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穿上衣服才能写出优秀的诗歌

发布于:2006-11-08 07:41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池墨

 

因在第三极书局裸体默读诗歌,诗人苏非舒被海淀警方拘留10天。在结束了拘留所的生活后,苏非舒在位于通州喇嘛庄的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居然称自己当时的行为是正确的,这跟大街上裸奔不一样,这是出于创作的需要。(《北京晨报118日)

今年的9月,是一个浮躁而喧嚣的季节,先是国家级诗人赵丽华被网友大批特批,诗作被网友恶搞,还被冠上“梨花派”诗人的雅号。接着,在网络和生活中掀起“倒赵”和“挺赵”的浪潮,再到后来,在保卫赵丽华保卫诗歌的朗诵会上,诗人苏非舒“一脱成名天下惊”,一项沉寂的诗坛因为“梨花诗”的绽放而热闹起来,沉寂落寞的诗歌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堪称是诗歌史上的一个奇迹。诗人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2006年的9月,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诗人是豪放的,诗人是忧郁的,诗人是睿智的,诗人的眼光具有一般人无法具备和理解的洞穿力,而诗人对诗歌的追求和痴迷,更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诗人一般都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痴迷和意志,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至今让人黯然神伤和回味悠长。所以,当作为诗人的苏非舒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也就不足为怪,这实在是诗人“出于创作的需要”。但是,我不明白的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脱掉衣服,赤裸裸地站在众目睽睽之下,与大街上的裸奔有何不一样呢?难道真如诗人所说的那样,诗人脱衣是创作,普通人裸体就是下流、犯践、不要脸?一样的动作却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虽然诗人将自己的行为称作是“艺术创作”,但公众却直呼看不懂,显然,这种“艺术创作”,已经远离了公众,只能是诗人的败笔。

苏非舒说,他裸体读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现在的人们赋予诗歌许多意义,而我们倡导诗歌的语言要直接,衣服在这里代表了众多的枷锁,我们要去掉这些枷锁。诗歌的枷锁是诗人自己套上去的,还是公众赋予的?在苏非舒眼里看来,诗歌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已然负重不堪,为了拯救诗歌,苏非舒决定要去掉这些枷锁,于是穿上了16件衣服,然后,再一件一件脱下,直到把自己脱的一丝不挂……苏非舒用实际行动“拯救”诗歌的时候,也向人们发起了认知挑战,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认识诗歌和书写诗歌?是像诗人那样用“肢体语言”去捍卫,还是用我们古老的文字去书写,在思想的国度里一路豪奔?

  在大街上裸奔的不外乎两种人,一种是精神病患者,另一种就是所谓的行为艺术家们。苏非舒的裸体,可以看作是他的创作需要,只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裸体,可能就是阴暗心理的需要了。当然,苏非舒因为自己惊人的“一脱”,确实成名了,不但国人皆知,也惊动了治安警察,结果去了不该去的地方,这可能就是诗人的悲哀了。当然,诗人因此也多了一种生活体验,或许,这对于自己今后的创作,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诗人因此而能创作出名篇佳句,那么,可以看作是诗人之福,诗歌之幸!

  诗人也好,行为艺术家也罢,在公众面前裸体就是裸体,与普通人裸体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精神病除外),何必要打着创作需要的幌子来遮羞?我们的诗歌,是诗人用笔和自己的思想写出来的,靠裸体而写出的诗歌,庸俗和低俗的成分远比艺术的成分含量要高。而这种哗众取宠的东西,除了一时吸引人们的好奇眼球以外,没有丝毫艺术价值可言。千古流芳的名篇佳句,从来不是裸体写就的,也不是靠吸引人们眼球赚来的。因此,我们的诗人,最好还是穿上衣服写作,抛去浮躁远比脱掉自己的衣服重要,穿上衣服才能写出优秀的诗歌。只有甘于寂寞的诗人才会善于思考,也才能写出让公众爱不释手的名篇佳作。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