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我看《奋斗》的热播

发布于:2008-06-14 22:47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勿以泪聚


  没有想到,在青春偶像剧鱼龙混杂的今天,一部叫《奋斗》的剧作却红遍了大江南北及高等学府,在我的身边几乎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的看过《奋斗》,作为一部带有浓烈八零后韵味的青春情感剧,创业剧,为什么得到了年轻人们的青睐呢?笔者认为须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 从心理学认同理论来讲。
   
八零后以及靠近这个阶段的年轻一代在剧作中见到了自己熟悉的环境,故事人物和行为,并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相似的经历让他们看到了自己奋斗史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爱情,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迷茫,压力无奈,或苦痛。同时让老一代的父母亲看到了自己的儿女的现实人生。一位网友这样说八零后出生的我,散漫过,沉静过,迷茫过,暴躁过,也奋斗着,剧种的一切仿佛就是我的昨天,看的时候自己一会像陆涛,一会像华子,一会像向南,向南见证着我的婚姻,陆涛见证了我的爱情,而华子见证了我在爱的道路上的逆境,而他们三个生活的综合就是我的,见到他们真的倍感亲切,因为他们身上都是我的影子,同时在他们的周围有我曾渴望但不曾有的友情————不为金钱和利益而勾心斗角的纯真
    
还有就是女生喜欢的爱情,纯纯的那种,为米莱而疯狂。青春期是情感极其丰富的时期,是恋爱的季节,大学生和刚迈出大学的年轻人都正处在恋爱的时期,对爱情的渴望,对爱情的感受,对爱情的执著,还有对爱情的迷茫统统在《奋斗》中看到了影子。有位朋友说花了2天不吃不喝看完了<<奋斗>>!!第一感觉是心痛,为米莱,全是为米莱,米莱一出现也是电视最好看我最兴奋的时候,她的笑,她的幽默搞笑,那种童真,她的执着善良,让我失控了,我真的服了!心随着米莱的喜怒哀乐而起伏不定,仿佛看奋斗都是看她,整个心都悬着,就希望她能跟陆涛走到一起.”
  (二) 该剧在展现八零后的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给予了更多的肯定,解除了年轻人特别是八零后在社会认知和现实压抑下的恐慌心情。
   
八零后曾被赋予很多的名词:小皇帝”,“垮掉的一代新新人类”“个性”“代沟等,而《奋斗》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参与关于八零后的论战并以客观的态度给年轻人表演自己人生的舞台,其实八零后出生的客观环境决定了这一代的人生态度,他们的世界观是在新中国走向富强的时候形成的,并且出生以后就面临着各种压力,当然生活的宽裕以及家庭中孤独感形成了他们注重自我,而《奋斗》中无论是夏琳还是陆涛都是极力寻找自我或坚守自我。八零后自我意识强,注重自我表达,心态更加开放的特点在《奋斗》表达的淋淋尽至,并且他们为了梦想走出了一条与老一辈不同的新的路子。《奋斗》中也把老一代的世界观和新一代地进行了论战,最终以陆涛为首的青年人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在此无所谓哪一种更正确,重要的是世界最终属于心灵开放的新一代。
     
并且该剧在有限的时空中制造出了紧张的戏剧冲突——爱情上的坎坷,新老观念的论辩,事业上的挫折等,梦幻似的浓缩了年轻一代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经历和现实矛盾,并假想似的满足了他们的宣泄需求。今天的八零后已经长大了,像很多判断一样,长辈们对八零后的评判也在不断地在被印证或否定着,《奋斗》中的八零后是被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所塑造的产物并在他们的时代中成长着,而作为八零后的我们必然像陆涛他们一样有着理解或不理解,支持或反对,他们在个性与困惑,在困境与机遇中挣扎着成长。
     
总之,《奋斗》是一部真实记录八零后人生的剧作,他切合当代社会中八零后的一切特点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他在一定意义上参加了当前关于八零后的论战并客观再现了其观点,它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冲突中试图寻找一种折衷的尝试,力图真诚地再现八零后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且真是揭露了年轻一代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寻找自我,追逐梦想,战胜就业压力,打破城乡格局等。值得褒扬的是新一代人怀着灼热的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了生活,事业,爱情和既定目标而努力着。他从心理上获得了八零后的普遍认同,无论是他们渴望的爱情,相似的人生历程,还是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认知上都得到了满足。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