形”而言,它们看上去几乎雷同,只有在仔细聆听导游解说的同时,才能从那些千百年流传的故事中找到“神”的差异。于是眼前那些高高飞起的屋檐,还有长满青苔红墙碧瓦,陡然间更添了历史文化的厚重和神秘。

  当思绪畅游在关于佛教的经典,尽情怀想其中之奥妙的同时,身边走过一群群手持香蜡的朝拜者:他们的神情是那样专注,仿佛在将满腔虔诚焚为缕缕清烟的同时,自己正接受一次神圣的升华和洗礼。

  观其景,睹其物,思其人,再想想尘世俗事,此刻均似一枚飘落的花瓣,全然没有跌落的重量,只是轻轻的拂过心头。因为佛祖在前,一笑泯千愁。

  挥别如黛的峨眉,再回到成都歇息一晚,接着便登上了返程的航班。机舱里,借着小小的窗口向外俯瞰,但见大地上亦繁星点点,一片哗然,那是人间绚丽的灯火,仿佛与星月竞相辉映。

  第二次到成都已是阳历的十一月,深秋的天空格外明朗,显得高远而深邃。

  登上熟悉的舷梯,飞机腾空而起。我紧紧贴在机舱的窗口,看着天空中雪山般静谧的白云,那是一幅多么奇妙而又圣洁的图景,能给人最广阔的想象空间,久久回不过神来!直到临近终点,机身开始缓缓下沉,飘散的思绪才停止泛滥,和窗外的风景一起回到了最真实的人间。

  因为这次过来重在参与笔会,所以一到那儿便直奔主题,和众多志同道合的笔友走进了关于文学的话题:大概是因为难于启齿的功底,我常常不敢提及自己如何热衷于文学,更不敢牵涉到作家作品等神圣的词汇。所以,当我随同主办方负责人,以及几位资深作者,欣然前往笔会会场的时候,望着红色条幅上,“全国作家作品研讨会”这九个醒目的大字,心里不由升起一种莫名的担心和庄严的神圣!担心的是我们的份量是否配得上这几个大字的含义,神圣感则源于自己对文学艺术的无限崇拜和敬仰。

  于是,带着些许不可名状的忐忑,我专心致志地参与了会议的全部过程。在此无须给出任何评判,心里最真实的感触便是收获和领悟!即使是莫衷一是的自由言论,仍旧高度凝聚了对文学的执著和热衷,就我等跃跃欲试的“后进生”而言,于此已经足够!

  但不能不提及一下的是,当时有一位较为“特殊”的作者,因为年幼时患了小儿麻痹,所以走路需要借助双拐,行动十分不便。当我得知这一实情之后,在投向他的目光里,不觉多了几分无法言喻的凝重。而且看着他每挪动一步的艰辛,心里会很自然的想到“跋涉”这个词,其本意,其含义,岂不正是如此?还有,在发言的时候,多数人都是草草的写了个提纲,或者干脆靠百分之百的临场发挥,只有他特别准备了好几张稿子,在一片低声的嘈杂中认认真真地宣读。

  当时我正坐在与他相邻的位置,看上去一定听得十分专注。但我自己明白,在心中流淌的东西并不是他宣读的句子,而是一种真真切切的、饱含温度的感动。其实他是有一些紧张的,额上渗出了细细的汗水,但更能见得他对文学的耿耿忠心与满腔的热忱。那一幕画面,那一份感动,权当我参会最大收获,将在记忆中永远闪光。

  记得在以往只能用笔写字的时候,十分乐意向朋友宣称:“爬格子”是自己最大的兴趣。现在手中的钢笔换成了键盘,激情挥洒,十指并用,更添了当一名“自由写手”的热情。但是文学的道路寂寞而艰辛,只有勇于“跋涉”的人才能一直前行。探索中,或许可以期待一些友善的鞭策和鼓励,但更需要增强的,应该是“跋涉”的勇敢和力量。

  结束了为期三天的笔会之后,我们一道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杜甫草堂、武候祠等地,在了解了四川成都温文尔雅的自然风情之余,更能感受到当地人文气息中的那份逍遥和闲适。无论是公园里专心写生的画匠,还是街边大树下自发组织的合唱团;无论是巷子里名目繁多的小吃,还是街头琳琅满目的古玩,都充溢着一种浓郁的、只属于老百姓的原汁原味,几乎让人感受不到市场经济中强劲的浪涛,从而只能一门心思的领会什么叫生活的真相、什么叫返朴归原。

  于是,借着文学赐予的契机,我粗略的认识了天府之国,认识了四川蓉城,那两次成都之行所带来的感慨,是无法在文字中忽略、更无法从记忆里抹去的。我知道留在那里的一串足印,除了见证自己对文学些许希冀之外,并无其他的实际意义。但是既然走过了,不管有没有与梦想靠近,只要无悔就足够。

  感谢生活中分分秒秒的体验,无形拓展了生命的宽度。

责任编辑:古岩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