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静水深流的日子

发布于:2023-01-07 17:0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黎明
  花边
 
  当初决定买下这副袖套,是因为看上了它的花边。
 
  袖套很普通,蓝白相间的方格。在靠近袖口三分之一处,有一圈纯黑色的花边,花边的边缘参差不齐,中间是密密的均匀的小洞。镶嵌在袖套上的花边,为它增色不少,就像极普通的女子,临出门画上淡妆,也能增强从容自信。
 
  碰到熟人,有的问:“你的袖套别致,在哪儿买的?”有的说:“这副袖套的花边很耐看!”我心中窃喜,为自己的欣赏水平。
 
  没曾想,就像演奏时误碰一个琴键,花边给我的生活带来不和谐的杂音。
 
  我那不满两岁的儿子对花边充满兴趣。每当我抱着儿子在公园散步时,他的手总是有意无意地抓着我袖套上的花边,把花边的边缘扯很长,又把细细的小指头插进花边上的小洞洞。久而久之,均匀的小洞被兼并成了大洞。我和蔼地对他说:“宝宝,弄坏妈妈的花边多可惜呀,不漂亮了!”儿子瞪着无辜的大眼睛望着我,小手仍在花边上不停地忙活着。唉,儿子的手指头插到花边里出不来,急得哇哇大哭。很多次,他抓着花边不放,别人接过孩子的时候,整个袖套弃我而去了。
 
  那一天,可爱的侄儿在我家做客,我在厨房准备他最爱吃的玉米炒火腿肠,就在我转身端出厨房门的时候,只听“撕拉”一声,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玉米粒瞬间落地。原来,我袖套上的花边挂在门栓上的小钉上去了,所幸我的头没撞到门壁。侄儿望着地上黄橙橙的玉米,惋惜地说:“我还没尝,土地爷爷先下手了!”
 
  舍不得丢弃。我把花边缝好了。
 
  最终决定剪下花边,还是因为那次儿子受惊吓。逛完超市,我把站在前面的儿子从电动车上抱下来,放在车子右边,当我准备从左边下来时,袖套上的花边挂到车龙头上了。只听“轰隆”一声,车子应声卧倒,我及时躲闪无大碍,儿子在车子另一边也没伤着。可是那一声巨响,对两岁的小孩无异于惊雷,他双手捂着头,恐惧地大喊:“妈妈,妈妈。”
 
  不知道花边还会不会制造出事端,防患于未然,我找来剪刀,仔细裁剪袖套上的花边,想想它一年来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小插曲,竟舍不得丢掉。我把两条花边接在一起,系上卷筒纸,挂在客厅的转柜上。喜欢惹事的花边,你还是守着一个位置,默默体会你的存在感吧。
 
  从转柜经过,瞥一眼花边,竟生出无限感慨。这世间很多东西很难完美,就像花边,虽然亮丽却隐藏危险,让我不得不仍痛割爱。正如罂粟花,和映山红一样骄艳,你却不敢去品尝。正如很多年轻男子,都喜欢貌美的女子,但貌美的女子,未必体贴,未必贤惠,未必温暖。
 
  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要紧的是,权衡利弊,懂得舍弃。
 
  外公的思念
 
  记忆中的外公,脾气暴躁,心胸狭窄,若是邻里不小心得罪了他,他便一蹦三尺高地和对方评理,若是他有理,便是得理不饶人。
 
  外公有一个嗜好,爱喝酒。一碟花生米,几块酸泡菜,他就能喝上好几盅。若是邻里放下面情,主动邀外公喝几盅上好的包谷酒,酒酣耳热之后,外公便怒气全消,不计前嫌,与之握手言和。外公说,酒是他的命根子,还信誓旦旦地说:“饭可不吃,酒不能不喝!”逢年过节,亲朋好友孝敬外公几瓶包谷酒,他眉开眼笑,心里比吃蜜还甜。
 
  山村里,走人家是一件麻烦的事,有时候要花半天功夫,翻山越岭走十几里路。记得有一次,外公拉着我去走人家,中午吃完饭与主人作别。路上,外公蹲下来,慈爱地望着我,用商量的口气说:“双双,咱们走回去吧,你若是走不动我就驮你。”
 
  我稚气地问:“外婆不是给路费了吗?”
 
  外公诡秘地笑:“我想留着打瓶酒喝啦!”
 
