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文人林祥

发布于:2014-12-21 18:03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闫卫星
文人林祥   
----读林祥新著《写手自白》有感
                   闫卫星
  图片
 
这些天,细细研读放置在枕边的林祥新著《写手自白》,就像同一位风趣幽默、睿智厚重的长者交谈,又像是回到了久违的课堂,重新吮吸知识的精华。相比先生之前出版的《轻舟集》、《武当语丝》、《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与人合著),《写手自白》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意境创设都更上一层楼,文字显得更加耐读有味。此书五个专辑各有侧重,读来各有滋味。《亦真亦幻》大都是拐着弯儿说话、带有讽刺意味的杂文,恍惚之间,看到了现实的影子。《武大郎先生的竞职演讲》《孔明重写出师表》等行文戏谑,字里行间却别有深意。《关于生辰纲丢失事故的调查报告》、《关于诸葛亮是我村人的考证》等篇,看似“强词”却非“夺理”,耐人寻味;《心灵絮语》顾名思义属于人生哲理思考的散文,娓娓道来,没有说教,没有浮华,有的是人生智慧的积淀,让人辗转反思。《位置与心态》、《想开点 少计较》、《放低自己的位置》等篇几类醒世格言,适合每一位步入社会的各界人士细细悦读,颇具普世价值。《心香一瓣祭哲友》、《深怀“六心”进政协》则让我们走进了作家丰富广阔的内心世界;《文海拾贝》主要是文学评论和为文友写的序言,见解独特,其视角让人耳目一新。《绵绵深情化诗行》、《心诚敬业高秋荣》平实动人,《伞头秧歌一奇葩》《短信祝福唱新春》等很有些“三两拔千斤”的意味,很到位地将根植于黄土高原腹地,黄河晋陕两岸的“秧歌”,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集萃传神到位地表现了出来,足见作家厚积薄发之功力;《山水有约》各篇多与游历行走有关,研读之中,多次被先生的优美文笔打动引发共振,仿佛已与先生一起置身山水之间。《北武当赋》大气磅礴,读来念起王明生君曾做的出彩点评。《走过西藏》、《短信伴我辽东行》清新明快,文字让读者和作者紧密,几乎携游一处。《有文化的红枣》、《土样兼备山药蛋》则属“剑出偏锋”一类,品味间别有风味;《岁月留痕》则是先生个体的经历片段。其独特的人生历程和历史往事读来既有《少年耍水记》的欢快,又有《从“小石板”到“笔记本”》的沧桑,更有《父亲的遗嘱》之厚重,兼有《讲学之难》的实在,或有《儿子求职记》的自豪,还有《我与孙子共成长》的温馨,先生的为人做事之道,先生的三观价值便闪现在这诸多篇什中。以《《武大郎先生的竞职演讲》为例,作者诙谐幽默而紧贴现实影射世风的行文风格让人深入情境。“我认为,能够参加这次竞争,不管成功与否,都是对我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都是对我们弱势群体的超级关爱,特别是对贬低我、侮辱我的那些赖小子们的有力反击,更主要的算体现了各级领导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怀。”文章开头的这寥寥数语,就将武大郎有思想、不服输一改往日口舌木讷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然后又以戏谑的笔法详细展开大郎的身世背景,并列举其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列举中,作者巧妙地创设了“我报考了环球美食大学面食学院炊饼专业,获得了面食学士学位、英语八级证书,毕业论文《论优质炊饼的现代工艺与世界烧烤食品的有机联系》在国际烧烤节获优秀论文奖,我的学术专著《饼为媒----我和潘金莲不得不说的故事》在太平洋国际图书节上被评为最佳图书,我的主要事迹三次入选《全球奇人500强》”这样一个情境,然后又言之凿凿地引出 “我”(大郎)在形象优势、社交资源、名人效应等方面所独有的特点,煞有介事的笔法让人忍俊不禁,而后,在阳谷县民间素有“武大郎说了话,走遍天下都不怕!”