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一路前行

发布于:2018-04-12 11:21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新生

  文华老师的《文海撷珠》放在案头,同事看一下书名,颇为赞赏,说这本书的书名取得好,别有意境,清新淡雅。在一大堆柜头案桌的书海里,它可第一时间吸引眼球,忍不住抽出来仔细端详。

  地处西南腹地的贵阳,北接巴蜀、西连云南,东壤湘西,南去两广,乃是通衢之地,明朝建省后,自然聚合为西南商贸交通的重要节点,移民文化,本土文化在这里交融,别开生面,独具一格。作为官话,西南方言里的贵阳味,虽不影响各地人们语言在这里的日常交流,却实在自成一体,独有其味,而相比较,粤语、闽语、客家话等地方语种,语音表述各异,彼此间沟通颇费周折。不同地域语种的差异,显出彼此地域文化认同与生活环境的多元,即便相同方言在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发音习惯与方式,俗话,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操着不同口音,诉说不同感想的人们彼此交流,相互碰撞,激扬出不同的思想火花与价值取向,久处异乡的人,闻得乡音,定是回味悠长,方言的魅力或在于此。

  80年代,是一个新旧思想交替,碰撞火花的年代。在仍显贫乏的精神生活中,电视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精神文化消费形式,文华老师是贵阳电视台的首批播音员之一,声音、图像通过电视传到贵阳千家万户,第一次节目制作播送的忐忑,初见本地电视节目的欣喜,鲜活的画面定格仍是记忆犹新。在贵阳本地电视新闻事业中,她是早期参与的开拓者之一,在未知道路上大胆的探索前行者,摸着石头过河,既有险滩荆棘,更有创造佳绩,一路前行,播音、记者、编辑,各个岗位都尝试、熟络,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而稳重,电视专业的认可倒是其次,视野的开阔,生活阅历的积淀,总是在她人生中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成绩。

  正是在这电视普及的大潮中,方言电视短剧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流行起来。方言电视短剧以其当地口音,反映地域市井生活的日常鲜活小片段、小章节,贴近现实生活,受到地域群众的欢迎与喜爱,时至今日,受众获取精神消费的渠道多元,方言电视短剧仍以其地域特色,以短、快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广州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创造播出的集数新高,贵州的《开心帮》仍是不少人的开心果,而这些方言短剧的流行,无一不起始于80年代,那批在这个领域探索的探路者的足迹。《文海撷珠》这部方言电视短剧选是文华老师从自己以往撰写贵阳电视台《天天摆故事》栏目创作的77个剧本中挑选出来,编撰成书,翻开书页,可以回顾那个时代方言电视短剧创作者先行的足迹,可以觅寻过去时代往事里的点滴。

  在物质技术简陋,专业人才匮乏的年代,既无前例可寻,也无脚本可用,一切从头来,在白纸上作画,敢试敢闯,凭着作为电视人的理想热情与执着追求,把一个个街头巷尾的故事,用朴实的地域语言,鲜明的地区文化特色,让主持人小周哥贯穿其中,穿针引线,用摆故事的形式,展现在受众面前,一笑亦可,回味也行,更显得弥足珍贵。在短暂的几分钟电视画面内,确定故事主题,安排故事的情节、线索,力求用最简洁的话语,一气呵成,却又不能显得平铺直叙,设置故事情节悬念的转折,扣人心弦,而引人思考,除去文字的功底,现场的布景,画面与情节的契合,每一小段呈现的短剧都有创作者的思考与汗水,凝结每一帧画面的精美,每一句台词的朴实,把市井的乡土气息以当时最流行的电视方式,活泼而生活的展现。

  身边人、身边事是电视短剧的特色,在时代浪潮中,人性之间的冲突、曲折,新旧观念的冲击、碰撞,创作者在生活中提取人物形象,在普通阶层生活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给养与材料,感知生活;创作者又在创造中创造人物,高于生活,文华老师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她笔下有狡黠的小贩,憨厚的进城农民工,有时代特有的笔触,小人物的小故事,都在笔下,她的情节里有传统人情社会关系与新兴法律意识之间的冲突,有商品经济兴起后新旧观念的碰撞激荡,更有生活中人性纯良的主题,在新旧颠簸未定的时代动荡中,一如既往传达一个新闻工作者宣传良善的正能量。这一代的电视人是感性的,因为时代是感性的,这一代电视人又是理性的,因为新闻事业是理性的。

  机缘巧合的缘故,与文华老师相遇相识,性格温和的她言谈间轻言细语,举手投足间散发出温润的美,她是一个旅行者,敢于去尝试;她是一个思考着,掂量着生活的情趣,做一个有想法的“有产者”或是对她贴切的比喻。美文华章是文华老师客厅里挂着的一幅字画,字如其名,名如其人,生活的美与文章的秀与她相伴,一路前行。

  

责任编辑:池墨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