  我懂事地点点头。烈日当空,外公汗流浃背。他时而牵着我,时而背着我,脚步稳健有力。终于看到一家小卖部,外公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一层塑料纸,又打开,皱巴巴的两元钱露出来了。外公摩挲着那瓶贴着黄标签的酒,爱不释手。
 
  我突然看见了好东西,花花绿绿的快餐面。那时的快餐面可是高级副食,我嚷嚷着要吃快餐面。店里的小姐姐热情地递给我一包,我正欲迫不及待地撕开,被外公抢走了,他嗔怪道:“不是才吃饭嘛!”
 
  我不听,哇哇大哭。外公拗不过我,只好放下心爱的包谷酒,买了几包快餐面和一支雪糕。吮吸着甜滋滋的雪糕,我一路欢呼雀跃,外公陷入沉默,走了很远还回头望那货架上的酒。
 
  外公喝了酒便话多,外婆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在后面喋喋不休。有一回,外婆去喂猪,酒后的外公也跟了去,他面红耳赤,拉着外婆的围裙数落:“你侄儿借的200块是不是不还给我们啦,这年头还借钱,真无用。”
 
  外婆一想到她可怜的侄儿就心酸,后来就在母亲面前诉苦。母亲听后,笑:“他是酒后乱说的,您可别放在心上!”果然,外公酒醒后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久而久之,大家习惯了。外公酒后高兴了,不说话憋得慌。外婆一生迁就着他,听他数落。我们孙儿辈的都离他远远的,他身上的酒气,真难闻。
 
  外公极宠爱我,说我是读书的料。有一回,外公一个人在院子的凉亭里喝酒,他眯着眼,咂着嘴,细细地品着,陶醉得很。他招手叫我过去,我便在他面前坐下。
 
  外公说:“双双,念几句写酒的诗句听听呀!”
 
  我沉思片刻,便吟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外公皱眉:“一个人喝酒怎么成三个人了呢?”
 
  我解释:“月亮把人的影子照在地上,映在水里,不是三个人吗?”
 
  外公摇头,觉得很牵强。
 
  我又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是说喝酒的老人不是喝酒喝醉了,而是山水的美令他陶醉。”
 
  外公摇头,反驳到:“不喝酒,不高兴,哪有心思去看山水?还是酒令人醉啊!”
 
  母亲和舅舅工作后,经常买好酒孝敬外公,是那种包装精致的屈原故里酒,大概都知道外公热爱家乡,为生在屈原故里而自豪吧。外公舍不得喝,只是打开酒瓶,闻一闻它的香味。外婆说外公甚至半夜醒来从床上爬起闻闻酒香方才踏实入睡。若是有远方亲戚来访,外公拿出好酒与亲友分享,甚至赠送。晚年的外公与酒相伴,变得越来越豁达。
 
  读大学时,我来到梦寐以求的大城市。大商场大超市的物品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总是到酒专柜前驻足,看外公喜欢的屈原故里酒,想:等我工作了,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我一定买一瓶送给外公。我在外公的注视下狼吞虎咽地吃快餐面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遗憾得很,我大学没毕业外公就去世了,我的内心被痛苦撕扯着。每到清明节,我就抱着外公爱喝的屈原故里酒,怀着愧疚的心情去给外公上坟。
 
  天国里的外公,那余香满口的屈原故里酒,仍是您的最爱,仍是您绵绵不尽的思念吗?外孙女儿放置在您的坟前,您好好享用吧!
 
  父亲的烟
 
  夜深了,月亮透过窗棂照在我身上,墙壁白花花的。我躺在床上,用手做各种形状,墙上便投下了清晰的黑影:鹅、小狗、小兔、孔雀。姐姐在一边呵呵地笑,又说:“不像不像,小狗的耳朵呢?”我便和姐姐合作,来个公鸡打架。玩累了,就沉沉地睡着了。
 
  半夜醒来,感觉窗台外面的阳台上有动静。悄悄地坐起来,隔着窗玻璃看出去,原来父亲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只见他从烟盒里抽出一根烟,又擦亮了一根火柴,小心地点燃。火柴灭了,他从阳台上扔下去。父亲笨拙地用食指和中指夹着烟,送到唇边,猛吸了两口。他似乎要咳出来,却忍住了。他又迫不及待地猛吸了两口,烟雾在清冷的空气里袅袅升腾。
 
