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江苏省作协第四期“文学驿站”读书研讨班在常州举办

发布于:2013-12-11 09:1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江苏作家网
  
  11月4日至12日,江苏省作协举办了第四期“文学驿站”读书研讨班,来自全省各地的三十多位中青年作家及宁夏的四位特邀作家齐聚常州市“运河五号”文笔国际青年旅舍,享受这场文学盛宴。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范小青,常州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胡军生出席了开班典礼。 

  开班典礼结束后,范小青为学员上了第一堂课。她说,在这个资讯极其丰富的时代,文学是个边缘化的事业,作家不可能靠一篇小说成名,也不可能靠写作改变生存环境,但仍有很多人仍然坚持写作,恰好说明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缺一不可。当下生活太复杂太丰富,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对这个时代武断下结论,对于作家来说,也许是好事,可以给我们充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为写出更好的作品提供了可能。 

  作为读书班授课老师中的劳模,评论家汪政每请必到,每讲必有新内容。本期讲座中,他为学员例举了几篇小说的例子,说明一个作家不管写什么,都要有现实情怀。是否反映社会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是一个作家的职业人格。作家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保持对现实的敏感度,永远保持一个年轻、好奇的心。二是关注现实,又不满足现实,故事好看,又能寄托意境,超越现实,超越故事本体,获得形而上的意义。三是保持对现实的希望,作家要为社会提供充满温情的精神产品,让读者在作品中找到理想,找到归宿。 

  《钟山》主编贾梦玮从编辑的角度出发,梳理了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作者与作品、作品与素材之间的关系,并把文学作品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去考察,他认为,一个作家的精神质量决定了作品的质量,一个国民的精神质量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质量,在描写人物时,既不夸大,也不矮化,写正常的人,正常的韧性,才能成就一个和谐社会。 

  南师大文学院教授刘志权从文学史的角度阐释了文学存在的意义,文学作品与文学史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许多作家希望能写出留给后人看的作品,也即关注自己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但往往有文学史价值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好的作品,文学成就不等于文学史价值。作家的选择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对于这个时代的文学发展来说,他们的选择都是有意义的。南大大学教授黄发友以文学期刊以及文学评奖活动的发展变迁为线索,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文学创作的发展情况,以及文学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相互关系。 

  此次读书班,我们还邀请了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刘强、省委党校民族宗教研究所所长米寿江讲授前来为学员讲授两个既在文学之外,又是作家必定关注的话题,宗教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去理解我们置身的这个历史时期,开阔胸襟,扩展视野,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 

  由于本期读书班是以中青年作家为主,学员都有一定的创作经验和生活阅历,因此组织了三次学员研讨,让学员在畅所欲言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并在相互阅读和评价作品的过程中,形成心灵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增进了解和友谊。 

  针对一些学员认为诗歌、散文只是文学调料的说法,连云港学员蔡骥明说,小说写作应该从散文、诗歌吸取养分,一个小说作家如果不读诗,他的小说一定缺乏诗性。他说,读书班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氛围,每个人的阅读范围、创作经验总是有限的,但许多人在一起交流,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来自宁夏的青年作家许艺说,来到常州才感到西北与江南之间巨大的地域差异,有重新睁眼看世界的感觉,因此也有了观察和反省自己的机会。虽然研讨在和煦如春的气氛中进行,但一些学员也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来自公安系统的学员薛东林说,不管别人说什么,我只按自己想写的去写。常州学员沙漠子在研讨中针对老师的授课内容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他认为,所谓社会良知、责任心、道德感与文学创作没有太大关系,此外,他对于故事和小说之间的关系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显示出一个成熟作家内心的坚定和冷静。 

  读书班期间,省作协书记处书记王朔同志专门赶来参加了学员们与常州本地作家的座谈交流,听取他们对作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授课内容结束后,学员们又赶赴皖南采风学习,观摩徽派建筑,欣赏自然之美。

责任编辑:忽然花开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