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历久弥新

发布于:2024-08-16 09:17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沁筱寒
  我踏着达达的马蹄声,从惠风和畅、百卉含英里走来,任柳絮翻飞、莲花开落,惟愿沿书香花径,一路漫步,寻觅文史哲。文史哲,在时间的淬炼中,栉风沐雨,却愈显活力和价值,熠熠生辉。是为“历久弥新”也。
 
  文学经典中的文字是不变的,变的是读时的心境。恰如世间事总是相似的,不同的是看时的阅历。经读者接受美学润泽,文学历久弥新。读《红楼梦》,倘若走马观花,而非从字缝里钻研,那终归会被曹公骗了去。譬如,林黛玉绝非伤春悲秋的文艺女青年。她身体柔弱,但性情坚强。“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她有主事之才,心有大丘壑,气若女中神,能帮王熙凤算账,能为贾府操心。又如,薛宝钗亦非仅仅是被封建礼教毒害的封建淑女。“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不要外界的嘈杂,无须既定的世俗。她的断舍离已然达到了巅峰,她强大的精神世界使她得以抛开世俗的羁绊,成全自己自由而独立的灵魂。文学的沉淀和阅历的形成是时间铸就的。这犹如酿酒,酒坛子岿然不动,但酒的内部升云坠泥、千变万化,最终岁月沉香,经典永流传。
 
  而永流传的还有历史。构建历史的不仅有宏观叙事,还有微观描述,而构建我们生活的亦然。历史叙事方式与个人成长视角谐和,历史历久弥新。遥想北宋,金人入侵,汴京城破。我们可以从史书记载中体悟赵宋王室的覆灭和柔福帝姬们的悲辛,亦可以从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去复原汴京城破碎之前的繁华;我们可以从思想巨人的宏观叙事中站在王朝更迭的层面去思考意义与未来,亦可以从孟元老这样热爱生活的普通人的微观描述中不断向后看与向时间的断流去打捞往事……宏大历史观与市井生活回忆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一起组成了一段历史,一起照亮了一群人的身后身与眼前路。是的,历史叙事方式有宏观与微观之分,个人成长视角亦有宏观与微观之别:人生可以是一条河流,左岸是报国壮志,右岸是日常雅趣,中间流淌的是无尽的纯粹的情怀。正如古树逢春发新枝,我们也应让历史的沉淀,成为推动成长的力量。
 
  毋庸置疑,这是用辩证思维去看待个人成长视角。辩证思维是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方式。以“辩证思维”看待“辩证思维本身”,哲学历久弥新。何为其然也?且从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说开去。辨证地看,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也无可厚非。至少于个人而言,亦不失为一种相对安逸的活法,或可保全自己,无须忧国忧民。然而于社会、国家而言,就无疑会带来消极的意义——若人人皆如此,那谁来成就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事业?是的,辩证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可有时过于辩证,也会使人偏离客观的绝对的是非对错。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可以有堂而皇之的理由——这也就罢了。讽刺的是,面对不善会蹙紧眉头却终无下文的利己主义也可以披上个人自由的外衣——任何在利益考量中践踏真善美的事情都可以变得情有可原。长此以往,人们会有意无意忽视一个至简的道理:善与恶本身的意蕴是无从辩驳的。故而,我们既要掌握辩证思维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又要避免让辩证思维成为自我的遮羞布。如此,哲学方能在时光深处沉潜,在时代浪潮中璀璨,展现历久弥新的活力和价值。
 
  跋山涉水,叩经问史,体悟良多。文史哲,皆如古老的智慧之灯,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燃烧,万古长明。“历久弥新”的文史哲,是中华底蕴,更是强国动力,让吾辈青年在“久”中吟咏泱泱华夏,在“新”里续写巍巍中华!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