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雨谷斋”的温情与火热 ——读张镭先生《中国人三部曲》

发布于:2019-03-23 17:38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管守豹

  “雨谷斋”是先生书房的名字,当我准备用这个名字写这篇小文的时候,内心是异常的纠结矛盾。只因为,我就是一农村中学小小的语文教师,怎么可以用这个题目来写先生呢,怎敢对被称为“当代鲁迅”的张镭先生的文章妄谈感想呢?但是,自从认识了张镭先生之后,内心深处一股暖流汹涌着,一种抑制不住的情绪急于狂呼。

  细思冥想,这种急于狂呼的情绪来自于先生和我说过的一句话:“对待文字要有敬畏之心。”就是先生的这句话激发了,让我重新拿起放下了二十年之久的笔,慢慢地爬行在文字的田垄间。两年来,我一直坚持读书,坚持胡乱地写内心的情绪。我之所以有这样的胆量和勇气,还源于先生的书斋—“雨谷斋”。

  那一次,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先生的书斋,心中涌出的不是激动、不是惊讶,而是膜拜!先生书斋中的藏书竟然和一个小型图书馆相似!四面高至屋脊的书架上,满满都是书呀!内心中一种难以名状的心绪澎湃着:一个学中文出身的语文教师,不要说藏书能有多少,就是浏览过的书能又有几本呢?于是,暗暗决心,今后一定要像先生一样,把读书和写作为生活的唯一旋律。

  拿到《中国人三部曲》的时候,内心是忐忑和激动的。每夜,纷扰归于静寂后,剩下的这段时间我是最快乐的。因为这个时候,我可以毫无叨扰地拿起三部曲,沉浸于先生的文字间。和先生一起感受亲情,一起体味人生,一起感悟家国情。

  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深深地被流溢于文字间的思念感动着,被先生对父母亲难以忘却的思念感动着。先生在文末写到:“母亲分明已到了另一个世界,可我依旧觉得她还在看着我。我想走,我想远行,想趁着自己的身体还能跑得动。可是,我仍放不下我的母亲。我依旧怕她为我担忧。”“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思的是我的父母,不知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可安好?”读到这句句含情文字时,阵阵酸楚涌上心头,泪迷离了双眼。我想我的父母了!朦胧的泪光中,父母依旧在故乡的老家中忙碌着,依旧在为了我们兄弟几个艰苦地劳作着。

  先生是“当代的鲁迅”。在我的心里,鲁迅先生是一位斗士,一位敢于向一切阻碍国家进步、社会发展势力挑战的斗士。在当代,张镭先生亦是如此!如果说,鲁迅先生是在向黑暗的旧社会作斗争,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进步的话,张镭先生却是为了国家更进步,为了中国文化更有效传承,为了民族能永远屹立于民族之林,持之以恒地做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努力。

  读《中国人的文弱》,针对桑原骘藏《中国人的文弱与保守》一文,先生说:“当我写至这里的时候,我却笑不起来,我很痛心地悟道:我们的挨打,我们这个民族不幸的历史,难道不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太文弱,太保守了吗?”先生还写到:“个人怯懦一点,没啥;国家怯懦一点,就不能说没啥了。”我们的国家之所以有今天,先生在文中写道:“那时,因为有一个不文弱的毛泽东,整个国家,全体人民都‘文强’起来了。”

  读到这的时候,我们还会把先生当作一介不问世事的书生来看吗?先生的文字中流露的难道不是对国家,对民族,对文化的坚贞职守吗?不是对家、对国、对民族的炽热的爱吗?他是多么期望不仅仅是文人,更是全部国人都能够“文强”起来啊!在文末,我激动不已,匆忙间写道:中华文化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是儒学之“仁”!可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一味的“仁”换来了什么?还不是一味的被欺负和凌辱吗?我们的民族在这样的痛苦岁月中苦苦地坚守着仁,坚守着雅,坚守着文,坚守着儒,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因此,我们不能离开“文”,不能离开“仁”,但我们不需要“文弱”,我们更需要“文强”!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说,先生和他的文字将会一直地激励我,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这灯光从“雨谷斋”的而来,这灯光划破整个夜空,满含着温情和火热,温暖了国人的心脏,火热了国人的胸膛!

  你是否感受到了,先生灵魂深处的那份柔软和坚硬呢?

  2019年3月6日

  

责任编辑:古岩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