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儋州谱华章,华章颂祖国(彦文杯)

发布于:2025-05-03 12:51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沁筱寒
  一千年前的海南儋州,是个让人惊惧的地方,文人士大夫宁可坐牢、砍头也不愿去。路途遥远,气候炎热,更兼野蛮土人和无数毒虫怪兽,人居于此间水土不服又缺医少药……
 
  绍圣四年,苏轼被贬往海南儋州。他在《与程秀才三首》之一中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但最后接到赦令,将离开居住三年的儋州时,他却又在《别海南黎民表》中云:“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果然是“此心安处是吾乡”。海南岛上建有五公祠,纪念唐宋以来被贬的五位大臣: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胡铨。此外,另有单独一祠,纪念的就是苏轼。比起其他谪宦,苏轼个性更具童趣,作风更平民化,和本地人的互动也更多……一言以蔽之,他跟儋州很亲。
 
  也恰恰是苏轼,让人惊觉:海南儋州也有美丽的春天。苏轼写下了海南儋州的风、海南儋州春天里的花,纵使他亦非自己情愿来的,只是倒了霉而不得已,但他善于在美景里怡情悦性也是不争的事实。且看苏轼于立春日在海南儋州写下的《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播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这首词写出了惠风和畅、百卉含英的欢悦。桃花在海风中颇红,杨花漫卷如雪,迎春的仪式开始了,农人们正在播种希望。苏轼自己喝得晕乎乎的,待春风吹散了醉意之时,方顿觉这里半点不像人们所说的“天涯”。当真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物质家园是脆弱的。人生天地间,必然有所求。既有所求,就会有得失荣辱之心,进而为自我处境与价值实现而忧患、困惑。故,无论走到何处,心若不安,何以为乐?而心若安定,无论行至何处,都可以将当下所涉足之地建造成精神家园。
 
  而今的海南无疑是旅游度假休闲胜地,即使房价与物价齐齐高飞,人们也仍乐此不疲地奔过去,在沙滩上被挤成鱼干状,只为享受一点碧海蓝天、宜人气候,感受那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椰风海韵、风光旖旎,海南儋州的自然风貌值得我们领略;风清俗美、诗乡歌海,海南儋州的文化底蕴也值得我们体悟;爱国情怀、时代精神,海南儋州的美好未来更值得我们展望。
 
  海南儋州,讲述着苏轼书写的其华灼灼的故事,亦书写着新时代珠玑滚地、金石铿锵的故事。有时故事是人生的注脚,有时人生是故事的注脚,说一千道一万,无论是否文丽辞美,终究都是深入到人生里写出的故事更能击中神经末梢。一如海南儋州,自古至今谱华章,古今华章颂祖国。
 
  幸有苏轼,使儋州不孤,使祖国添彩。儋州,安放着苏轼的灵魂;苏轼,也使儋州著于四海。历史上,故居之争何其多,一如隆中,以至于后人喟叹“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可儋州不然,仅凭一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就足见儋州之于苏轼的重要性、之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被贬往海南儋州的苏轼,于幽暗中,写自我故事,乘青云羽翼,把世俗的滑铁卢活成人生的高光时刻。在兴邦治国的郁郁不得志中,他创造了辉煌的文学业绩,体悟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不愁故人惊绝倒,但使俚俗相恬安”也好,“日起理发”“午窗坐睡”“夜卧濯足”的“谪居三适”也罢,他怀瑾握瑜谱华章,能量涌动,光辉四射,直抵人心。苏轼的对手从不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而是命运。苏轼在命运面前展现了自己不计较一时一地之失的童真,命运也拿他没脾气,让他在儋州抵达了功业的巅峰,这是他真正的胜利。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判断都是和自己博弈的结果。若是书写自我故事而充满力量,人生就虽不语仍掷地有声;若是囿于幽暗命运而画地为牢,人生就虽呐喊仍万劫不复。
 
  秦观曾说:“苏氏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其次则器足以任重,识足以致远;至于议论文章,乃其与世周旋,至粗者也。”秦观对苏轼的评价颇有见地。他认为,苏轼的才识中最高深的是人生观,其次是治国经世的才干与卓识,最后是文章。苏轼“和陶诗”的写作始于知扬州时,至惠州后便打算“尽和其诗”,后来在儋州时编成一集,“凡百数十篇”。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苏轼的“和陶诗”里就尽是返璞归真的“苏氏之道”。深悉了这一种“苏氏之道”,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在儋州月光下喟叹着的苏轼,须发披霜、忧愁幽思的苏轼,同时也是阳光下静气流淌、童心盎然的苏轼。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被贬往海南儋州的苏轼,没有怨天尤人、沉沦自弃,而是渡己亦渡人,以空灵的智慧、惊人的旷达,信笔纵情写华章。无以居庙堂之高忧其君,不妨处江湖之远忧其民。在儋州,苏轼书写了闪烁心灵智慧之光的故事:开书院,编课本,崇文兴教;推销农耕好处,带头挖水井,移风易俗。苏轼如韩愈开化广东潮州那般,硬是让那蛮荒之地百业俱兴,使一片山水从此竟姓了苏!他打通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的壁,写温柔有力量的亲民故事,和儋州人民沟通互动,触动儋州人民的心灵,启迪儋州人民的智慧。苏轼在儋州书写的故事,如春雨润物那般和婉,能绵延至心里,绵延至一生。经年过后,被苏轼所写故事滋润过的儋州人民也将假以故事之力量,破茧成蝶,蜕变成执笔叙新芽的智者。
 
  人生苦短,合该及时行乐,这个乐法绝非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而是即使被命运按压到最低处,也依然能如天才儿童般自得其乐着,悦己亦怡人,渡己亦渡人。或许这有鸡汤之嫌,但人生在世,若无一点鸡汤,又如何说服自己穿过黑夜、走过狭道,又如何让自己努力地保持一点信仰。何况,人类的生活标准原就是一碗碗鸡汤,喝不到的时候它是心灵鸡汤,等喝到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某一个阶层。
 
  “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今朝的海南儋州,不再是往昔的险恶军州、瘴疠之乡,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彰显光耀民族之风的新形象,字字铿锵写故事,故事力量印心痕。偏居一隅的海南儋州,谱写着瞭望天下、拥抱世界的锦绣华章,演绎着中国的经济特区故事,展现着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形象:洋浦大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古老的儋州,承苏轼故事,扬帆起航;谱时代华章,驶向未来。海南儋州的不远处海南琼海,有博鳌,有响彻世界的呼吁;海南儋州的不远处海南文昌,有中国神剑,有问天苍穹的伟力。古称“儋耳”的今日儋州,勇立潮头,泱泱浪起,展现中国自信开放的包容力量。
 
  儋州的华章弘扬着主旋律,传播着正能量,其作用如同引渡,把我们从古时候渡到新时代,从此岸渡到彼岸。而我们每一个人,既是过渡者,也是摆渡人。倘若说风浪是上帝给的,那么船亦然。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掌舵人,穿过时间的河,渡向名曰“祖国颂”的新时代好华章。
 
  “山川是不卷收的文章,日月为你掌灯伴读。”植根于历史记忆和时代精神之中的海南儋州,有诸多颂祖国的华章力量。海南儋州犹如此,泱泱中华、巍巍华夏更毋庸置疑。躬逢盛世,是吾辈之时;续写华章,是吾辈之志。唯有谱写中国华章的人,方能:痴痴回首处,灵山可见;浩浩前程处,大道皆光。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