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耿圩镇推进和美乡村

发布于:2025-03-27 08:41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如影随行
        耿圩镇,隶属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地处沭阳县西南部,东依淮沭河,南与陇集镇接壤,西与悦来镇毗邻,北傍新沂河。清顺治年间(1638年—1661年),设耿圩镇,属六乡一里;1983年6月,改为耿圩乡;1999年12月,耿圩乡改镇。2021年3月与原北丁集乡合并设立现耿圩镇。镇域面积110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社区),户籍人口6.98万人,常住人口4.1万人,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0.93万人,城镇化率22.7%,耕地8.7万亩,花木种植面积2.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7.6万亩。   
 
  “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短短几句民谚,道出了这块土地上农民之难。不少当地老农提起曾经的耿圩,仍感慨万千。由于地势低洼、交通的闭塞,加上一直以来不准农民私自建房,辖区内房屋破败、空心村情况严重。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该怎样破局?有诗云:
 
  思想铸魂方向明,
  方法立本巧经营。
  文化助力虎添翼,
  以人为本耿圩行。
 
  思想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调研时强调:“我们要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灵魂。随着南部城区的开发,淮沭新河五座大桥的陆续建成,耿圩镇近郊区位优势突显,加之坐落沭阳城区与宿迁主城区交通节点、花木集散交通要冲,依托于“一城两花三河四道五桥”(即一城:依托沭阳南部新城;两花:多肉产业园、蝴蝶谷;三河:淮沭河、新沂河、军屯河;四道:245、324、326省道、宿连高速;五桥:沭阳闸桥和324、326、宿连高速、苏州路跨淮沭新河特大桥)而形成沭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既是“中国淘宝镇”、“江苏省十佳农业富民小镇”,又是“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特色小镇”。
 
  过去的一年,耿圩镇党政一班人,在镇党委书记袁广建同志们的带领下,围绕“美丽、宜居”这一定位,锚定“创建中国花谷核心区,打造沭阳城郊创业地”目标,“聚焦和富美,文化助振兴”,破多年残局,持续放大“江苏省十佳农业富民小镇”“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特色小镇”品牌效应,顺利完成了2024年全年目标任务,描绘了“强富美高”新耿圩现代化建设的和美画卷。
 
  方法立本
 
  在这幅和美的画卷里,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本身就是一幅画。“省市县对这项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对张胡圩村一直作为后进村进行打造的,一共给我们7个名额,就占到全县的38%,是最多的,是全县唯一的。市财政3年之内给我们2000万,县里面包括我们道路配套建设补贴近5000万。所以我们争取的这些资金,就是要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和美的乡镇。”镇党委袁书记告诉我们,“我们的方法是灵活的:张胡圩村外墙要求统一要求,建筑样式、内部装修放任自由,破多年建住房难残局;闸西村统一搬进新农村集中区;孙庄居委会一半搬迁邻近淮西别墅区,一半搬进自建集中区。”    
 
  在这幅和美画卷里,他们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设施。扎西村党支部彭书记给我们介绍说:今天呢这个新修沥青道路将近六千多米,老庄台和中心水泥路两千多米,还新安装太阳能路灯装了三百四十盏。小区这个广场包括这个篮球场进行了提档升级,包括厕所以及各种体育设施。”据统计,全镇总投资3000余万元,17条22公里道路加快推进,目前已建成通车13条,剩余4条将在今年3月份全部竣工。镇区街道黑色化、雨污分流实现全覆盖,困扰百姓多年的堵心路、闹心路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路、希望路,群众点赞爆棚、好评如潮。
 
  在这幅和美画卷里,他们全员招商引资。镇办公室景主任说:“2024年成功招引5个亿元以上项目,其中4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达效。工业开票首次突破10亿元达13.2亿元,增幅位居全县乡镇(街道)第三名、同类乡镇第一名。中国花谷·汇客厅、沭阳花海航空飞行营地项目接受全市乡村振兴观摩并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各级领导、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高度聚焦耿圩发展,先后接待各级领导调研以及各类团体参观考察58批次3000余人,年可接待游客30万人次。‛和美耿圩‛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直部门精心指导的结果,也是全镇干群团结拼搏的结果。”
 
  文化添翼
 
  文化是凝聚人心、激发内生动力的最有效最持久的手段。农历腊月二十六,耿圩镇迎新春联欢会在镇大礼堂举办,主题是“和美耿圩筑梦远航”,突出“和美”二字。一共有18个节目,全部自编自导,其中《鹧鸪天·邂逅耿圩》《耿圩赋》《又见耿圩》《三句半—说说咱耿圩》《我在希望路等你》等节目特别具有耿圩特色,整场演出成功,现场群众热情高涨。此后,县委宣传部还专门发来信息点赞,夸耿圩联欢会办得好!
 
  文化是历史的。耿圩镇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据《沭阳县志》记载:“清代中叶,耿姓兴集筑圩,故名耿圩。北丁集,原名丁集,清时丁姓在此兴集经商,故名丁集。去年8月份,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来耿圩镇开展“寻遍沭阳,走进耿圩”历史文化采风活动,著名作家杨鹤高老先生专门写了一篇《耿圩文化探秘》,比如耿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比如沭阳第一任县委书记徐通甫的连襟耿立仁英勇抗日事迹,还有周王村的潘同仁的故事...
 
  文化更是未来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的孩子就是耿圩的明天。合并后的耿圩镇领导更加注重地方教育。2024年,北丁集初级中学被评为市“教育学会会员单位”;北丁集中心小学被县党建办评为示范党支部;耿圩中心小学荣获“市书香校园”美誉;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耿圩镇商会首次募捐58万元全部用于耿圩初级中学怀文班合作办学,耿圩初级中学入选“沭阳县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项目基地”。
 
  “人是核心,离开人啥也不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袁书记如是说。是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耿圩镇政府从安居工程到环境治理,从招商引资到文化植入,这一切,无非就是为了能留住人。当我们问及村里人平时都干什么?镇人大霍主席告诉我们:“他们主要从事多肉植物的生产和销售。我们镇的主要产业是多肉植物,销售渠道是电商。我们自己生产的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们从全国买,再卖向全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淮西、闸西、孙庄、张胡圩.....一座座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是耿圩人行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的最好证明。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