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上山挑柴(宝玉堂)

发布于:2016-11-03 21:0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孔令山

  农中实行半农半读自给自足。老师与学生同甘共苦,每个星期老师都要带领学生上山挑一次柴,以解决食堂燃料。

  1968年,从军六年的我退伍后被分配到弥勒县朋普区王弼农中教书。办学初始,就校长老师四人及两个工友。校舍破烂简陋,没有招牌、围墙,电灯,球场,水井,教学设备几乎为零。学校招收一个初中班,30多个学生。在300多亩土地里栽种甘蔗、玉米、苦荞、花生等农作物。

  老师和同学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白手起家,自己动手挖水井、筑球场、上山砍木料、割茅草,盖牛圈,养了猪和牛。后来逐步扩展到三个初中班,两个高中班。

  那时没有教材,上课的内容全靠老师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初来学校难于找到以前的初中课本。幸好我在部队时搞过新闻报道工作,有新闻报道及写作的资料,于是我把《通讯员手册》作为教材,结合自己的写作感受,给学生讲解。想不到学生还特别欢迎,很有兴趣。

  半农半读,劳动强度大,异常艰苦。我在部队时,经受了许多艰苦的磨炼,加之我是农民出身,从小就劳动,对于学校的艰苦并不害怕。既然农中接纳了我,我就要为农中的兴旺发展倾注心血,让青春热血放射出耀眼的光彩。

  去千多米高的老西山打柴挑柴是一件非常艰苦危险的事,也是值得骄傲的事。近百米长的队伍披着朝霞,沿着蛇形陡峭茅草遮掩的小路低头弯腰行走,一个跟着一个,浩浩荡荡,很是壮观。爬到半坡虽然已是满头汗水,气喘吁吁,但仍然说说笑笑,歌声嘹亮。特别难走的地方,大家会相互牵拉帮助。一个多钟头才能到达林中。为了保护树林,砍柴时我们不砍成材的树,只砍低矮的杂树和松枝。男生帮体弱的女生砍,用藤子捆扎,绳子系好在扁担上。路途中,女生挑不动,男生主动去接。“手扳石”陡壁障碍,一丈多高,几乎垂直,只能把柴顺着石头滑下,人扳着石头像穿梭一样梭下来。有的学生挑着的柴担被小路两边的刺丛或茅草拉扯,身子失去平衡摔倒,皮肤被擦破,爬起来拍拍衣服裤子上的泥土,继续前进。挑到学校,小腿肚被折腾得发胀发抖酸痛,却很开心。过磅,我挑的柴42公斤。

  和学生一起挑柴,是我青春年华中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既现实又浪漫潇洒,亲近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呼吸新鲜空气。也是我26年教学工作中最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亲近学生,了解学生难得的机遇,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虽苦却乐,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于是写了《挑柴》的诗歌赞颂:“西山脖颈围白纱/苍翠树林满山洼/歌声笑语撒山路/之字队伍踏彩霞/钻丛越壑观美景/目望耳听鸟对话/挥刀砍削满意枝/柴禾码好藤绑扎/汗水湿透坎坷路/辛劳脚印刻地下/陡坡锤炼筋骨硬/重担磨砺肩耐压/信念坚定如盘石/风雨偷袭击败它/勤工俭学增技能/自力更生干劲大。”挑柴增进了师生的友谊感情。至今我和学生相互牵挂联系,来往密切,是那时就打下的坚实基础。

  理想追求的脚步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事业的漫漫征途和无数风景,我也发白苍老退休。王弼农中顺应历史的潮流,呈现了10多年的风采,便淡出了教育的历史,蜕变成具有较大规模的朋普中学。而那段平凡艰苦难于忘怀的岁月却时时鲜活在我的心中,荡漾着情感的波涛。

  云南弥勒市人民银行:孔令山

  邮编:652399

  电话:13887356013

  2016、10、30、

  

责任编辑:祁桂平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