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儿时的火把节

发布于:2008-10-29 18:52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谢庆富

二月初二火把节是孩子的节日。

不知道这节日的源由,在我们苏北,或者是特指淮阴、宿迁一带,比较盛行。儿时的农村贫瘠,田野空旷,很适合大规模聚集在一起放火,呵呵,不是杀人。

火把节,按老人的说法,是祭祀“土地老爷“的,有保佑牲畜兴旺,庄稼丰收的意思吧。在二月初二到来前的十多天,就应该准备好火具了。最常用的是梧桐树上结的果实,我们叫做梧桐球,圆圆的,表面有刺,用针等锐器扎数个孔,以利于煤油渗透,放在煤油里浸泡数天。也有用棉花裹紧,缠绕在木棍上浸泡的,或者还有用秃头的扫帚把,以及其他类似物质做火具的,不一而足。

到了二月二晚上,大家伙拿好各自的火具,点燃,在麦地里扔高,跑动,那情形,激动人心的。真算得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连续三天都是节日,孩子这三天是大大过瘾,大人们也不会呵斥,尽管放肆。

现在想一想,为什么当时这火把节如此盛行,而如今却渐渐不为人所知,大概有如下原因:

首先,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苏北大地一片荒芜。不要说什么玩具啊,风景啊,温饱都成问题,而火把节所用的器具乃平常之物,所以大人小孩都对这节日没有任何压力。我们那有句话:“小孩巴过年,大人怕花钱”,这节日可不比过年,基本上没有什么花费。

其次,建筑物比较鲜见,大块空地成片。这也就提供了足够的玩耍场所,不用担心损坏财物。

第三,夜生活基本没有。那时村庄少有通电的,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孩子们根本就没条件玩耍,家家点煤油灯,一不小心就灭了,谁敢大喊大闹?

后来日子渐渐好了,这样的节日倒渐渐被人遗忘。

前进中,我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蕴藏在心里的财富一旦散去,那是多么地可悲啊!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