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范小青:苏派小说新掌门人

发布于:2009-09-01 14:3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转载



风物清嘉的苏州,自古以来就不乏出类拔萃的文人,明代冯梦龙,清代金圣叹,还有更久远的宋代范仲淹,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苏州的小说家,上半叶有名扬海上的周瘦鹃,下半叶有小巷文学陆文夫;但到世纪末,一个年轻的女作家在传承前辈遗韵的同时,又有了自己独到的笔墨建树——携《百日阳光》、《城市表情》、《城乡简史》、《赤脚医生万泉和》等1200万字、百余集电视片,依次获得江苏省政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提名、鲁迅文学奖等等各项大奖。苏州小说家领军人的接力棒,传递到了她的手上。她,就是范小青。

  有人说,范小青有幸,她生长在苏州;
  也有人说,苏州有幸,她诞生了范小青。

  小说家范小青,以她多趣而善意的文学观察,以她独具个性的吴语味普通话,以她清丽精当的笔致,以她温情眷恋的情怀,触摸她家乡父老平民生活的脾性和体温,彷徨和思索,向往和奋斗,继而耐心专注地描摹刻画,形成一条如名画《盛世繁华图》般的长卷。不同的是,名画早已终结,而她的长卷还是进行时;名画是眉飞色舞的一味风俗褒扬,而她还带着她的多重思考和审美,灵性地折射出世道人心皱褶中的五味、五色、五音……
  范小青的文学创作,是与她的家乡经济文化事业同步的,虽然她的步履笔调一如城内河般舒缓,波澜不惊,但却始终挺立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大潮头中……

  从生活的底层走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范小青出生在上海松江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不过三岁的时候,她就随家人一起搬家到了苏州,所以,从牙牙学语的幼儿园开始,她就是地道的“苏州小娘鱼”。她的小学母校,是苏州公园旁边的草桥小学。
  父母工作忙,她从小与年迈体弱的外婆形影不离。她是个不爱说话的小女孩,虽然能讲纯正好听的苏白,但她不爱开口说话,只是将清澈的目光好奇而文静地打量周围的世界,甚至父母哥哥都笑话她是个“闷嘴葫芦”。这种个性,其实一直保持到如今。范小青的口才是不错的,许多的讲话或者讲坛上,她能不要讲稿而脱口秀一两个小时,条清理晰,生动有趣。但她更习惯的,还是用心来叙述,用笔来记录。她的语言平实朴素,她从来就做不来“女强人”,翻遍她几十本书,绝对找不到诸如“口若悬河”或“风风火火”的痕迹。
  一度,她与家人一起,被运动冲击到了吴江最偏远的一个乡镇,她就在乡镇中读中学。后来,当“知青”,更是实实在在地做起了农民,插秧割稻,田埂上吃饭,喝沟渠里的水,直至恢复高考,她如愿考上大学,留校任教,再成为省作协的专业作家。所以,城市的边缘人,引车卖浆者,还有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或者下岗人员,这些芸芸众生,构成了范小青小说中的基本人物图像和现实人生的生命版图。也是这些普通的人物和生活场景,让她的作品有着生活的质感和不一样的人生情怀,以及人性的温度。
  人们惊异于范小青能数十年间,有不断地把目光投注于世俗人物、弱小庸常生活的热情,一个作家的执著与固守于一类作品的特色与个性,由此可见一斑。当商品经济的大手挤压着人们脆弱的心态,浮躁喧嚣成为时下文学的集体狂欢时,范小青却执著于那些没有权位的弱势族群,一次次地把目光投注于市民和昔日的兄弟姐妹农民工,忧戚他们的喜怒哀乐,观照他们的生命情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写于1988年的《瑞云》,以一个贤淑的邻家女,沉稳的小市民生活状态,以及街坊邻里的平和庸常,开始了她为这类琐碎的人生画像写真。及至获鲁迅奖的《城乡简史》,也是以一对因偶然接受图书捐赠引发了好奇心之后,来到城市寻求新生活的农民父子,来描写中国时下底层百姓的生存面貌,与人伦情感的微妙变化。
  在这类小说的描绘中,她始终关心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弱者,微小的劳力者,那些混迹于城市,讨生活于无奈的农民工们,为了仅存的生活权利,勤恳付出,但也有着自己的人格尊严。在《城乡简史》、《这鸟,像人一样说话》、《像鸟一样飞来飞去》、《在街上行走》、《回家的路》等小说中,农民工们是主角。他们从乡村而城市,生活开始了新生面,但是,面对生活的严酷无情,人生的种种无奈,他们的精神世界是简单中有充实的,人性是粗疏中有温暖的。小说多以善良温情的笔法,描写他们的生存严酷,却有情感温热。由变革时代的生活,引发出农民与市民的联系,但是,在精神世界里,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隐匿在背后的有一种精神的互通性。性善,坚韧,而通达,是底层人生的精神本性。所以,范小青的小说找准了时下社会底层百姓中,最为基本的精神单元,和最为平常的精神情态。
  人们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无价的悲悯情怀,不是天生就有的。范小青无愧于生活的馈赠。

