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湘云:友情上的失恋,诗歌上的结义

发布于:2023-04-04 08:52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沁筱寒(江沁园)
  谈及湘云,不禁想起87版《红楼梦》结局处。
 
  纵然电视剧再经典也不及原著,但87版《红楼梦》的一个亮点在于,它的最后7集是根据红学研究成果改编的,亦即根据脂砚斋等的批语以及曹雪芹在前80回留下的种种线索改编的,因此它的结局有别于高鹗的续书。“绿蜡春犹卷,红楼梦未完”,细读《红楼梦》原著无数遍,每每看完前80回,就总不愿再往下看,只因高鹗续书里某些人物结局与第5回判词不相符,某些人物性情与前80回描写有出入。
 
  而87版《红楼梦》结局处,湘云成为艺妓,过着水上漂泊的悲辛日子,恰恰回应了“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的判词。当她偶遇宝玉,关切问着黛玉,感怀昔日与黛玉情分时,让人动容。纵然曾略有小吵小闹,却终究是惺惺相惜。第76回中秋夜里湘云的“寒塘渡鹤影”和黛玉的“冷月葬花魂”,一诗成谶,却也相得益彰。脂批曾明白点破宝玉“素厚者唯颦(黛玉)云(湘云)”,而颦云二人亦何尝不是亲厚无比?
 
  湘云的密友是黛玉,每每至贾府,“仍往黛玉房中安歇”,可后来却渐渐亲近宝钗,将黛玉比为戏子一事中一副拈酸吃醋的小女生模样,全然失却了素日的豪情万丈,后来更是时时尊钗贬黛。我曾经觉得,这是陷入爱情中的女子的小心思。后来却觉得,湘云“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与宝玉仅仅是玩伴:她扮起男装来像宝玉,她和宝玉一同商议要吃生肉,她和宝玉一样好玩淘气……她即使对宝玉有爱,那种爱也是活在当下的友爱。
 
  湘云对宝玉定然有过朦胧的情愫,但她和黛玉更是惺惺相惜的知心、知己、知音之友。所以,湘云对黛玉的种种贬抑,更多是因为她在友情上失恋了。“失恋”这个词不仅适用于爱情,也适用于友情。“情场失意”也并非爱情领域的专利,强烈的友情落寞感也会让人生出那种君心不似我心的失意。只因湘云觉得,宝玉与黛玉对彼此似乎都比对她亲厚,无论是和宝玉的友情,还是和黛玉的友情,都让她渐渐没有了安全感,而宝钗又擅做人,故渐渐亲近宝钗,甚至从“仍往黛玉房中安歇”变成了“只要与宝钗一处住”。
 
  湘云时常夹枪带棒说黛玉小性子。而黛玉那所谓的小性子,全在前30回里试探宝玉真心的桥段里。若非黛玉彼时心中不踏实,又岂会在意一城一地之失而在言语上一次次突出自己?她那般掐尖要强,不过是因为她不确定宝玉的情之所系。彼时的宝玉,对她纵是各种温存体贴,也终处于青春躁动期,在风流袅娜的黛玉和鲜艳妩媚的宝钗之间犹疑。而真实的黛玉尤其是30回之后的黛玉,向来不缺大家闺秀的气度与胸襟。
 
  因之,前30回里,黛玉情窦初开,一颗心惶惶然,自顾自地试探宝玉真心,忽略了湘云的情绪变化,以致于湘云生出了君心不似我心的失意。又兼宝钗有意无意的拉拢,使得湘云与黛玉的相交甚欢,变成了偶有龃龉。但,她与黛玉纵使偶有龃龉,却都不曾真正放在心上,事后仍亲厚无比。譬如,“戏子事件”过后,黛玉把宝玉一时感忿写的字帖带回去与湘云同看,可见黛玉对“戏子事件”是毫不介怀的,对湘云依然如故。是的,即使意识不到湘云友情上的失恋,黛玉对湘云也不乏宽容大度。
 
  而湘云呢?在亲近宝钗的日子里,她心中认同的知音仍是黛玉,她与黛玉仍时时步调一致:一同给去取红梅的宝玉斟酒,一同斟酒齐贺咏红梅花的宝琴,一同“天天捉弄”宝钗……而这些步调一致的趣事,恰是发生于30回之后。彼时黛玉已对宝玉放心,所以她既在第45回与宝钗“互剖金兰语”,又开始主动修复与湘云的关系,即使这期间湘云明面上还是和宝钗更亲近。
 
  有过早恋经历的人,定然能理解高情商的黛玉在前30回里的所谓小性子和对好友的不经意忽略;重友情的人,也定然能理解湘云因友情而生发出的那种微妙的失意和黛玉后来对这段友情的修复。黛玉从来不是一个爱情唯一的女子,她对亲情、友情同样视如珍宝,所以湘云对她的一腔友情才没有错付。在友情上仅仅让湘云短暂失恋的是黛玉,而在友情上不仅让湘云深感失恋更让湘云颇觉错付的是宝钗。
 
  湘云与宝钗,终究没能成为知己好友。第70回李纨的丫鬟碧月道:“你瞧宝姑娘那里,出去了一个香菱,就冷清了多少,把个云姑娘落了单。”除了与宝钗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黛玉,宝钗对谁的真心都寥寥无几。在大多数情况下,她对谁都一视同仁,让人察觉不出半分亲疏远近。她的友好千篇一律,显得生分而客气。她对湘云的友好同样浮于表面,仅是客气和套路的升华版。倒是湘云与黛玉,从相伴如饴,到貌似不和但又不自觉地步调一致、配合默契,再到手挽着手在湖边联诗和互诉衷肠、彼此劝慰。前者是社交的消耗,后者才是友情的滋养。
 
