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看电影(彦文杯)

发布于:2025-06-18 09:53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张江
  有个老太太从不看电影,因为屏幕上出现特写镜头时人的嘴巴太大,她看着害怕。老太太一生既不吃斋也不念佛,就是心善。自从第一次看电影整个屏幕都是牙齿时,她就不再看了。
  
  但是我们有一班电影迷和她不一样,我们的最大爱好就是看电影。只要听到一点风吹草动的电影信息,就要把时间地点打听个一清二楚,晚饭后一起集结出发。最喜欢看的就是打仗电影,好人和坏人打九十分钟,最后好人胜利,皆大欢喜,走在回家的路上精神倍增。
  
  这帮电影迷有成人也有小孩,老太太的孙子也在里面。我们不分春夏秋冬,也不管路途远近,哪里有电影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电影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乐趣。
  
  刚开始放电影给我们看的县城来的电影队。拉着平板车来一趟不容易,所以来了就不轻易回去,每次都是把周围八个大队都放映一遍才肯罢休。步行七八十里路也就只带两三盒胶片,一个正片配一两个副片。正片不是《地雷战》就是《地道战》。副片都是毛主席接见外宾或者农业生产技术类的题材。
  
  副片没有谁喜欢看,虽然是彩色的。正片即使看了无数次,不管大人孩子每次看了依然会心惊胆颤。
  
  不是每次倾巢而出都能看到电影,有时得到的可能是假消息。跑了十几里路却看不到电影,心里是非常苦闷的,那种心思别人未必能理解。如果真的能理解了,那他也是那个年代电影的“铁杆粉丝”。
  
  白天“放羊跑断肠”,晚上看电影也不一定每次都是享受,弄不好也可以跑断肠。比如,从家里出发到南边嶂山,十里路左右的样子,七八岁的小孩跟在成年人后面跑,而且他们是开足马力跑,想想会不会跑死人?侥幸没有累死的,这就是一笔财富。成年后,不管散步走多远都不会觉得累。
  
  到远的地方去看电影,有几次还是坐手扶拖拉机去的。拖拉机发出蹦蹦的声音就是世上最好听的音乐,想着离电影越来越近,心脏都激动得跟着它一起跳跃。
  
  有一次返回途中拖拉机熄火,检查结果是缺油了。那个时候不兴有加油站;就是有加油站,也没有钱买油给它喝。于是大家就决定把它推回去。推了一段路,都觉得累,就有人提议:看看加点水能跑起来吧?加了水果然就跑起来了,一直把我们带到家。
  
  看《小陈庄夺印》的时候,就我和一个小伙伴一起去看的,别人都不愿去。那是唯一次我俩单独去看电影。因为天特别冷,又刮着大风。我到小伙伴家里,他父亲开始不愿意给去,我就说:毛主席都说要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才能成长,这点小困难算什么?他父亲很惊奇,很果断就同意了。电影情节一点也不吸引人,演员看着也不顺眼,冻了一晚上,只记着“何支书,吃早饭了”这一句台词,并且一直记到现在。
  
  因为看电影有一次还差点丧命。按道理讲,《红楼梦》这种题材不应该是小学生所喜爱的,也不可能看懂。但是炒作太厉害了,不是商业炒作,而是成年人的口口相传。提前四五天就贴海报,开始售票。海报用的是篆体字,还加了描边,显得美观、古朴。正式放映那天,电影院刚开门,工作人员根本来不及验票,观众就如潮水一般蜂拥而入,我是硬被“潮水”吸进去的。双脚沾不到地,像搓麻花一样被裹了进去。我当时心里想,这下死定了,只要掉下来,不被踩死才怪。正在祷告之时,只听周围一声闷响,就有人大喊:墙倒了。因为人太多,秩序又乱,人流冲倒了围墙,缓解了拥挤,老天冥冥中救了我一命。
  
  电影院容纳不下观众,临时决定到中学操场放映。放了不到几分钟,因为忍受不了咿咿呀呀的唱功,小孩子开始陆续离场,我已经忘记我是什么时候回家的了。在家里睡得正香,小伙伴父亲来敲门,问孩子是不是在我家睡了没回去?我说没有啊,我也没见着他。他父亲很着急,叫我起床一起和他出去找,逆着回家的路一直走到电影场,都不见踪影。一种不祥预感涌上众人心头,会不会掉河里了,会不会被毛人吃了……胡思乱想之际,突听身旁水泥篮球架上有动静,往上一看,有个人正抱着水泥架弯曲的弧度呼呼大睡,听到的动静就是呼噜声。正是小伙伴。大家又惊又喜,他父亲不由把他拽下来痛打一顿。
  
  看电影很多时候也很在乎情趣,虽然那时候还没意识到。多数情况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集体出动,一路上有讲笑话的、有说古书的,有家长里短、有社会见闻,还有小孩子嬉戏打闹,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舒适而又温馨。
  
  即使现在,每次看到免费送电影的屏幕拉起来了,我还是忍不住凑上去,熟悉的胶片跳动声音已经听不到了,屏幕也被路灯和发光门头照得灰头土脸,这使我不禁怅然若失。
  
  生活水平提高了,露天电影也逐渐淡出视野,每天捧着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也许这就是社会进步吧。
责任编辑:池墨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