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三里墩的传说(彦文杯)

发布于:2025-06-23 09:00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张江
  在江苏省新沂市新店镇马庄村西南方向,新沂河北岸,有一个小小的自然村落,这就是三里墩。熟悉它的人都知道,三里墩还有一个名字叫“三女墩”。提起这个名字,还有个故事呢。
 
  很早以前,三里墩这个地方是有“墩”的,只是一片平地。稀稀疏疏地住着三五户外地逃难来的人家。同外界其他村落相隔也很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农耕为生,过着淡然知足的生活,仿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那时候,人们最怕生病,因为医技条件差,加之离诊所又远,只要生一场大病,就会给一个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灭顶之灾。所以病对于他们来讲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病又是躲不过的。
 
  话说有一年夏天,正值三伏天气,堤上的柳树都被热气蒸得卷了叶,地被晒得像着了火,村民们只能躲在树底下或草屋里摇着蒲扇赶走灼热的气浪。年轻人还好,几个年老的都撑不住了,摇摇晃晃眼看就要中暑了。有个老奶奶在草房子里实在被闷得难受,寻思出来到堤边柳树底下凉凉也许会好些。可是出来一看,太阳白花花的耀眼,地上冒着烫人的热气,比屋里还厉害。她勉强摸到井边,刚想打点凉水喝去去暑,就听到有人和她打招呼:“老奶奶,我们姐妹三个赶路去东海路过这儿,热得实在不行了,能讨口水喝吗?”
 
  老奶奶抬头一看,不知道柳树底下什么时候坐了三个小姑娘。大的大约十八九岁,小的也有十五六岁啦!三个姑娘长得都很漂亮,穿着说不上华丽却也大方得体。一看就是出自经济优越、知书达礼家庭。一个个被热得脸红扑扑的,汗也一个劲地往下流。老奶奶一看,连忙招呼她们进屋休息。三个姑娘倒也客气得很:“我们不给您老添麻烦啦,再说屋里也热。给我们碗水就行啦!”老奶奶又问:“你们三个饿不饿?家里没有好吃的,充饥的简单饭食还是有的,别嫌弃就好。”三个姑娘都说不饿。
 
  年龄大的那个姑娘见老奶奶说话间老是咳嗽,就问:“老奶奶,你怎么老是咳嗽,您哪儿不舒服吗?”老奶奶说:“我这是老毛病了,一直咳嗽,都好几个月了,找大夫看了好几次了,老是不好。”大姐姐从随身的手帕中取出一粒黑乎乎的药丸递给老奶奶说:“老奶奶,这粒药你虽不是什么名贵的灵丹妙药,对你这种咳嗽效果还是很好的,你不妨服下试试。”老奶奶说:“初次见面,和姑娘还不熟悉,怎好接受你的东西呢?”姑娘说:“老奶奶,治病要紧,再说,我们都年轻,这个东西留在身边本来就没什么用处的!”三个姑娘都要老奶奶服下试试。老奶奶盛情难却,心里也没对这东西抱多大希望,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就着井水服下。刚一服下,顿觉神清气爽,不仅咳嗽没有了,连精神也好多了,似乎天也不那么热了。大姐姐说:“老奶奶,感觉好点了吗?”老奶奶高兴地说:“这药真神,现在我感觉好多了。”可是老奶奶告诉她们:这儿还有其他人,不是有这个毛病就是有那个毛病,既增加家庭负担,又影响劳动。要是也能给他们瞧瞧,给点药就好啦!
 
  这可给三个姑娘出了难题啦!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一则三里墩户数少、人少,而且都是常见病,治病容易得多。二则,这三个姑娘本来就是天帝女儿,因为一时贪玩到的人间。他们随身都带着观音娘娘给的仙丹妙药呢。她们来到凡间游玩,是瞒着父母的,不好随便卖弄本事,这也是上天所忌讳的事情。但是看着这些村民一个个面黄肌瘦,看起来不是得了痨病就是中了瘟疫,不管又于心不忍。特别是三个姑娘看老奶奶虽说有病,但也慈眉善目,更有了帮她一下的愿望。
 
  于是,三个姑娘简单商量了一下,就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住的这个地方是个宝地啊,您和您的家人以后不会再因为生病而忧虑了。”老奶奶就问:“姑娘,你说的我不明白怎么回事呢。你说我们今后不会再生病吗?”年龄大点的姑娘就说:“我们离开后,这个地方会有一个墩从地下长出来。它会帮助周围的村民解决病痛难题的。”
 
  也许是长途跋涉的缘故吧,三个姑娘的鞋上都多多少少沾了泥,年其中一个姑娘就把鞋子脱下一只,对着旁边的石头上轻轻地磕了一下。这一磕可不要紧,从姑娘的鞋底上磕掉了两块泥片,一块落在姑娘坐的地方,越长越大,变成了一个占地约12000平方米、高约10米左右的高大土墩;另一块泥土飞到了邵店镇和新店镇交界的地方,后来也变成了一个大墩,人称“十里墩”。
 