  从最初的“仍往黛玉房中安歇”,到找回初心后的“闹林姑娘半夜去罢”,兜兜转转之后,湘云终于深悉:黛玉才是她永远的知己好友。从“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到“可恨宝姐姐……到今日便弃了咱们”,湘云终究还是明白了:对宝钗的友情是错付了,那无数个晨昏的念兹在兹,从来都只是她一个人的事。湘云情深,她付出的是真心实意;宝钗情浅,她对谁都出手慷慨。她们之间情感的交付是不对等的。湘云以为的友情,不过是宝钗心中的社交。因此,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掏心掏肺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清楚,对方对自己究竟是友情还是社交,切莫等千回百转之后才惊觉:经年的友情与时光,终究是错付了。
 
  湘云“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但将友爱情缘铭刻于心。“海棠名诗社,林史傲秋闺”,她的诗与黛玉齐名;“风流不让湘、黛”,她的名士风流与黛玉比肩;她的心亦与黛玉惺惺相惜。最后,湘云的心也回归最初,她觉察出宝钗的心计,亦深知宝钗封建淑女的言行与她何曾有几分相似?!与她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趣味最相似的,当属黛玉。她们一样是风流才女,光风霁月,天然纯真,黛玉清逸高逸,她豪逸放逸。她的“寒塘渡鹤影”和黛玉的“冷月葬花魂”是她们生命中最后的惺惺相惜。那一夜联诗后,她和丫鬟翠缕说:“闹林姑娘半夜去罢。”她终究还是一如既往同黛玉共眠了。她与黛玉的知己友谊始终坚不可摧,不会因自己曾经友情上的失恋和宝钗曾经的拉拢示好而变质。
 
  若说友情是湘云与黛玉的链接,那么诗歌则是湘云与黛玉的轻舟,将湘云与黛玉从现实世界引渡到彼岸世界,超越有限,实现自由和永恒。诗歌是直指人心的,或是外在世界对内心的刺激感应,或是内心感受的外化升华。湘云与黛玉,在诗歌中找到了慰藉。正是诗歌传达着湘云与黛玉的友情,伴随着湘云与黛玉的灵魂,浸润着湘云与黛玉的人生,让她们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因之,与黛玉风流相近的湘云,便在诗歌上与黛玉结义了。第76回“凹晶馆联诗”时,湘云联了一句:“吟诗序仲昆……”黛玉道:“这可以入上你我了。”故而“吟诗序仲昆”可指当下湘云与黛玉吟诗。“吟诗序仲昆”与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异曲同工:“金兰契”是结义,“序仲昆”亦是结义。宝钗与黛玉才学相近,湘云与黛玉风流相近,她们先后与黛玉结义。
 
  黛玉联的“酒尽情犹在”亦是意味深长。在贾府中秋宴酒尽之时联诗,在旁人情已淡薄之时交心,黛玉与湘云的友情比之前更为深厚,情犹在尔,是为“情犹在”也。湘云的“吟诗序仲昆”与黛玉的“酒尽情犹在”,已然完成了湘云与黛玉这对风流才女于皎月之下的以诗结义,美哉!这两句诗的深刻意蕴,绝不亚于湘云的“寒塘渡鹤影”与黛玉的“冷月葬花魂”这两个名句。因为联诗,因为结义,湘云与黛玉,才没有在中秋宴这场极大的喧闹过去之后,为夜色里那浓浓的飘零之感所吞噬。
 
  木心曾说:“人生在世,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诗歌,便是人生中那高一点的品相。到第70回左右,贾府礼崩乐坏,已然失序,大厦摇摇欲坠,宝玉尚不自觉,清明达观的黛玉却了然于心,也决意从青春的高光时刻里走出来。故在联诗前,她对湘云说了一句箴言:“事若求全何所乐。”而当一个人历经世间巨大的繁华与感伤之后,蓦然回首,尚有青春年少时的闺中密友陪在身边,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幸福与可贵。故,湘云与黛玉,以友情为链接,以诗歌为轻舟,以诗结义,预判与携手共赴她们共同的命运。渡鹤影,葬花魂,但留诗意在人间。
 
  湘云理解了黛玉曾经的情窦初开,黛玉不介怀湘云曾经的尊钗贬黛。她们始终都是重情重义且内心丰盈的人,所以都对外深具善意,对内颇能自洽。而这,也是此情不渝的原因。此后风雨经年,湘云也好,黛玉也罢,都不会忘记那个中秋夜里,两个人于皎月之下以诗结义,两个人共同抵抗过孤独与失眠。因之,87版《红楼梦》结局处安排湘云在宝玉面前倾诉对黛玉的深情与思念,委实贴切。“人间万事消磨尽”,“忽有故人心上过”……
 
  友情上的失恋,让湘云对黛玉的友爱之心更为浓郁;诗歌上的结义,又治愈了湘云心灵上的寂寥。湘云与黛玉曾经降温后来又回温的友情至善至纯,毫无功利色彩,堪为世人交往之风范,她们处处配合默契,时时惺惺相惜,留下了一生的纷纷感念,让人心旌摇曳。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