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读《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

发布于:2014-03-20 20:03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琪琪

  书中一句话: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历时四年的时间概念,最重要的在于它奠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基础。

  李开复也曾说过,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

  或许我们应该在大学开学之前就读下此书,也就说从入学第一天起,我们每个人对大学四年就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现在来反思。

  不过我想现在再来反思未必是坏事。

  看着那些哈佛忙碌的身影,当我们也同样整日忙碌穿行于大学校园时,可也曾同样想过,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我们获得了什么、又贡献了什么?

  书中有这样一句,卓越的大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我理解为在这大学四年里,我们要善于去交良师益友。有时候我们只会去想大学老师控制着我们的成绩单,大学同学则是明争暗斗。但是其根本问题还是在于我们,是我们的无知或者说是固执的自以为是。但你反过来想想,我们才是我们自己的主宰。良师益友就相当于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资源。利用好这资源,我想你可以更好地去拜师求艺,老师则更是乐于将自己的经验与你分享,你也能更好地交上几个知心朋友,来充实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去学会团队合作。

  这么说些大道理,每个人心里都懂,关键还是看行动。有时候,你以为你有很多选择,但是在你四周,有很多你看不见的墙,其实你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或许我们也该不禁问一句,时间都去哪儿了?有些人游戏时间,很快便虚度了一天,有些人却拼命对事件抠门,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些游戏时间的人常常会表现得不屑。但是,越是不屑,越是惧怕。

  书中有很多次谈到哈佛老师想象中的学生和他想象中的学生该有的学习姿态,但恰恰相反,调查后才发现他自己是完全错了。

  那我们这个学院的翻转课堂来说,老师们的初衷都是很好的,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团队合作与自主学习。但从我自身的角度来看,我可能是很懒或者是鱼目混珠,从中学到的东西可能到没有预想的多,自主学习方面还好,但对于团队合作这方面,我还是很欠缺的。

  相较于书中所讲的哈佛,我感觉我们这个小班化教学还是很有优势的,至少我个人感觉相较于那些在大教室上的课,小班化的教学模式还是十分有魅力的。至于晚自习的安排,像我这种差一点的学生,我感觉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了,才一学期,谁差还不一定。至少可以对我起到约束作用,当然我不是那个意思,有些得慢慢来。

  都是些小建议,关键还是靠我们自己。

  英雄不论出路。这是辅导员对我们说过的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一句。评定一个学校的好坏,学校固然是一个方面,但关键还是我们学生。哈佛之所以如此光耀,那也该是所有哈佛人的泪汗所换来的。作为南工人。是否也该让我们的学校因为我们而自豪?

  从哈佛这本书来看,哈佛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自身的技能还是很看重的,特别是对于写作技能。这些对于我们来说,也算是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学习中,或是在自主的时间里,可以适当考虑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再有就是强调团队、小组的力量,这确实很重要,不单单只是表现在翻转课堂上,在其他学科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也该同样注重,这样,我们整个团体都会提高。

  看完这本书后,脑中有种去国外闯闯的想法。关于出国学习,之前我是很认真听了那个出国交流会,确实不可否认,国外的学习氛围、学习精神或多或少的超过了我们。所以,我很想有这么个机会,确实钱是一方面问题,但我之前一直纠结的是我舍不得我自己,或者是说,想法是美好的,但缺少更多的了解,从而没有这个勇气。

  寒假休整在家时,也读了不少关于出国经验交流的书。教务处网站上挂出的那三篇文章,也是仔细看了一遍。确实与我之前想象的不同。如果硬要拿来比的话,中国与美国的高中和大学教育是完全相反的,通俗地讲,中国的孩子把苦头吃在了前面,在后来却拼命放松,而美国的学生却恰恰相反,这也是三篇文章里都提到的大学的学习任务与强度比国内紧得多。之前的导论课,有好几位老师是不约而同地展示了同一幅照片,就是那张哈佛图书馆凌晨四点的照片,照片里丝毫看不出松懈的气氛,反倒是人人脸上都显出奋斗的拼劲。其实我们的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不是东一松西一垮的。或许有时候我们是知道这些的,就好像故意要报复一样,我之前受过苦受过累,就一定要偿还换来。之前空间里有一条说说是这样的,现在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就像是七老八十的老太太所做的。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不就没有青春么。青春,就代表着你要为它撒汗流泪,否则又有何用。

  出国学习是一方面,就像那三位同学所说,我们还要去领略它们的风采。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去接触国外的风土人情。知识是一方面,精神又是另一方面。知识还会不断地更新,他们的精神则不然,要有他们那种拼搏的意识。

  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哈佛人的一代精神,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每个人知道自己所处的阶段和必须该做的事情。当然,关于这本书和这本书中所举的各种哈佛学生的例子,值得我们更深入的去品读、去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