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发布于:2007-12-16 20:52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周善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字面意义很好理解,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愿做瓦片陶器来保全自己!比喻宁愿为气节牺牲。

查阅了一下资料,明白了它的由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语出《北齐书·元景安传》:“初永(元景安父)兄祚袭爵陈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齐文宣王帝高洋年号)时,诸元帝世近者多被诛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议欲请姓高氏,景皓(元景安堂兄)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景皓之言意思是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投靠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 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死也不改姓。

“逐他姓”则生,“不逐他姓”则死,最终元景皓因不易姓而被杀,表现出对自己人格尊严的坚决维护。后来,这一典故被抽象出来,含义也大大升华,用以比喻宁愿为高尚、正义的事业做出牺牲乃至献身,也不为小利而苟全,千百年来一直沿用。

 

想起前不久看的一部名叫《玉碎》的电视剧,曾在中央台黄金时段热播过。由于种种原因,只是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有好几集没有看,于是最近又从网上搜来重新看了一遍。觉得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和情节都很好,值得人闲来慢慢咀嚼回味。

动荡的年代,处处潜藏着一触即发的危机,生命的对抗无所不在。

电视剧《玉碎》改编自著名剧作家周振天的同名小说《玉碎》。该剧以“九一八”事件为背景,以天津卫玉器古董商人赵如圭一家为中心,讲述了外族入侵之际中国城市民众奋起抗日、保家卫国、守卫文明、捍卫尊严的凄婉故事。虽为传统的抗日题材,但《玉碎》视角独特,以平民抗日为切入点,将抗日电视剧拍出了新意。并且赵如圭家族古玩世家的身份赋予了抗日主题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整个故事极富传奇色彩,剧情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玉碎》具备了抗日题材作品的普遍特征。但该剧独树一帜的地方在于将这种对抗从刀枪直面的战场转移到了人性的对峙上。赵家三个女儿分别叫叠玉、怀玉、洗玉,三姐妹的性格和命运,也让人更多地联想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典故。以赵如圭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芸芸众生们在危机的年代实现了人性的升华与蜕变,展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

 

又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位个性执着、眼睛揉不得沙子的风尘女子——杜十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通过她的爱情悲剧也能让人体会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含义。

这个故事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曾以不同的戏曲剧种形式展现于舞台,这个爱情悲剧最早是以明代话本的形式出现,后来相继被编成京剧、歌剧,还被拍成电影、电视,并且长演不衰。究其原因,还是杜十娘身上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个性品质让每一个人为之心动。

情义无价、爱无戏言。爱是永恒的主题!

历史上的杜十娘因为负心的李甲抱着一箱的珠宝而投江自尽,杜十娘八面玲珑颠倒众生,内心却傲如雪梅,渴望遇上真心汉子从良做贤淑妇人。寻寻觅觅,杜十娘相中了少年英俊、纯情若水的李甲。十娘以身相许,并小施伎俩促成李甲向夜叉赎回自己自由身。为测情郎真心是否坚如磐石,十娘更设计试探李甲,李甲不意觑见端倪,做正人君子状。十娘欢喜,与李甲相携回家。途中遇李甲旧交孙富,孙富垂涎十娘美貌,一心猎之。孙愿以五千两银交换十娘,正因赴考不成、钱财散尽而苦于无颜面见双亲的李甲无奈下应允。十娘心如灰烬,怒沉百宝箱并自投于水。

 

二战中著名的斯大林革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当时苏联局势已经十分不利,德国已经攻占了苏联的大片领土,首都也岌岌可危。当时,国内有几处大战场,兵力已经十分吃紧,好多紧急入伍的市民都是第一次拿枪,在冰天雪地里,他们用坚强的意志跟德军对峙、周旋了好几个月,终于迎来了转机,最终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再如中国八年抗战的艰苦卓绝、解放战争的势如破竹,靠的都是人民群众,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比如百日维新的谭嗣同,坚持共产主义信仰的江姐、李大钊,还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正是有了这些人,才使中华民族有了希望,焕发了生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真理无穷尽。一个民族,离不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那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既展示了无穷的人格魅力,也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