  父亲怎么了?他从来不抽烟的呀!我明白了,今天母亲又喋喋不休地骂了他。原因是父亲下班的时候很开心地用自行车拖着他的一个女同事。母亲咬牙切齿地说:“你拖着那个狐狸精,还笑得很得意,花枝乱颤。”对,花枝乱颤,读书不多的母亲就是用的这个词。若是父亲说一句话,哪怕是狡辩一句,就会把战争推向高潮,高潮过后也许就平息了。可是倔强的父亲硬是不发言,这让刚硬的母亲以为父亲是默认了,更加愤怒。当时,父亲一定很郁闷,只能把痛苦埋在心底。
 
  父亲又划亮了一根火柴,点燃了一封信,火花照亮了父亲的脸。父亲的脸,很苍老,表情很凝重,他专注地望着那封信化为灰烬。那是谁的信呀?是父亲曾经写给母亲的情书吗?还是母亲写给父亲的?他是在怀念年轻时快乐的岁月吗?又一封信点燃了。我突然害怕起来,他会不会和母亲离婚呢?他对母亲的咒骂都无动于衷,岂不是对她死心了?
 
  烟一根一根地抽,信也烧完了,父亲望着沉沉的暮色,像一尊雕像,直到东方泛白。
 
  我对姐姐说:“父亲昨天一夜没睡,一直在抽烟!”姐姐点头:“我知道,我看到好多次了,有一回我劝他,还被吼了一顿。”从此我知道,父亲抽烟,他只在和母亲吵架后抽,抽得很凶,他用狠狠抽烟来排解郁闷。
 
  当我看到烟盒上那醒目的“吸烟有害健康”的字迹后,便悄悄隐藏了父亲几包劣质的烟。父亲大发雷霆,怒不可遏。他瞪着红丝丝的眼睛大吼:“你给老子拿出来。”我战战兢兢地在床铺下摸索,用颤抖的手交还给父亲。从此,只要他们争吵,我就会早早地上床钻进被窝,可是我老睡不着,总是很害怕阳台上的父亲。父亲抽了多少烟,我就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这些都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清晰如昨。当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文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自然想起父亲抽烟的情形。烟,真的能消除父亲的疲倦和痛苦吗?没有,父亲的眼睛,经烟火熏染更加浑浊,他失望,陷入挫败感的泥淖。
 
  父亲与母亲在二十年前正式分手,去了一个遥远的大城市。他烟抽得更凶了,不仅晚上抽,白天也抽。他还喝酒,什么酒都喝。前年姐姐去看望他,说他已经满脸皱纹双鬓斑白,最大的爱好就是边抽烟边在电脑上玩麻将。我听了,心里酸酸的。
 
  奇怪的是,我继承了父亲的一些脾性。当我在感情上挫败,工作不顺时,我也喜欢在黑夜里沉默。白天,我匆匆忙忙,见人微笑。当夜幕降临,我就无语了。生活中的很多感受是能和人分享的吗?不能。我说了,你能理解吗?不能,你没经历。你说了,我能理解吗?不能,我没经历。那么,就让我们彼此保持距离吧!我突然能理解当年父亲如此反感我藏匿他的烟了。他是如此的寂寞,他要借助烟把他的痛苦带走一些。
 
  那一晚,我独自坐在阳台上。想到外婆的去世,家庭的变故,父亲的远离,突然悲从中来。这时,我点燃了一支烟,刚吸了一口,就剧烈地咳嗽起来。手机突然响了,是父亲:“双双,我就知道你没睡!你在干什么?”我赶紧掐灭了手中的烟,笑着回答:“我在打稿子,我的文章又发表了哟。”电话那头传来父亲亲切的声音:“你要好好休息,熬夜对身体不好。”我的眼泪顺颊而下。
 
  忆读书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工人家庭,父母在一个近千人的大工厂里上班,每天在机器的聒噪声里起早贪黑,年复一年。我记得父亲的双手总是布满老茧,充斥着机油难闻的气味,母亲的头上总是白花花落满灰尘。由于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母亲身体大不如前,经常感冒咳嗽,还是拖着病体坚持上班。她害怕丢了饭碗,靠父亲一人养不活一家人。母亲深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她希望我通过努力读书过上好日子。
 