说法的他自信心高度澎湃,如竞职成功还准备烧好“三把火”,进一步讲文章引入新的高潮,“我”(大郎)的想法不仅紧贴实际,要兼并“三碗不过岗”酒店,开发房地产,兴办中华武术学校,在景阳冈建设度假村;而且能科学整合资源,投巨资打造潘金莲文化特色有游览园,每天定期表演王婆牵线、西门庆初会潘金莲、斗杀西门庆等特色节目;还善因地制宜,要举办“武松打虎研讨会”“炊饼技术创新论坛”、“西门庆休闲服装展销日”“水浒影视城大型精彩表演”等系列活动。在品读中,武大郎早已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一个具有超前观念、现代经营思想能言善辩的全新武大郎让读者久久“回味”。
 
读完文集,更深化了我的一个认识,先生为人为文,又岂是我这半瓶水瞎晃荡的水准所能品评的,与其跳梁小丑般饶舌徒增“班门弄斧”的陈年笑话,还不如以鉴赏学习为主,细细反刍为佳。但多次捧卷遐思间,我每每会想起和先生间的一些往事。
    上世界90年代末,先生有《轻舟集》一卷刊行于世,在学校工作的父亲曾带回一本品读,很快就成为我们街坊间的“热门读物”,先后被喜好阅读的邻居冯叔叔、司伯伯等人轮番借阅,三番五遭返回家中,已不见书皮,内文也揉皱卷角不成样子了。刚刚学步不懂事小侄女哪里知道几案上放着的这本书是我家的“宝贝”,在四旁无人的情况下摔掼致使本已受伤的爱书胶装处断裂分成几叠。当时我在豫中小城上师范,寒假回家,自然也被此书迷到手不释卷饭也顾不上吃的地步,通读完毕,面对少有残缺的好书受此厄运,生发补修心思,但天生动手能力极差,只好央求母亲帮助。家里用的是土办法,母亲手带抵针,穿引麻绳,持锥子对准那沾有已凝固的胶体的书脊,哪能比得平常的针线活,不是扎歪,就是跑斜,不小心把手弄的出血了,后来年轻的嫂子接力补修,也被锥子扎烂了手指,经过她们俩人努力,总算按古代线装书的格式修补好了这本书,至今,这本包有上好牛皮纸,留给我深刻记忆的书籍仍完好保存在我老家的书箱里。在读了《轻舟集》后,在我这个当年的狂热“文青”眼中,“林祥”这两个字眼已是令我崇敬的符号。在我痴迷的这本书上,父亲曾多次抚摸着扉页上的作者手迹说:“他的字比以前写的更好了,你的字要学人家点皮毛就好了。”父亲的话让我很惊奇,一是我以前还不知道,他和林祥作家还有段同事之谊;二是父亲的字在小镇上也算是小有名气了,但他对林祥的字如此推崇,足见此公不仅文采飞扬,字的功夫也非常了得,只是当时尚是学生的我,对书法的鉴赏能力还没有历炼到能看出门道的地步。
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在家中多次说过“要能见林祥一面该有多好”的我,竟然在学校毕业不久就实现了这个愿望。彼时,我蒙著名学家武有平先生错爱,随他编办《方山报》,报社编辑部在政府四楼,身为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的林祥办公在二楼,办报、送报,见林祥老师的机会比比皆是,在多次接触后,得出结论,林祥是个非常平和的人,这与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更让我觉得此人非同一般的是某个周末午后,单身宿在机关的我踏着透过楼道玻璃的暖阳走在二楼时,却被一声声哀婉的轻音吸引,顿足细听,这悠悠的二胡音调就是源自林主任的办公室,林老师的一弦轻音似低语或倾诉,不懂音律的我被那股独特的音乐磁场魔力吸引的竟有些痴醉,一个人傻傻地停在楼道里听了半天。
