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中秋吃糍粑

发布于:2018-09-04 20:02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于水生

  天各一方的一家人要回家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这是大家熟知的中秋节保留节目,但在我儿时的故乡农村,仅次于对春节期盼是每年中秋吃糍粑。

  听老人们讲,中秋吃糍粑的习俗源于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为了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制成糍粑,吃了这圆圆的糍粑,我们大家都会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糍粑是糯米粘结成团做成,表示全家和睦团结的;糍粑是圆形的,象征全家团团圆圆;糍粑不仅需要全家合力打出来,而且是需要老早就发好、蒸好,代表来年会有大丰收;如果能够有红糖伴料,更表明全家能够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儿时的中秋之日,我们一家五口早早吃过饭,就带上给外公准备的礼物和其他用品前往外公家,路上需要翻山越岭并步行数十里的田间泥土小路,路途虽远,但小孩们想到今天能够有期盼了一年的糍粑可吃,如果运气好,还可以得到外公、舅舅给的几角钱的“赏钱”,反而有些兴奋,好像糖果已摆在眼前,一路上与哥哥、姐姐憧憬着今年中秋后的打算,脚下却也并不觉得特别困乏。四五个小时后终于来到外公家,外公、舅舅、舅娘和表兄表姐,已将做糍粑的原料备齐,远在东北当兵的三表哥也尽量请假回家过节,他从部队带回来的各种零食和小礼物是我们一大群小孩当时最大的幸福。在一番有序分发和混乱抢夺后,小孩们带着各自的“战利品”散开,又三三两两重新汇聚,一边比较彼此“战利品”的价值大小,一边大饱口福。

  黄昏时分,下地干活的舅舅和表哥们也陆续回到家中,开始忙碌着准备做糍粑。把老早泡好的糯米蒸上,糯米熟后,做馅的黄豆、花生、芝麻等也混合完毕,在打糍粑的碓窝旁边,外公把混合好的原料放入麻石臼窝,就回去抽旱烟,旁边围站着舅舅领头的表哥们,马上手拿杵棍,“喔一嗬,喔一嗬”地喊着号子,点入臼窝,转着圈儿杵着。杵到臼里的糯米雪白白的一团软糊起来,但臼底下的那层并未打好,该翻过面儿,一声号子后,糯米团儿便随杵棍一跃腾起,大家位置一换,“叭”的一声响炮后,糯米团儿覆个面,又规矩地重落于臼里了。再捣,直到臼里的糯米渐渐雪白细腻起来。

  我站在旁边看久了,不免有些跃跃欲试。也想去试试捣糯米的感受,央求征得三表哥同意后,我使出最大力气,两手紧握杵棍用力向上举,再奋力向下捣,不过两三下,我就感觉手酸脚软没力气,只能交回杵棍,没兴趣再观看,邀约上五表哥出去为大队放牛。说是放牛,其实就是骑着牛到外面去让牛自己吃草,只要管住牛不吃庄稼就行。

  在骑牛玩耍中,我们忘记了天黑时间,最终被村里四处飘香的糍粑香味和远处表姐的呼唤催回家,已见家中那张大八仙桌上,外公、舅舅、父母等大人们已经开始吃饭,我们这些没有资格上八仙桌的一群小孩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七嘴八舌围坐在一张小桌上,看看桌上饭菜,再回头与大八仙桌上比较,样式基本一样,但用炭火烤的烧粑粑要多些,舅娘还端来一个小碗,里面居然有一些红糖作伴料,红糖在当时也算是稀罕物品。大大的圆圆糍粑月饼已经被分成很多小块,小孩们蘸着红糖分着吃粑粑,心理感觉特别满足。

  虽已到中秋,家乡晚上却仍然有些闷热。饭后,大人们已在大院内撑起竹子凉床乘凉,我们小孩在竹子凉床旁边上窜下跳,一边听大人讲着闲话和关于嫦娥传说之事,一边好奇询问,吴刚为什么要砍那棵砍倒又长的挂花树?我为什么看不见嫦娥和兔子?我们为什么听不到嫦娥与兔子讲话?后羿为什么不找嫦娥算账射下月亮?大人一边敷衍着,一边吓唬我们,小声点,不然,他们半夜会下凡来收拾修理你,手莫指月亮,不然你的手或耳朵在半夜会被割个大口子,我们想起似乎真的听说过有人半夜被莫名收拾,也亲眼见过有人耳朵下有血口子,于是马上相互做个噤声的手势,安静地听大人继续天南海北的谈论。

  有时,做老师的父母也给我们讲解一点有关月亮的诗文,比如李白《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商隐《嫦娥》等,虽然我们并不太懂得诗句的意思,但我们明白,中秋是阖家团聚的重要节日,一家人要平平安安、团团圆圆,但团圆却不是每年每人都能够得到的奢侈品。

  第二天早餐,用炭火烤的烧粑粑、用青菜汤下粑粑片的煮粑粑以及掺杂了一点腊肉炒的炒粑粑都摆在桌上,这是分别的盛餐,平日无法想象能有这么高的待遇。临别时,外公把一些打包好的粑粑裹好,并拿出一元钱让母亲带回家,分给小孩用。一番推辞未果后,妈妈依依不舍地与外公、舅舅和表兄表姐告别,舅娘边送边与妈妈讲些家事,直到翻过看不见李家大院的山梁才停下脚步告别。

  远离家乡到江油工作后的中秋,我见到的月饼大都用糕点制成,尽管味道会更好,但很少见到自家用粑粑做的月饼,也很难再品味到全家一起吃粑粑、赏月听故事的天伦之乐,酒店里面粑粑小吃也早没有儿时粑粑的那种故乡味道。偶尔我趁着国庆中秋相邻放假回到故乡,也难再找到往日儿时的乐趣。倒是儿时已所熟知的江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更能表达独在异乡的思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时,我不禁又想起已经去世的外公、舅舅、舅娘,也想起了父母年过八旬而与我聚少离多,心中不禁有些伤感,也想起各位表哥的快乐往事,又感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到很晚很晚,才昏昏睡去……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