  老奶奶看着小碎泥片,在身边越长越大,先是一个鹅蛋大小的泥团,再变成一个土丘,最后变成一座小山,早惊得合不拢嘴,等她想起来三个姑娘的时候,三人早就不见了。老奶奶知道遇到神仙啦,激动地和村民一起向上天跪拜。只听见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声音说:“我们虽是神仙,但我们和凡人一样,同受天帝庇护才得以生存。父皇也一直教育我们要有悲天悯人之心。今天路过宝地,见山青水秀,民风淳朴,不忍见村民受疾病困扰,忍饥挨饿。特在此处赠大墩一座,墩北侧有小洞,村民有难事,可进洞拜求,定会应允化解。切记:只解难事,不要贪得无厌,否则天帝震怒,大墩不仅会失去灵验,还要连累我们三姐妹受责罚。”
 
  村民只在传说中听到过神仙的故事,尔今神仙就在身边和自己说话,况且神仙又是送大墩,又发福利,哪有不应允的道理!个个都跪着表示遵从神仙教诲,保证好好敬重大墩,决不放纵贪心藏有私心,神仙这才放心离开。
 
  为了纪念三个神仙姑娘的大恩大德,村民就集体提议把大墩命名为“三女墩”。墩周围的村民凡是家中遇到疑难问题不好解决的,就到大墩的洞里虔诚叩拜,再向神仙秉明事由,没有得不到解决的。比如:家里有老人小孩生病,瞧不起医生,买不起药的,到三里墩的洞里跪下向神仙一说,然后两手张开,再稍等片刻,药眨眼功夫就到落到请求人的手上。回家吃了就好。家里缺少应急东西也一样会得到解决。即使缺个零花钱,也是有求必应。几年过去了也没有不灵验的。
 
  话说天下最不容易得到满足的就是人心。时间久了,村民中就有人起了贪心。心里盘算着:既然要什么神仙就给什么,为什么不多要点呢?有人钱我就可以置点地,雇上几个长工,做地主,过上坐享其成的生活,比自己干活可强百倍啦。
 
  于是这人第二天就跪到了洞旁,向神仙说:自己祖辈一直受穷,这辈子不想再穷啦,很想体验体验地主的生活,让祖辈也看看他也是有出息的。神仙听了好久没有动静,过了好一会儿,才犹犹豫豫地扔下一小堆银子。这人很高兴,拜谢之后就拿着银两回家啦。回去之后全家人都很高兴,商量着买地,置办种地的器具,日子一下子就好过起来了。过了一段时间,这人的老婆又说:既然神仙的钱这么好要,你何不再去多要点呢!两人筹划了一阵,觉得计划可行,这人就又去找洞里要钱啦。神仙听后,好长时间没有动静。这人等得不耐烦了,把请求的话又说了一遍,好长时间过去了,还是一点动静没有。
 
  从那以后,大墩再也不灵验了。其实三女墩的真正名称是三里墩,因距离宿迁县嶂山镇三华里而得名。三里墩距离新沂老县城七十华里,距离宿迁老县城四十华里。三女墩只是个美妙的传说罢了。
 
  四十年代,整个大墩还是被传说笼罩着,大墩上全是松树,即使白天看上去也阴森恐怖。到了晚上,整个墩顶都是黑洞洞的,深不可测,轻风徐来,松涛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胆子小点的上都要绕着它走。
 
  1952年嶂山切岭工程进行过程中,治淮文物工作队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的贾兰坡先生都先后往三里墩进行考古调查。1956上半年,因考虑到施工可能破坏这个遗址,南京博物院和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派出了一个工作组对三里墩作一个小范围的试掘,为以后开展正大考古挖掘作准备。1959年,新店公社三里墩生产队在遗址北墩挖去部分土层作为贮存红薯的温床之用。在此情况下,南京博物院和新沂决定在墩的东西北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挖掘。挖掘面积三百多平方米。
 
  几次挖掘考古后,三里墩所在地被命名为“三里墩西周文化层遗址”,并发现碳化高粱桔杆和叶片,表明我国在距今五千年前,已经种植高粱,也就是说:在两千年前高梁已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广为栽培。同时基本确认这一地区商周文化面貌与中原比较接近,春秋时期则与吴越文化接近。在遗址商代文化层中,还发现了贝币,反映了远古徐州丰富的农产品交换。而发掘出土的家牛遗骨,以实物证据的形式证实了西周时期养牛业的盛大规模和养牛习俗的流行。
 
  三里墩遗址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由于无人保护,村民疯狂取土,整个大墩被夷为平地,最终沦为打谷晒场的场所。取土也罢、考古也罢,都不如让它安静地停留在那儿,让我们的祖祖辈辈都能够指着它向后代讲述那一段优美的传说。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