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使牛(彦文杯)

发布于:2025-06-20 08:2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张江
  “使牛”是老一辈带牛下地干活的形象说法。
 
  使牛主要指用牛耕地和耙地。把牛套上石碌打场或者套上车拉物,一般不称为“使牛”。
 
  使牛是技术活,不是谁都能做得来的。是不是合格的庄稼人,会不会使牛算是其中一项衡量标准。
 
  扶犁耕地,牛要走得稳,步子大小要适中,扶犁的人才会轻松自如;耕出来的地才会深浅统一,路径不弯弯曲曲。一般都是两头牛一起干活,如果步调不一致,不仅不能劲往一处使,还会形成摩擦,俗称“起呛”。
 
  耕地时人和牛关系要和谐。牛将要踏空,使牛的喝一声“抬了”,牛就会赶紧把蹄子缩回,避免“存”了牛的膝关节。走到地头,需要拐弯了,轻轻把目的方向那侧缰绳抖一下,牛就会转头侧身望主人一眼,同时步履放慢,使牛的趁着这个机会调整好犁的方向,再抖一下,它就开始跟着调整了。
 
  扶犁很见功夫,表面看是牛带着犁,实质上是扶犁者不断左右调整,才使牛不急不缓地走出直线。
 
  鞭子长且重,不用时搭在肩上,需用时随时从肩上取下,非常方便。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在牛装累不出力时,直接对天打个空响,以示警告;另一种是警告无效后,直接打在偷懒牛身上。两种方式都能让牛一激灵,重新激发干劲。
 
  鞭子打起来,力度和声音都要适中,否则不是牛没感觉,依旧我行我素;再不然就是把牛打得飞奔起来,把犁拉起空跑。
 
  牛听话人也省力。这个时候使牛人可以不紧不慢地点上一支烟,放松一下。不吸烟的时候,哼着使牛的长调,牛听了心情愉悦,干活也不觉得累。
 
  耙地比耕地难度要大。如果技术熟练,比耕地要轻松。因为耕地要弯腰扶犁,耙地则是直直站在耙上就可以了。耙是一种用圆木做成的长方形框,两个长框边装有耙齿。人站上面便于操作,节省体力,还能增加耙身自重,对耙地有帮助。如果稍不留意,或者技术不过关,也会造成事故,伤得可不轻。被耙齿伤到脚板或腿上肌肉的事也很常见。
 
  会使牛的农民都很爱牛。牛是有灵性的动物,除了不会说话,人的一举一动它都懂。虐待“哑巴”是要遭报应的,所以要善待它。相处久了,人也会懂牛。它是真的累得走不动了,还是故意耍脾气,或是想“上厕所”,使牛人都要心里有数,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一打了之。
 
  一天活干下来,人和牛都会很累。爱护牛的人会先把牛身上的负担卸下来,把草料在槽子里搅拌好。趁牛“吃饭”时间,自己才去冲洗。牛吃饱后,再打水来给喝,这叫“饮牛”。这个“饮”念“印”音。不能先喝水再吃饭,容易拉肚子、生胃病。
 
  晚上要让牛睡个好觉,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去干活。夏天要帮它驱蚊虫,还要防中暑。秋冬季节则要注意保暖,采取御寒措施。
 
  使牛的人天冷时候会选择和牛住在一起。一间大牛棚,人和牛各占一半。牛在火堆旁反刍,人在“草床”上闻着草香入睡。满屋都被燃烧的牛粪熏得暖烘烘的。
 
  劳累一辈子的牛总有魂归故里的那一天,临死前的牛是会流泪的;那种泪,该懂的人都懂。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