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一段呆木头

发布于:2007-12-31 14:1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刘国宗

“一段呆木头”是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出关》里对老子的比喻。鲁迅把老子比喻成一段呆木头,有两重含意:在鲁迅那个时代(包括鲁迅以前),盖房子离不开木头的,就有现在还有人把人才比成国之栋梁;鲁迅在木头的前面加“呆”字,说明这老子虽是栋梁之材,但他不能随弯就圆、随波逐流被世所用,是“一呆木头”。

鲁迅《出关》说的那“一段呆木头”,这不仅包括老子,也包括他的学生孔子和庄子。你看那孔子怀揣“六艺”,满腹经纶,就是“呆”,周游列国,游说人“克己复礼”,但,没有一个诸侯国王去克什么“己”,复什么“礼”的,大家都在被眼前利益所驱动,我行我素。你孔丘是何许人也,充其量不过算是一介书生吧,你凭什么在我面前摇唇鼓舌,指手画脚的?所以,那个被鲁迅比作“一段呆木头”的老子,不但自己“呆”,在他影响和教导下的些“徒子徒孙”也“呆”。岂止“呆”,现在还有人把孔子比喻成“丧家狗”。据说把孔子比作“丧家狗”的人,是中国谋大学里的教授。我不知道那个教授先生怎么突奇想打起孔子的主意?什么不能比喻,例如上天的“行星或流星”什么的?也许这些比喻太一般了,或者说太多、太烂了、太没新意了,现在星太多了。但,要知道教授的比喻的关于“丧家狗”的比喻,也不新不奇。记得鲁迅当年也把民国元年的“一群臭架子的绅仕们”比喻成人们深恶痛绝的“丧家狗”的。或许教授先生是鲁迅先生的比喻而联想到的?总之,不管教授先生联没联想,把孔子比喻成“丧家狗”,不恰当,也不新不奇。

如果说孔子是“丧家狗”,至于说那个庄子呢,虽然嘴上说“不食人间烟火”,但,离开人间还是不行。在饿得没法的情况下,庄子还是托人去在橡胶漆园里找点工打打,混口饭吃吃;鲁迅说老子是“一段呆木头”的另一层含意是,大凡能称得上树的,都要经风沥雨,不论大树和小树。特别是能称得上“木头”的大树,经历的风雨那更是无数,如果能被人用来比喻“树”,那肯定是不一般的“树”。那都是些特大的“树”,是“大材大料”,没有人会把那些枝枝杈杈样“遇风经雨”就屈背弓腰的“小闹毛”比作木头,更不用说“呆”了。岂不知那呆是有“灵”性的。这“灵”不是那一个人随便就能求得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性,是不能改的;命,是不能换的;时,是不能留的;道,是不能塞的。只要得了道,什么都行,可是如果失掉了,那就什么也不行。”把孔子比作丧家狗的教授先生,您该把庄子比喻成什么呢?总之,不论,怎样比喻要叫人读了文章心情好受些。

我们尊敬的鲁迅先生把有些话说得也使人难以接受,有点像他比喻老子“一段呆木头”那样子。你听他说那话:“性,是不能改的;命,是不能换的;时,是不能留的;道,是不能塞的。”说“道,是不能塞的”,人还是容易能接受的。人如果心中没“道”,眼前没“路”,那不成了瞎子?“时,是不能留的”,这是小学生都能明白的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谁能留住岁月和时间?

    “性,是不能改的;命,是不能换的。”这话,很多人是不能接受的。这是“天命论”了,这就把人限制死了。如果“性,是不能改的;命,是不能换的。”那许多人还去奋斗和努力做什么?我们不停的工作和学习,难道就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就没有改变性格和命运的含意的成份?那满天下的打工的弟兄姐妹们,不都为了改自己的“性”,换自己的“命”,才走出家门的?可见鲁迅也是“一段呆木头”。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