     随着接触的深入,林祥先生已不单单是我崇拜的对象和工作上的领导,更像是一个和蔼的长辈。无论是在我工作手续的办理时还是个人写作的成长进步上,他都给与我及时的关怀。世俗繁杂,根基浅薄、学识、能力、处世又有诸多欠缺的我在现实的人生路上难免走的歪歪扭扭踉踉跄跄,特别是那些年刚参加工作时年少轻狂又不自知,难免犯了许多让人耻笑的糗事,现在想想,自己都感觉颇多可笑之处。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我如一块小石子,在有深厚人生历练的林祥面前,他好似一潭深水,映照着小石子的浅薄,故而你激起几朵小浪花,再怎么折腾,落入到深水中,还是得乖乖沉到下面。有段时间,工作上的变动,在一个全新环境里,我的心境被复杂的人际和自己的不懂事搞得一塌糊涂,那段时日过得非常糟糕,稿子也写的少之又少。路上碰到林老师,他大老远就叫住我,问我为什么停笔,我吱吱呜呜,他言简意赅点拨我于迷雾中,让当时心境非常落寞的我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夜间扪心自问,我终拨困扰多日的迷雾,重新拾起仅有的一点点可笑、可伶的资本,用秃笔又写起各类杂乱且登不得台面的所谓文章。慢慢地,我走出了世俗,回归到编报办刊上来,终于活出了一些“本我”。2010年底,我从以前发表的拙作里,精选了一部分编辑成书,尽管是精选,但文章却没有一篇“精”的,怀揣浅陋斗胆厚脸找到林祥老师,请他为拙著作序,林老师痛快点头答应了,没几天他就将序言发到我邮箱中,着实让我感动了一阵子。其实,林祥先生不仅对我如此,在北川这方小天地里,写作圈里的文友,如我的恩师武有平、肖继盛在学术上颇有成就,在事业上,也官居“科局级”,很让人艳羡;但更多的文友还是寒微之士,如在吕梁山上声名在外的徐龙、闫吉平者,还有近些年在新闻写作上创下吕梁所辖县市新闻办人员发稿最高记录的杨应平者,还有县里近年涌现的文学写作新秀吴香玲、高春梅、刘小利者,出名的还不怎么出名的估计都多多少少受过林祥老师的指导。如文友王树立,一说他的秧歌,他就眉飞色舞地讲其中那些是林祥老师看过的,那言语间的自豪神情,早已把林老师的肯定视为一种莫大的荣誉。在多种场合,曾有吕梁范围内外的别的县市同行惊诧:“你们方山县论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怎么也不应该有这么浓郁的写作氛围呀?怎么有这么多人搞写作?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我玩味地说:“这你们就不知道了,你不见方山写稿的,林祥写成了正县团政协主席,李喜照、武有平、肖继盛等一大批搞写作的成了科局长?方山就是大用写稿子的人了。”提问者往往长噢一声,恍然大悟状。玩笑归玩笑,但当上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市作协副主席的林祥老师却在这一方水土写作导向上的作用,的的确确不可小觑。其实,作为吕梁文学界的领军人物,林老师不仅对县内的文学写作者爱好者关照有加,而且对县内的从文者也高看一眼,我在临县新闻办有个文友叫曹对龙,此人文学功底扎实,写的东西很是灵秀,前些时候,想请林祥老师指导一下他的写作,我将曹先生的相关文章通过邮件发了过去,很快就收到林老师的回复,林老师在回复中说,他不仅知道曹,而且对他以前写过的文章都有印象,并给与了积极的评价。
    曾有文友戏言,处级干部在中央是日用品,在县里是极品。已在极品位置多年的林祥老师,为整个方山的文化事业竭尽全力,办了不少好事,2012年,他又大力争取,使方山县率先在吕梁县市中设立起文艺奖励基金,财政每年都列入预算。这让方山的文友们不仅仅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更有一份别的感恩情分在里边。
 
    其实,与林祥老师的交往感受,絮絮叨叨地说开了就没完,看看时针已经指向午夜2点,我想还是把剩余的话留在心里吧,一如林老师午后的那弦轻音,永久地留在我的心间,在岁月的深处动人回旋。。。。。。。。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