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诗人海啸:中国当代真正的诗人不超过100位

发布于:2012-07-22 12:44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中青报


  7月8日,“中国诗电影”计划启动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该计划旨在通过电影镜头再现诗歌,揭示“诗人内心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与情感密码,以及诗歌本身的文化脉络和历史景深”。首期计划将100首经典中国现代诗歌拍成微电影。

  中国诗歌文化源远流长,诗歌长久以来被视作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地。那么,当代中国诗歌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在当今社会,诗歌的现实意义在哪里?近日,“中国诗电影”计划总导演、著名诗人海啸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

  现在许多诗歌作品根本就不是诗,只能叫做“分行文字”

  中国青年报:诗歌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受欢迎,为什么在当代社会受冷落呢?

  海啸:其实诗歌从来没有过所谓的边缘化或大众化。诗歌表现出来的安静和寂寞是诗歌的常态。解读和理解诗歌需要一定的文化层次和修养,这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读者能否很好地领悟诗歌,与自身的文化层次和生命经历密切相关——心灵没有敞开,好诗也进不去。

  在诗人和圈外朋友的聚会中,诗歌常常被搞得像杂耍一样,让诗人感觉很痛苦很尴尬。而现在的中小学教育的弊病,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文化的脱节,加剧了这种状况。

  中国青年报:不过现在也有很多人愿意读诗,写诗。

  海啸:诗歌的门槛看起来很低,好像谁都可以做诗人,其实不然。中国当代真正的诗人不超过100位。前些年因“梨花”事件应运而生的所谓写诗机器,不免让人跌破眼镜。在诗歌批评上,不少评论家也喜欢追在“伪诗”后面大加点评,而一些好诗则不被关注。

  一定程度上,“诗人”二字被当做一种讽喻。现在的媒体倾向于关注跟诗歌有关的负面新闻,只要出现诗人自杀、裸奔等过激行为,便竞相追捧,而正面的东西则很少关注。大众误解诗人,媒体绑架诗人,也对诗歌产生了削弱和消解。

  中国青年报:《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年)》中指出,汶川特大地震引发的网络诗歌风潮,使诗歌这一日见寂寞的文学样式一夜间回归了民间性和草根性,一场灾难意外地拯救了中国诗歌。对此,您怎么看?

  海啸:这是一个假象。在危难时期,虽然不乏有广为传播的好诗,但更多作品只是一种狂悲式的文字表达,严格来说不能算是诗,或者说是“伪诗”。网上很多诗歌作品,包括某些公开刊物发表出来的“诗歌作品”根本不是诗,只能叫做“分行文字”。

  诗人应保持自己最基本的艺术良知和道德底线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国内当代诗歌生存状况怎么样?

  海啸:当下诗歌生存的环境还是不错的,诗人有很大的写作自由。而且,真正的诗人还是受尊重的。此外,我们国家对诗歌还是非常重视和支持的。

  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来说,现代诗歌发展不到百年,还只是个孩子,我们要容许它走一些弯路,对诗歌与诗人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但包容不是纵容,诗人应保持自己最基本的艺术良知和道德底线,即按照自己的内心作诗,不附庸风雅,也不奉承迎合或者违背社会良知。

  中国青年报:当下诗人大多能保持您说的这种艺术良知和道德底线吗?

  海啸:诗人写作时保持自我很重要,表达自己的艺术主张和情感,不需要刻意迎合当前的文化语境。但诗歌写作应有所坚持,要有基本的语言规范和艺术良知。我反对“废话诗”和“垃圾诗”,当下的诗歌创作不能一味迎合部分读者的猎奇心理和审丑趣味。

  在这个时代,有些诗人,包括一些相关刊物,“傍大款”的现象严重,其精神的缺失与苍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些诗人觉得只要能出版自己的诗,可以牺牲自己的创作意志;一些出版物也为了自身利益,迎合一些人的口味,不顾及作品优劣。

  中国青年报:您为什么想到把诗歌拍成电影?

  海啸:电影汇集了图像和声音等媒体形式,能很好地呈现诗歌。这里的“诗电影”不是“诗人电影”,也不是“诗意电影”,它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希望 能体现诗人内心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与情感密码,尤其是诗歌本身的文化脉络和历史景深。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大众了解什么是好的诗歌,因为现在周围有大量的 “伪诗”。在美国,著名诗人艾伦·金斯堡的《嚎叫》已经被拍成电影,在全美各大影院公开放映之后获得了欢呼与掌声。

  诗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它却是生命暗夜的一缕光线

  中国青年报:在当今社会,诗歌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海啸:在任何时代,诗歌的意义或者功效从未改变过——诗歌是精神的原乡。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尔兰诗人西莫斯·希尼曾提出:“从某 种意义上说,诗歌的功效为零。从来没有一首诗能阻挡住坦克……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诗的功效又是无限的。”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诗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 它却是生命暗夜的一缕光线。

  对于读者来说,不应该首先想到诗歌能为我带来什么,而应该先想你需要什么。诗歌和音乐有共通之处,它跟人的心灵和情感靠得最近。在你失意、孤独、无助时,当你读到某行诗,可能会获得短暂的安宁、安慰和温暖,这就很好。

  中国青年报:有人说,诗歌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您怎么看?

  海啸:诗歌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不是特别直接。如果必须要承担,就去承担那些该承担的:光明、梦想和黑夜。

  中国青年报:您对诗歌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海啸:对中国诗歌来说,在狂奔了一段时间后,重要的是怎么把断裂的文化链条承接起来,而不是一味跟随西方,怎么潮流怎么走。作为一个诗人,可以缺少知识,但不能没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一定的积累。

责任编辑:忽然花开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