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记忆中的人山人海

发布于:2009-10-05 21:0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乙克军

  

《新沂河年鉴》中记载,1949年冬,国家“导沂整沭工程”就动员近五十万民工参战,工地上无处不是人山人海,大干的场面感天动地。当时江苏省沭阳县民工王兆山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两锹一筐土,三锹装满车,被授为十县第一,淮海闻名特等功臣、全国劳模,并获得了“王大锹”的尊称,还在全国劳模大会上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小河工年年有,扒河治水全靠人挖、肩挑、车推,靠的是男女老少齐上阵,人们所见到的大河工工地,哪处不是人山人海?  

在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还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人们在降服水魔,治理水患过程中,也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岁月。在我们湖东境内就有一条河叫“眼泪河”,据老人说,是在1950年,男人们都上前方大河工,后方妇女在家上小河工,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干活太累,许多妇女吃不消都累哭了,晚上回到家中,看到孩子饿的奄奄一息,大人小孩更是哭成一团。后来,人们把这条河称之为“眼泪河”。  

在我的人生当中,有三次上大河工的经历,柴米河、沂南河、古泊河都曾留下我的足迹,洒下我的汗水,留下我无尽的思念。  

那是1975年底,刚高中毕业的我,便被列为生产队的“强劳力”,派往前方“柴米河”工地上去帮工。第一次亲眼看到大河工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场面,心里既好奇又激动,扒大河要这么多人?这么多人一天要推多少泥?这场面真是让人振奋!但是,上河工可不是去游玩的,那要凭力气去干的。可对于体单力薄的我,哪里经得住这泥头活的折腾?不几天,我手上就磨出了血泡,腿肚子也肿了起来,接着就“趴舍子”了。大河工是个“红眼活”,你干不动,民工讽刺挖苦你,带工的责怪你,当时心里甭提有多难受了。有着强烈虚荣心的我,在这时候却学会了坚强,也懂得了什么叫坚持,当工地广播里传来了“王大锹”的事迹,当民工号子喊的震天响的时候,我咬紧牙关,走出茅舍,硬是坚持到河工竣工。从此,在接下来的沂南河、古泊河疏竣整治中,我成了名符其实的民工。1976年底,当我入伍通知书拿到后,邻居刘大爷对我说:“你小车绊终于摘掉了,熬出头了。”这话今天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时光在流逝,一切在改变。如今你见到的大河工工地,虽没有了人山人海的劳动场面,但车轮滚滚依旧,而这个车轮,不是独轮车的车轮,而是挖掘机的车轮、拖拉机的车轮、推土机的车轮。现代化的治水机器、高效的作业工具、隆隆的机器声,取代了劳动号子,取代了人山人海的大干场面,取代了“泥腿子”的繁重劳动,取代了小车、小锹的低效进程。特别是挖掘机那强有力的“大手”,挖起的大泥块、抓起的大树根,让“王大锹”在天之灵,也自叹不如。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