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读《傅雷家书(新课标本)》

发布于:2018-08-25 11:5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南来北往


  2018年暑假,有幸阅读《傅雷家书(新课标本)》。这是老伴从学校带回来的,开学后还要带走。我只是借读,翻番、看看。夏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想来,翻书与翻脸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像傅雷老先生当年翻译文学作品一样。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此处的我国,应该说是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傅雷先生(时年41岁)已经是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了。

  新中国的建立没有改变傅雷的职业。傅雷夫妇在1954年将长子傅聪送波兰留学、留住、定居。此后才有傅雷、朱梅馥夫妇与傅聪之间的往来信件,并以此构成读《傅雷家书(新课标本)》的主要内容。

  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地走完了一生。

  要说文革开始至结束,愤而弃世的政治人物并不在少数,而谁给谁留下一部部家书?惟傅雷先生也。

  本书收编书信196通,最后一封信是1966年8月12日傅雷写给傅聪的信,此时傅聪的儿子(凌霄)已经两周岁。于情于理,看在两岁孙子的面上,二位老人也不该自杀啊。

  如果将自杀的动力、内因推给文化大革命,《傅雷家书(新课标本)》全文并没有过多论述文革的起因、过程、对傅雷夫妇的影响、迫害。就是有所想法也不能写,写了也要删除。这又怎能把死因与文革直接划上等号?难道家书只是为子孙后代痛恨文革而留下“爱”的记录?

  算起来傅雷老先生1908年出生在上海浦东,是祖父辈的老先生,礼应尊崇。

  1966年傅雷先生58岁,这个年龄愤而弃世,必然有重要而不解的缘由。

  而今,我辈业已58岁,是否有足够的心理能力承受巨大的外部打击与相应的内在压力?

  傅聪1934年出生,傅敏1937年出生,1954~1966年,傅敏是17~29岁。书中没有傅聪与傅敏之间的书信往来、没有体现兄弟情义。

  相比之下,我们与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书信往来,还是有限的,还没有上升到编辑家书的那一步。内容也远不及《傅雷家书》那样大气、磅礴、翔实。作为书信,但凡有一丝丝的亲情友爱,就值得记录、保存、传播。

  千百年来,人世间流传的是父子之间的大爱,而不是什么头衔。如此,承载大家的家书,将陆续面世,供后人阅读、评述。而《傅雷家书》着实起到了良好的开端。

  

责任编辑:墨客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