  愿望是美好的,母亲的一些做法我却不赞同。我们读书的时候,只有语文和数学两本书。母亲用旧报纸把这两本书包得严严实实,她说:“这两本书要好好读,全部搞明白。老师要求读熟的必须背诵,老师要求背诵的必须默写。”我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在母亲的逼迫下,读了一遍又一遍,写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写到头昏眼发花沉沉睡去,母亲才放手。周而复始,我觉得我的童年枯燥而无趣,对母亲怨声载道。
 
  公鸡还没啼鸣,母亲已经起了床,她梳洗完毕就来叫醒我。我睡眼朦胧,母亲的语气不容置疑:“快起来读书,早上记性好。”我的小方桌上,母亲已经把语文书打开,旁边还放了一杯冒着热气的白开水。我支撑着读了两句,眼皮就开始打架,呵欠连天。母亲时时过来瞄几眼,她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你这样坚持下去,将来一定有出息!”母亲读书不多,她固执地认为只有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读书,才能考第一名,才能上好大学。那时候,我和母亲一点也不亲,是猫和老鼠的关系,她来了我就佯装读书,她走了我悄悄打盹,或者折纸。我觉得母亲已经忘了我还是个孩子,需要休息和快乐。毕竟,那一本语文书,我已经读得烂熟于心。
 
  拥有一本课外书,是我梦寐以求的。班上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或者独生子女,他们拥有好几本课外书。拥有课外书,等于自己有资源,自己的书看完了可以和别人交换看。而我,一本也没有,只能远远地看着别人津津有味地读,心里充满了羡慕和郁闷。
 
  有一次,母亲让我去打酱油,我拿着剩下的一角二分钱,竟鬼使神差地走进了一家小书店,自作主张买了一本《小学生天地》。回家的路上,我的心象揣着一只小兔怦怦直跳,怎么交代?
 
  暴风骤雨终究还是来了,母亲拿着笤帚,满屋三间地追打我,还罚跪。肉体的疼痛我还能忍受,只是默默祈祷母亲不要把书退还回去。这本薄薄的《小学生天地》,是一本杂志,还算不上一本书,终究还是保留了下来。也许母亲后来想通了,买书总比买东西吃了犯的错误小。我有书啦!我欢呼雀跃,我拿着这本《小学生天地》,前前后后和同学交换看了二十几本课外书。膝盖上的伤已经结了痂,我从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营养已经融入了我的骨血,我真是赚大了。
 
  既然不能违逆母亲,去和小朋友玩,我只有强迫自己把目光集中到书本上来。多少次,我被关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默默读书、写字。我听到院子里的嬉闹声,小朋友在跳皮筋、丢手绢。我悄悄从窗帘缝里瞄出去,又担心母亲在门缝里瞄我。
 
  母亲走进我的房间,一会儿端来一杯豆浆,一会儿递来一个鸡蛋。她以关心的名义看看我是否钻到书本里去了。院子里的小朋友声音大了点,她就露出厌恶的表情,甚至不留情面地跑出去追赶。院子里安静了,母亲絮絮叨叨:“自己不好好读书,还打扰别人,一个一个没出息的家伙!”
 
  由被动变主动。当我真正地走进书本,如打开一扇窗,我找到了乐趣。我读了叔本华的哲学书,他告诉我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酸涩多于甜美,月缺才是常态。我读了林清玄的散文,他提醒我“在幸福中品味幸福,在痛苦中觉醒痛苦,在烦恼中关照烦恼,在悲哀中超越悲哀”,我读了民国才女张爱玲的自传,了解了她有一个心如毒蝎的后母,我的母亲也苛责严厉,但和她的后母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我还算幸运。
 
  广泛阅读让我的语文成绩直线上升,我考进了语言类的大学,顺利当上了老师。当我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批阅作业时,当炎炎夏日来临而我享受着暑假时,当学生簇拥着喊我老师时,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回想读书的历程,母亲曾经凌厉的眼神也变得可爱起来。若不是母亲曾经逼迫我读书,我怎么能顺利考上大学有稳定的工作呢?父亲母亲工作的大厂在他们临近退休的时候破了产,生活顿时没了着落。有我在,母亲还不至于惊惶失措。小时候,母亲是我的天,现在,母亲老了,我是她的伞,让她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我现在也当了母亲。儿子还小,只喜欢玩。现在条件好了,各种各样的书都有,他不会因为买了书而挨打。培养他的读书兴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母亲不一样,我会另想办法,比如奖励呀,交流呀,比赛呀,牵着他走上读书的轨道。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