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求医琐纪(彦文杯)

发布于:2025-06-19 08:58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张江
  书没读好,眼病却落下了。现在老来不怎么看重这事,在早几年可不是这样。《求医琐纪》就从这件事开始说起吧。
 
  年轻时近视眼都有点恐惧心理,害怕眼睛瞎了。稍微有点不适就疑神疑鬼,经常会求医问药、查百度。就像有些官迷只要听到有关提拔的风吹草动,第二天上班绝对“熊猫眼”。我有两次记忆比较深刻的看眼经历,至今心里还有阴影。
 
  有一次眼有点疼,在百度众多眼病术语中,经过左挑右选,最后把注意力锁定了“青光眼”,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去看医生。
 
  我去的目的很简单,弄清楚两个问题:是不是青光眼;如果是,下一步怎么办?诉求十分明确。该挂号我自然会乖乖挂号,该出检查费我也不敢说半个不字。但是我觉得想让医生回答这两个问题好像不太容易。医生是这样说的:
 
  “其实人人都有青光眼,只是程度不同:有严重的,有不严重的。”
 
  我肯定要问:“我这属于严重还是不严重呢?”
 
  医生的眼光透过镜片把我上下打量了个遍,然后语气充满鄙夷地说:“严重还是不严重在于你自己怎么看了;以后自己如果不重视,后果我也难说。”我先是怀疑自己智商,但很快就回过神来了:你这种表达方式,像我们坐过几年机关的,谁不能整两句?但是看专家表情严肃,根本不像在和我开玩笑,知道再想套出点真材实料绝非易事,也就不想再多费口舌。好在本地会看眼的不止他一人,不然为了打听病情,还真得付出点代价。我就当十块钱挂号费扔了喂狗了,他自己坐那没事养神,我可陪不起他,还是重找个医院吧。把诊断过程跟另一个医院医生一说,那人倒很干脆:“简直胡说八道!”
 
  第二次看眼过程基本和小说里写的一样,老套得很。开始时有挫折,结局弘扬了正能量。
 
  事情是这样的,早晨起床眼睛有异物感,以为是感染发炎。走到镜子跟前一站,就惊喜地发现,有一小截毛发紧紧地贴在眼球上。试着用手揉、用手冲,请人憋气吹,毛发纹丝不动,毫不相干的两个小物件,目前竟如此恩爱,佩服佩服。
 
  医生大学没有白读,说话很有逻辑。首先阐明问题性质:非常严重,如果不取下来,时间久了会和眼球长死在一起。以下省略二百字。
 
  其次抛出问题解决方案:没有别的办法,唯有割裂眼皮取出才是上策。我问伤口多久可以愈合?回答说一周即可。我又问手术有无风险,会不会伤及眼球?回答说只要是手术就有风险。我就想你这是想把我杀了啊。
 
  在得到“先回家商量商量再说”的反馈后,医生很显然识破了我恶意不治病的险恶用心,随即说了不少诸如“讳疾忌医”之类的难听话。照我想,既然他能确定我可以听懂这个成语就不该这么对待我,其中道理不必多言。
 
  从该院出来后,我并没有急于“回家商量”,而是找了另一个医院的眼科诉苦去了。这医生说:“坐下我给你看看。”随机把我眼睛撑开,叫我不要乱动,在我还不知道他打算做什么的时候,他已经用镊子把一样东西放到了我的掌心:“你看看是不是这个东西?”我才不管他送给我的是什么免费礼物,只要我眼睛不再受煎熬就行。尽管如此,我还是表现出非常专注的样子朝那段毛发瞅了一眼,用让他开心的惊喜口气说:“真神奇,这么快就取出来啦?”医生还不罢休,在此基础上又补了一句:“你看这需要动手术吗?真是胡扯!”出于礼貌兼感激,我非常客气地表示出了对他职业道德和医疗技术的由衷赞叹。此处不必多说,直接省略三百余字。
 
  还有一次我去看牙,牙医是位头发灰白参半、相貌威仪、很有教授风度的专家级人物。我怕表述不清,直接把手指伸进嘴里,配合言语痛陈病牙苦楚。“教授”一言不发,迅速用内部字体书写天书一张,交付给我后,从牙缝里硬挤出来两个字:“拍片。”我从没听说过牙还能拍片,想多问一句,看他面容严峻,就临时改了话题:“请问在哪拍?”我这句话算上标点符号才六个字。即使这样,他也没打算让我说完。在我刚说到第三个字的时候,只见“教授”把大手带弧度地往外一指,接着直接化身聋哑人,不再发出任何声响。我只好知趣地往外走,好在拍片室并不难找,拍片还算顺利。
 
  下面这节是这段故事的重点。故事一般来讲是假的居多,但我这篇故事是真的,包括整篇文章的叙述也都是真的。天地良心。
 
  医生接过片子看了看,示意我张开嘴,然后开始施工。一阵“吃吃”的电钻声响之后,又往新开挖的洞穴里放了点药,用棉纱塞紧。让我漱漱口,说一声好了。意思叫我走人,他好招呼下一位。
 
  但是当我走到门口时,总感觉哪儿不对劲。于是不得不返回去,向那医生问道:“请问我是这颗牙疼,你为什么凿旁边的那颗呢?”
 
  医生并没有说话,看了片子后,再次示意我张开嘴,接着又是一顿狂凿。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解释。我当时因为有事急着离开,也没找他麻烦。心里也想,凿错也就错了,即使找了又能怎样,还能再长回去吗?只是可惜那付教授的派头安错了对象。
 
  最后提提我带孙子看病的事。那天他发热、咳嗽。白天吃了药不见效,到了晚上尤其厉害。坐到了某医院一个当红医生的面前,刚诉说完,他头也不抬地说:“先开点水给挂挂吧。”
 
  我问他:“你的诊断结论是什么?”
 
  他说:“不用诊断,这段时间非分之九十九都是流感。”
 
  我说不一定吧?他说你要这么说那你就先做检查。我说那就先做检查吧。
 
  检验室查血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并无异常,结论是普通感冒。检验医生的话也令人吃惊:“其实是不是流感也无所谓,反正用药都一样。”我又一次表示了怀疑:“不会吧?”我说不是讲究对症下药吗?他笑笑,并摇摇头算是对我无知的认定。我也笑笑:非常感谢这俩医生让我长了见识。他俩人品都非常不错,越是人品不错的医生这么做越是让人担心。
 
  最近几年医技人员服务态度是越来越好了,服务质量提升也很快。但是类似上述提及的几件实例,想叫绝迹也非易事。表面看是医生的责任,实则不然。医生都是好医生,这个必须肯定,说是管理上的问题好像更确切一些。如果想细说,最好另起一篇,还是就此打住吧。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