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岁月脚步的律动

发布于:2022-01-28 15:3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叔洪
 
 
  青春已经变成像框中发黄的照片,欣赏中感叹岁月太过匆忙,惊怵中静静地回忆失去的风云,述说着一路上的风雨坎坷,回眸中再难唤回流失的青春。
 
  当初幼稚纯真充满朝气的脸,已经被皱纹划出深深的印痕掩盖,霜雪已把乌密的黑发变得花白,且疏疏落落,稀稀拉拉的露出头皮。岁月的脚步太快,毫不留情地剔除心中的壮志,把不甘遗留在心中隐藏。这就是岁月的无情,谁都无力抗争,又有谁能够阻挡。
 
  期盼成熟的心早已变成一剂悔药,不再年轻的心告诉你,不要悲伤,不在坚实的脚步告诉你不要彷徨,平凡的过去警示你不要埋怨。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再怎么眷念岁月都已成为过往,回头看,幼稚的脚步早已变成回忆中自我嘲笑的缘由。
 
  风霜吹皱的脸虽难泛红晕,那份羞涩已成过往。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坦然的面对才是最好的选择。早晨起来,面对朝霞初升,便知道晚霞一定辉煌。单薄的心已无所求,只留静观云淡风轻,静听雷声轰鸣,秋雨淅沥,站在窗前,静赏花开雪舞。
 
  炽热的心变得平淡,这又有什么不好,有经历就是一份骄傲,不管失去还是收获,都已变成过往。经历,一路走来,是坎坎坷坷中的平平淡淡,却不枉青春年华的豪迈。只有经历才能成长,只有成熟才有收获。固执是早年衰落的借口,不必感叹悲伤。
 
  人生都要经过岁月的洗礼,磨难是必修课。几十年的路程,每迈出一步,就会留下痕迹,点点滴滴,深深浅浅,脚印都留在你走过的路上,在你的心灵中竖起风帆,在远航中留下无法清除的印痕。什么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过去了就过去了,日降月升无法改变。
 
  时间不息,总是那么不紧不慢地缓缓而行,既不会快也不会慢,更不会停,不以人的意愿改变。一匹放荡不羁的马,在草原上奔腾,没有羁绊,不听招呼,无拘无束的按照自己的意愿,不停狂奔的年代已经久远。
 
  人都是有思想的,不管境界高低。人的思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得久了,便形成意识。人的意识都是在长期的接触求知,诸多的灌输中慢慢认识中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一旦形成有时很难改变的,这就是意识形成后存留在思想中的滞留,是一种很难抹去的烙印。
 
  习惯是某种方式长期以往的惯性,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当新的生活方式或新的观念出现的时候,因不理解往往难以接受甚至是排斥。
 
  人的思想或意识是很顽固的,不管我们的生活怎么变化,有些习惯是很难改变的,这是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统治的遗存。皇权统治所形成的意识,在整个社会中形成的烙印深深地扎在祖祖辈辈人们的心中,一代一代的遗传下来,难以彻底消除,它已经深深的印在了人的脑海中,浸透在骨子里,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即便是有人为了改变而去不懈的努力推动,在改变初始阶段,上一代顽固坚持的人已经离开人世,他的意识却还在他的后辈人中存留并延续。这是社会给每一个人留下的难以抹去的烙印。旧意识或观念并不是能够随着肉体的消失而消失的。这种在社会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意识,在有意无意中传给后代人,并接续下去。
 
  遗传的意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可改变,意识转变与社会的导向有着很大的,直接的关系,舆论的推动就是不可忽视的力量。青年人对新事物之所以接受的快,是因为他们的思想简单,还没形成,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一张纸上的留白处越多,写写画画的空间也就越大,任你挥毫,恣意涂抹。随着留白处越来越少,可供涂抹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少。初始中人的意识就是一张纸,岁月则是涂抹上的文字和图画,当没有留白可供使用时,你就很难再涂抹,写或画则变得十分困难。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青年人意识的形成与一个社会提倡有直接的关系,国家负有舆论导向的重任,这是引导。一个国家要适时地利用国家舆论机器的作用,把国家的主张向人们灌输,并引导人们意识的走向,形成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国家的统治者很懂占领人们思想意识阵地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年轻人,不仅收效快,而且最省事儿,效果是最显著的。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道理就在这里。
 
  科技越进步,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人们的意识越活越,越容易让人们的思想肤浅,让深刻认识变成少数人的专利。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变化日新月异,速度之快令人感叹,青年却极易适应,故而受影响也就越大。老年人们在铺天盖地的新观念面前,因惊诧而感慨万千,不得不承认已经落伍了,被社会甩在了后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和他们的祖辈和父辈产生的代沟如此之大,最主要的是在意识和观念上不同而引起的分歧。形成这种差距过大现状的原因,主要是舆论的强大,宣传力度的增强,使年轻人从小就受到这种教育,在他们的思想中已经形成。某种意识一旦形成,便会打下烙印,有的会伴随终生,很难再改变。
 