  随生活的变化而超越自己

  范小青的文风中,最本质的底色,是一个“静”字。她肯定是懂得“忙人无智”的大道理的。静静地观察和思考,是她的看家本领。所以,她二十多年来,像一个马拉松运动员那样坚持自己的节奏,像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一样,不为文坛上刮来刮去的时髦风所动。
  说她的长篇小说,是不能不提她第一个长篇《裤裆巷风流记》的。这个出版于1987年的长篇小说它进入小巷里几家平民的日常生活,却是经由了一个深广的入口,谐趣盎然的语式,苏州百姓性格与生态跃然纸上。市民生活的风俗史有如屋檐滴雨一样,自然不休,滴答有致。请看开篇的定调: 裤裆巷这个名字实在不大文雅,叫起来也拗口,似乎总给人一种下作的感觉。小伙子出来追大姑娘,丫头外面谈男朋友,人家问起来,家住什么地方?裤裆巷。说出来面孔上总有点难堪兮兮。其实,苏州城里稀奇古怪的地方名字多得很,狗屎弄堂猫屎街,照样出状元,住大老爷。
  这就是古城的魅力,也是古城的客观存在,写洋了或者写土了,都不是纯正的苏州城。
  这名为“裤裆巷”的“风流记”,它十分清朗地辨析着市民趣味,市井俚语里带着生活经验和教训,客观点评着人们的小尴尬、小狡黠和小心眼儿,尽是实实在在的寻常痛痒的日子;即便处于窘境,褶皱里也藏掖着浓烈的生活情味。不是剧烈震动型的变迁,而是欢腾如细尘的生趣。
  这部小说,从一开始就准确地捕捉到了世情里头最为欢悦和微妙的成分——“风情”。市井小民在日常生活里精透地寻求精神余地,时而也在不安分的时代手痒心切地撞运气,但始终葆有隐忍和韧性,这都无一例外地构成了风情不灭的表征。从而表明了范小青小说的采掘地,那是取之不尽的厚矿富矿。
  然而,进入新千年来,她的《城乡简史》等作品,却以农民工进城这一热门题材,一反惯常的写作。读者疑惑了:范小青不写她最熟悉的左邻右舍了?她的取材和风格变了吗?
  是的,范小青的风格和目标在改变,而且一直在改变,不过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没有“重搭灶台另开张”般的张扬。

