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不讲理是为了被认可

发布于:2018-07-20 14:18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叔洪

  中国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地域辽阔,各地人的性格,处事方法,生活习惯有极大的不同。在几千年的历史变革中,一年一年,一代一代沿革下来的很多现象,现在想起来令人不可思议。

  语言是一方面,更为主要的是生活习惯和对社会的认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有各地的特点,各地有各地的长处,同时各地又有各地的不同。社会发展到今天,地域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烙印,本地人和外地人在心理上是截然不同的。人们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心里最大的阴影,是自己能不能被这个新的地方的当地人的认同。

  不被认同也有两个方面,一种是由大城市来到小地方,不由自主地在心里便会产生一种优越感,以为自己生长的环境好,与这小地方相比具有很多的优势,自身的优越感便在心里自然而然便会产生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因有看不起在作祟,也就自然而然的不想融入其中,这种歧视感很容易被当地人所厌恶而产生反感,由此产生的孤独感而被当地人所拒绝。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自己来自于很小的地方,见到这种繁华的大都市,心中不自然的产生一种自卑的感觉,那就是不管从哪里来看,处处都比不了,这种自卑的产生也就越发的在心中产生一种失落感,总怕不被认同,而当地人以高贵的眼光审视着外地人,那种瞧不起的歧视对这种从小地方来的人还真的就不予以认同。

  这种心理不仅仅只产生于我们中国,可能在世界上很多的地方都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美国的白人对黑人的歧视等,只不过是轻重程度不同罢了。人的意识是多重性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每一个人走在马路上,或是到了一个新的生活区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和当地的人们相比较。不如自己以前生活的地方的,便会产生看不起本地人的毛病,而自己以前生活的地方比不上现在地区的人,便会产生自己低人一等的感觉。

  产生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生活地区本身带来的,而是由于原生活地区的人们在思想观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意识,而这种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讲,造就了人们在思想当中等级的分化,因此而产生了优势与劣势的抵触。这种抵触给彼此间的相容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这种意识的形成,在当你到达一个新环境的时候,人们的头脑中便会逐步的产生一种很强烈的,被认可的愿望。你不认可我就想尽千方百计让你认可,你不承认我是本地人,我就要拿出我的表现,让你认同我是本地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但却在这种正常的思维下面,却表露出人们在思想中的一种短视或狭隘。这种喜爱,一方面表现在本地人以优势自居的固守,在心里从来就没想到过把外地人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来对待;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外地人竭力的想在本地人面前证明,我不再是外地人,而是早就融入到这个环境中的本地人了,而且每天和你们过着同样的生活,就生活在你们的身边,你们就必须把我们当作本地人来对待。

  一方面是本地人的不接受,或者本身骨子里产生的排斥,另一方面则是,外地人则千方百计地要挤进你们中间,竭力得想融入其中,并以此来证明并得到你们的认可。这就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就很必然的会出现很多矛盾,从而在友谊和无意识中不自觉地就形成了对立面。

  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容易搞清,又极难搞清。那就是,谁算是真真正正的本地人?是以一年、十年,是这一代人开始,还是以下一代人开始,或是百年内居住时间为准,还是以居住一千年居住为准,谁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界定。这种准确的界定显然是不可能的。那怎么才能算是本地人,如果要想得到一个简单的答案,那就是,你真正的和当地人融入为一体了,并被当地人认可了,不再用对待外地人的眼光来看待你,不再用对待外地人的态度来对待你,这时的你也就算得上是本地人了,具体在这里居住了多长时间,倒可不太计较。

  也正是如此,很多外来人员心里是不平衡的,或者叫在心里有抵抗情绪的。因为他们虽然在这个地方居住了一段时间,可是本地人并不能把他们以本地人来对待。正因为本地人不接受他们是本地人,而他们却在千方百计,绞尽脑汁的想证明自己就是本地人,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便想着竭力的表示,而你越是用极端的方法表现,本地人就越难以接受,对外地人予以有力的回击,如此针锋相对,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

  我曾多次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过这种情况。几个年轻人,其实在我的眼里他们还算不上是年轻人,也就是十一二岁的孩子。三四个对一个群起而攻之,言辞之激烈足够那个被攻击的孩子受得了。我从他们说话的声音听得出来,几个群起而攻之的孩子都是外地人,不管他们是随父母过来的,还是其他原因来的,但有一点足以证明,他们不是在本地出生的。而那个被攻击的孩子,他早已在众多人的围攻之下失去了反击的能力,虽然说话不多,但从他的口音中我听出,他绝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他父母是不是我不敢下定论,但它肯定是在本地出生,并一直在此地生活的)。按常理来说,本地人对外地人都是具备优势的,而他却恰恰相反,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为什么如此,道理很难简单,因为他面对的都是外地的孩子,以少对多,明显的处于劣势。所谓两拳难抵三手,猛虎不敌群狼。他处于众矢之的,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难发挥。几个外地孩子如此团结,在围攻时个个不遗余力,不给本地人任何机会。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否说明了外地人对本地人的竭力抗争?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说到底还是一个本地与外地相抗衡的问题之所在。假如这种局面作一改变,还不要众多对一人,就算是三比二的情况下,本地人也会处于优势的地位。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本地人本身就占有优势,即便是人数稍逊,也不会败北。

