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今日阳光明媚---走向地心深处

发布于:2010-04-20 06:28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倚剑听雪
    一顶有灯的矿工帽、一条围在脖子上的白毛巾、一套崭新的工作服、一双长统胶靴、一张微笑的脸、一个16岁时的我就是这个样子的。由于下午要下井,我和小伙伴们在领到工作服后,第一时间就到五一路去拍了这张照片。

......  

第一次下井是什么都稀奇。  

我们在领队助手的指导下,依序走进罐笼(就是没有全封闭的电梯),满了15人就关门打铃。  

罐笼在急速的下行,耳朵一时还不能适应,出现了一阵嗡嗡声。但,可以看见井壁上的水在和我们同时下行,但速度比我们慢多了。  

很快,400多米一下子就到了。  

领队将我们领到一溜排3吨的煤车前:“大家注意了,8个人一台车。上车要当心不能碰及上面的电线(原来是有轨电车),坐下后不要站起。不接到通知,不得下车。”  

在昏暗的防爆日光灯下,我们上车后开始寻找起“座位”来,我找到了一个大木楔子,就把它沿车壁小头向上的放实、找平,并坐了上去。而一些抢到四方枕木块的哥们,可就没这么如意了,下了车后个个喊腰疼(因为人多,不能放在底部,在底部也是没事的)。  

经过30多分钟的风驰电掣,经过了几道弯,也经历了迎面而来(两车交会时)的恐怖和惊叫,终于停车了。  

我们接到通知,按序下了车。  

但,仍未从恐怖中静下神来。两车相会竟会象迎面相撞,相差 两公分 竟会檫肩而过。我更没想到两个月后,我的同乡就会“牺牲”在这种“火车”上。  

其实,只要不违章搭乘,几乎无任何危险。如是违章爬车,可比爬火车危险多了。对面一来车,爬车的人连躲的地方都没有。如果是实车,只能趴在接头处,车辆一拐弯,还会被挤着。而我那同乡就是这样“牺牲”的。  

领教了“火车”的厉害后,我们老实多了。  

在清点人数的间隙,我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由于是在大巷的分岔处,我们处在尚未铺轨的地方。此地的灯相对于其他地方稍微有些明亮,在拐角的僻静处有一两人宽一人高 50公分 进深的地儿,就象那浅浅的猫耳洞,里面有一部防爆电话(约40公分长、30公分宽,较笨重)。后来听讲啊:不是拨号的,拿起来就能通话,直通调度室,每隔一公里就有一部。呵呵,我一次都没能享用过。壁上的有些地方是干的,但不多。大多地方沿壁在往下淌水,水迹所经之处是滑滑地亮亮地,有一层白色的碱样物质,而两边水沟里则静静地、慢慢地流淌着一些看上去清清的水。我更没想到:后来会喝这地沟里的水。  

40多人的队伍开始从“马路”向“公路”进发。  

经过长长的皮带运输机的巷道时,风似乎特别的大。煤会从眼皮底下飞速流过,象瀑布一样倒进了好象深不见底的煤仓。后来才知道,大巷里的3吨煤车就是为它们准备的。  

掌子面到了  

一般7~8个人的工作地点,一下拥进40多人是不行的。好在领队安排得非常好,我们排队依次一个一个向前参观,随后再依次坐下。听老工人拉家常般的讲解,这里煤的成因、这里煤的厚度、这里能采多少年、这里应该注意的事项。还讲了让我终身难忘的教诲,包括:如果在巷道里迷路了,寻找出去的方法。这方法呀,就是迎着风走,如果感觉不到风,就把手指放在嘴里一分钟,再把手指拿出来向上,然后,哪边感觉到凉就往哪边走。  

我悄悄的打量着眼前的这个老工人:慈眉善目,人精瘦精瘦的,个不高,穿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工作服,脖子上围了一条旧毛巾。也想不到,一个工人的气质与谈吐会这么好。其实呀,后来听说,这个老工人就是矿长,一个科班出身的矿长。  

  编辑按语:描写井下生活场景和井下矿工们不畏艰辛、乐观向上的高尚情怀。文风细腻质朴。只是文中掌子面到了似乎并没有交代。或是笔误?请留言于我,也好与您再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