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老龚(彦文杯)

发布于:2025-06-24 16:23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张江
  老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由外地下放到新沂县小湖公社的知识青年。
 
  他个头不高,人微瘦,背稍弯曲。嘴角右上角有颗大痣。外地口音浓厚。
 
  老龚当时任公社治安股长,人称龚股长。背后提起他,一般称老龚。
 
  老龚负责蹲点陆庄大队,从一下放就天天往村庄和农户家里跑。确切地说,是不紧不慢地慢地走。两手背在后面,像个农村拾粪的老头。
 
  在整个陆庄村,他到我所在的沟西队又最频繁。不多说话,但没有他不过问的事。管得最多的事就是救济,因为那会穷人多,吃不饱饭很普遍。
 
  如果看他正走着,突然有人凑上去和他说话,八成就是有人生活出现问题了,想让他解决点困难。
 
  老龚这时候会停下来,仔细听对方说,同时接过递过来的香烟,认真地抽起来。
 
  老龚一贯把替群众分忧当成生活中的大事。接到情况反映后,他会很快赶到公社,寻求解决方法。第二天再见到他的时候,就该有明确的答复了。
 
  老龚和群众说话从来不笑,至少我没看过他笑。但是大人小孩从来没人怕过他。有事说事,没事他就自己就随便走走。庄里的所有居民他都熟悉,包括几岁的孩子。见了面,群众叫他官称,他称呼群众时一般都是直呼其名。双方感觉都很自然。没人觉得他是个当官的,也没有人把他当做知识青年这个特殊群体来看待。因为天天见面,居民早在心里把他当做这个小队的一分子,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只是对他操外地口音有点好奇。
 
  老龚不喜欢说笑,不代表群众就不和他开玩笑。他喜欢把“鹅”发成“我”音,这就为玩笑奠定了基础。大家平时没事,就喜欢拿个题目考考他:“鸭蛋大还是鹅蛋大?”老龚倒也直言不讳,直接回答:“我蛋大。”引得群众哄堂大笑。问了很多人次,每次他都一本正经地回答,从不厌烦。
 
  老龚有个儿子叫龚留山,长得眉清目秀,白白净净,穿的衣服也整洁卫生,不像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既脏还邋遢。他虽然年龄小,和别人说话倒挺有礼貌,很招庄里人喜欢。老龚带他来时,基本都是和我们这些同龄人玩。老龚空闲时候也会在旁边陪着他。农村孩子调皮,见他皮肤白皙,就会搞些恶作剧,比如用植物尖利的叶子去戳他,用泥水把他衣服弄脏。也没有恶意,主要是出于好奇。小龚有时忍不住就会哭泣。老龚听到了就来问明情况,并不会责怪我们这些孩子一句,反而批评小龚让他不要调皮。
 
  那时,公社治安股长一般随身都带着手枪,以便在遇到阶级敌人捣乱能随时投入战斗。老龚的手枪装在上衣口袋里居多,不常拿出来。
 
  有一次,庄里一个没父母的年轻光棍和别人打架,老龚得到消息赶到急急喝止。光棍像没听见一样继续他的操作。他就掏出手枪,像电影里英雄人物那样,居高临下地操着外地口音说:“再不住手,我要开枪了!”
 
  光棍一回头,毫不犹豫地对着他的手枪就是一脚:“去你妈的!”老龚被踢翻在地,手枪也飞出好远。几个民兵及时赶到,三下五除二就把光棍掀翻在地,反绑起来,押去了公社。
 
  正当大家都以为这个光棍将要遭到严厉惩罚的时候,老龚却出人意料地把他放了。后来,庄里通了电,老龚又说服大队让他当了电工。从那以后,这个光棍开始走上了正道,为邻里乡亲用电提供了很多方便。一直到因病去世。
 
  知青返城潮出现后,老龚和其他知青一样,离开了农村,返回城里去和老婆、儿子团圆了。分别时,老龚操着浓重的外地口音,满含深情地说:“乡亲们,以后我一定会经常来看望你们。”这是我唯一一次听到他声音里带着人情味。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看见过他。屈指一算,他也该年近八旬了。偶尔忆起他的口音,觉得他可能是沭阳人。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