  现在的教育不再是过去那种传统的,传承下一代一代的衔接,在飞跃发展的现状下,形成了断档式的空白而不得不去修补,舆论的导,加强教育就起到了填补断档期的作用。教育从娃娃抓起会影响到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导向的作用是绝对不容忽视的。设定什么样的教育方向,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培养出来的人则是整个社会未来的方向。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的形成一种习惯,不管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会以积累的方式慢慢形成的,最终被固定,站在这个基点上来认识和区分,并得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意识。
 
  现在随波逐流者成众,有思想,有主张,有观点的年轻人太少,究其主要原因是受外界的影响太深,分不清是非,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不加分辨,或根本就无法分辨,盲从的跟风。这种社会现象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通讯革命高速发展的影响。社会上种种新闻,各种观点铺天盖地的出现,让人眼花缭乱,对没有辨别能力或辨别能力弱的青年人的思想造成冲击。传媒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呀,消息传播渠道之广令人惊叹,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人手一部手机,有的不止一部,手机已经变成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出门忘记带手机会让你一天心神不宁。
 
  文化娱乐的庸俗性对青年人的影响不可忽视。低俗的搞笑铺天盖地,无孔不入。一个小品,一首歌曲的作用远远大于一场正规报告的效果。一些通俗歌曲的内容低俗,受到追崇,变成年轻人的追逐,形成一股风气,占据了相当大的领地。无论是看演出,还是看电视,尤其是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不仅方便而且快捷,其作用远远超过当初的随身听,可以让你随时随地地听到你所喜欢的歌曲,看到想看的段子。年轻人对于内容低俗的歌曲,不仅不知道抵制,反而津津乐道,相互传播。
 
  歌曲的作用不仅仅是音乐的欣赏,乐感的享受,还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听得多了,就会慢慢的熟悉,熟悉到只要一听到音律,便能随口哼唱,可以完全做到听歌时不在听歌者的音质,有没有乐感,也无心关心声音的高低,而是把关注点用在了对歌唱者的情怀的抒发上,歌唱者能否把歌词的内容尽情地表现出来,是否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歌词的内容,所表达的内涵,对听歌人有极大的影响,甚至会成为一种导向,对青少年思想的形成是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
 
  歌唱者是否真的领会了歌词中所包含的真实内容,把歌词的内容领会透了,并且融汇到歌唱中,尽情的发挥,让听歌者跟着你的节奏感同身受,能否做到把所有的感情都沉浸在其中,让听者随之律动而不能自拔,当歌唱达到高潮的时候,让聆听者泪流满面,难以自制,而翩翩起舞?
 
  现在网络上的写手太多了,好像在一夜之间就铺天盖地的突然冒出来那么多的作家和诗人,还有剧作家,词作家。诗看得多了也具有了一种感受和体会,而这种感受和体会又是他人所无法理解的,这就是所谓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诗看多了你会觉得,不需要在关心此诗否有多美,也不再关心字语是否华丽,因为华丽的字词已经不能打动你的心,唯一能让你感动的就只有诗的意境了。
 
  诗的意境是什么,就是诗的灵魂,他是一首诗中所表达出的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受任何约束的无尽挥发。这种感情能否与读者的感受相通,与读者的感情相容,形成诗人与读者的互动,才是最为关键的。诗人写出的诗能够与读者的心境想通,就会被感动,就会进入诗的意境中去,跨过高山,越过海洋,漫过无际的草原,走进茫茫大林海,尽情的享受鸟语花香,在天空中翱翔,让思想奔放。
 
  相通相融就是好诗,否则就称不上是好诗,尽管诗的词语很华丽,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华丽外衣包裹的庸俗坯子。这就好比一个胸无点墨的粗俗之人,穿上一身华丽的服装,跑到文人堆里高叫之乎者也,却不知道夫子是何人。难道只凭那身华丽的包裹就能提高自己的身价吗?
 
  企业制造的商品,不管质量如何,是否受欢迎,把华丽的包装放在首位,甚至是奢华超华丽的包装,很多商品,其包装的成本远远大于商品本身。这种只注重包装,甚至是过度,超过想象或承受能力的包装,不关心内容的行为,与滥竽充数又有何异?
 
  写诗讲究的是意境,那种深入人心,冲击灵魂,摄人心魄的意境,达到或进入这种意境,才能震撼读者的心灵,引起共鸣。
 
  沟通不是简单的沟通,融汇更不是表面上的融汇,包装更不是过渡的包装,要名副其实,显示真实的实际内容,真刀真枪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意境与意境的融汇。
 
  只有为此,才能体现出诗的好坏,才能收到写诗的效果。
 
  二零二零年十月二日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