  过去写苏州,给人的印象就是小巷、小苏州;但整个社会变化以后,写小巷也可以,但那已不是生活的主流,那么,大街和大苏州就不可回避,也不应该回避。 范小青承认自己艺术观是会发生变化的,不是铁定的,它会随着自己的成长、进步、变化以及社会生活和文坛的变化而改变。另外,读者读小说的评判标准也在变化,读者的文化修养也在变化,作家的笔墨感觉当然要有调整。有人说她这种变化,好像一个人原先是画国画的,现在改画油画了。她不否认,她的创作始终源于生活,对生活的感受是非常真切的,觉得生活当中很多东西可以写,而且不断地在接受挑战。对生活敏感是她的长处,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是她多年来持续写作的一个源泉。
  生活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改变,范小青也改型成功。成果除了《城乡简史》,还有长篇小说《百日阳光》、《城市表情》和《女同志》,以及获得文学界广为关注的《赤脚医生万泉和》等。《赤脚医生万泉和》是一个蕴含着魅性的魔法小说,对特定的“迷信可存”时代的暗讽,经由一个身心残障人的活动及所活动的区域,将历史的不可理喻的情理,活生生地讲述了出来。一个自身就有残患、谈不上医道的“赤脚医生”,这一身份无疑是饶有世情风味的,他的“傻聪明”和他的身份不无象征意义。
  范小青没有做过医生,更没有做过赤脚医生,但她在乡下的岁月,对赤脚医生是很熟悉的。她家隔壁,就是个赤脚医生诊所。她小时还给母亲打过针,虽然经常是针头没有插进去,药水就早已推光。
  生活领域的熟悉与否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中提炼,探讨生活底层人的生存状态和盼望以及期盼之不可得。范小青的小说,越来越河宽水深了。
  范小青是个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一个很平常的普通人。范小青的家庭是很有意思的,她的父兄和丈夫都是作家。父亲是老作家,哥哥小说很有才情,但转行做了影视制作人,丈夫则长期在基层就职。所以,她身边的确有一群“高参”。她家还有一个一呆二十多年的来自乡村的保姆,如今七十多岁了,自己和家人都怕她不能胜任工作而要回家乡,范小青却不肯,她早就忘记了与对方的关系,而将其看做是自己的亲人,哪怕反过来伺候对方也在所不惜。还有,在汽车渐渐普及的今天,范小青不但学不会开汽车,甚至至今不会骑自行车上街。她宁可步行,认为步行来得更踏实。而散步,是她最爱的运动。许多作品的构思,就是散步的成果。

  更宽阔的版图上将苏派小说发扬光大

  范小青现在担任苏州市文联主席,同时从去年开始,她又担任了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她要将精力的一半以上,分配到更大的版图上。在这位省作协新掌门人的眼底心中,江苏文坛是兴旺昌盛的,但如何保证江苏的可持续性,既要使江苏名作家在全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更希望一批7080后作家能迅速上位,后来者居上,延续江苏文坛的文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范小青认为江苏文坛最值得骄傲的,是她的“四世同堂”,从老一辈的陆文夫、高晓声、艾煊,到中年的赵本夫、朱苏进、黄蓓佳、叶兆言、周梅森,再到青年的苏童、毕飞宇、韩东、叶弥、荆歌、王大进,再到更年轻的朱文颖等,他们保持了江苏文学界长期以来的兴旺绵延景象。但不能不看到,除了朱文颖等少数几位作家属于70后,很多青年作家已是“大龄青年”了,江苏文坛缺乏像郭敬明、韩寒等在全国产生相当知名度的80后作家,江苏文坛的后续储备严重不足。如果1020年后再看江苏文坛,还能拥有今天的优势吗?这是范小青和她的同事们最感到忧虑的。他们更希望江苏有一批7080后作家,包括年轻的网络作家能迅速涌现、成长起来,就像田径接力赛,希望每一棒都能跑出江苏文坛最好的状态。“苏派小说”,在范小青的心中,“苏派”指苏州的“苏”,也包括江苏的“苏”。

 
   范小青小传
    范小青,1978年初考入苏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留校,1985年调入江苏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苏州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1980年起发表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17部,代表作有《城市表情》、《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等,中短篇小说200余篇,代表作有《城乡简史》等。长篇小说《城市表情》获全国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摘自《姑苏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