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七十年代生人

发布于:2015-07-02 08:11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星期四

  著名歌唱家刘欢有一张音乐专辑,里面收录的大多是一些经典老歌的翻唱,此专辑好好像命名为“六十年代生人”,听起来很值得回味。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一般家中都有好几位生于六十年代的兄长或姐姐,跟他们朝夕相伴多年,所以感觉离得特别近。至少他们在青年时代传唱那些歌曲,我们七十年代的朋友一点也不会陌生。

  日常忙碌中,接触多了各个年龄段的朋友,会蓦然惊觉同一年代出生的人,就思想作派及为人处世方面,的确具备某种程度的类似。我想那些应该是时代赋予的特质,不同的历史背景会带给不同年代的人们一些无形的隔阂,这应该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代沟吧。其他的不敢说,暂且以本人的真实感触,顺便聊聊七十年代生人。

  每每在工作生活中接触到周围的同龄人,都特别能够感受到他们显而易见的浮躁,至少我自己就是代表。于是闲暇之余,曾经三朋四友碰在一起,煞有介事地剖析过我们这一代的共性和特质:七十年代生人,八十年代在一天天长大,九十年代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再过渡到千年新世纪,一切个人的内在因素趋于稳定和成熟。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士,我认为七十年代生人的这个过程是蛮艰难的,因为在比较关健的成长阶段,遇到了太多新旧政策制度、和新旧思想观念的冲击:八十年代初实行从集体从个体,九十年代又开始了改革开放以及到新千年更添了太多史无前例的大胆和前卫。我觉得这些无论物质还是意识上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判别能力。

  那些保守与开放的矛盾,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难免会模糊我们审视周边环境和进行自我定位的视线。尤其是诸如我类从农村挤出来的半个知识分子,总想在社会的万般变化中试图保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一不小心便挣扎在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所带来的价值考核中,于是往往会在付出与回报面前感觉茫然无助,无论怎么调整、怎么努力,总感觉顾此失彼,没有一种结局是自己最想要的。

  于是不安了,烦恼了,始终不明白为何那些如此熟知的概念,总能在不同环境中诠释出完全不同的含义?当自己怎么也把握不到功与过、成与败的确切定义时,便只剩下一次次的失意,在紧紧追随一次次的努力。其实说穿了,在人的潜意识里,应该不存在不求任何回报的付出。当我们发现因自己判断失误而功亏一篑全盘皆输的时候,便很难保待泰然自若的那一份冷静和从容。

  奈何不了如此现状,当然只剩下情绪上的不安和浮躁。有同感的朋友,凑一块儿打趣也好,抱怨也罢,轮番上阵彼此宽慰与鼓励,再回到现实中,若能借前车之鉴,赢得某个阶段的沉着,十分满足。

责任编辑:池墨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