  几个外地孩子为什么会合起伙来欺负一个本地的孩子,这是因为,外地的孩子内心的自卑或胆怯造成的,他们想以此来证明,我们虽然爱是外地人,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我要让你知道,我们外地人同样也不是好惹的,别看你是本地人,欺负你也是一挨一挨的,让你知道厉害,以后小心点,别总在我们面前耍本地人的脾气。

  在车上还遇到过另一种情况。一个年轻的女子,看上去也就是三十出头的样子,穿衣打扮算得上是时髦,但因修养不够,在做派上却多少有一些欠缺。一个乘客以下车为由(也许是为了给我让座而特意表现出来的礼貌,以不动声色形式的把座位让给我),示意我去坐她的座位。因我再坐两站就要下车,便有些迟疑,只是表示了我的谢意。就在我的谢字刚说出,还没表示下面的意思的时候,那个穿戴一表人才的女士便毫不客气的一歪身就坐在了那个座位上。之所以说一歪身,并不是指为了便是她坐姿不正,而是一种基于想把座位先占住的意图,如果她慢条斯理的摆正姿势再坐,极有可能被人抢先,那样她就失去了座位。

  给我让座的那个年轻人见此,心里肯定会有很大的不满。我是给这位上了岁数的老人让的坐,老人还没坐,你一个年轻人却抢先坐下了,这算是什么道理。这种心理的产生是绝对有道理的,这种事儿谁遇到都会有这种想法,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本不想坐,可看到这种人心里很是不满意,正要开口说话,给我让座的那个年轻女士便对那个刚刚坐下的人说,对不起,请你站起来一下,我有东西落在座位上了。那个刚刚坐下的年轻女士听如此一会说,便站了起来。给我让座的人毫不客气地又坐在了她原先坐的位置上。刚刚抢到一个位置,却又被硬生生的夺了回去,心里能好受吗。不好受又怎样,座位本来就是人家的,现在物归原主,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什么原来不原来的,你站起来了,就不再是你的了,我坐下了,这就是我的了,你凭什么以这种方式强行地让我给你让座,门儿都没有。刚刚起来的女士反唇相讥,尽管她满口的都是普通话,但从她的口音的低音儿中,能够明显的听出不是本地人。她只不过是一个外地人,而给我让座的则是满口的地道本地土语,这口音中明显的表明,她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那个外地人可能认为得到了歧视,或者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像是受到了多大的委屈似的,顿时火冒三丈,其蛮横态度大有不可一世之势,绝对是狂射的机关枪一般,每说一句话都气势汹汹,大有不致对方以死地而后快便显示不出她的威力似的,句句如连珠炮一样,步步紧逼。不知是什么激怒了她,或者她出于什么心理。不管出于什么用意,竟然词不达意地说出一句啼笑皆非,令人不可思议的话:你一个外地人竟然敢这样,也有点太过分了吧。我不知道她说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更不知道那位给我让座的女士听到这句话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是不是在心里作无声的嘲笑。就在我心里嘀咕,怕她们因争吵升级,乃至动手打起来的时候,却见那位给我让座的女士,对她的话似乎毫不在意,不动声色,坐在那里仍然稳如泰山,侧脸看着车窗外,好像是在欣赏美丽的风景般,既不看她,也不对她的话给予任何回应。给人一种就好像这个满嘴污言秽语的人针对的不是她,与她毫无关系一样,那种恶语攻击是在对她旁边的一个人。

  尽管车上那么多人都不言语,但很明显的看得出,满车的人都投来鄙视的眼神儿,那个人可能也觉察到了一些人们异样的表情,也许是对方不回话,觉得没有了对手,有劲无处使,而感到了无聊,不仅声音慢慢的变小,最后竟然闭嘴不再说话。

  一个本地人面对外地人的唇枪舌剑,竟然在一言不发的情况下取得完胜。而一个怒目而视,脏字满嘴狂轰滥炸,咄咄逼人的架势,还那么用贬低外地人的话来证实其本身不是外地人,其实自己才是真正的外地人的主儿,竟然在对手不发一枪的情况下败下阵了,这究竟说明了什么?

  在很多情况下人是要证明自己的,不管对错,证明总是一种本性使然,哪怕用一些过分的或极端的做法来证实,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说法或证明。人在证明自己的时候,是会使用很多的方式方法,以攻为守可以说是使用最多的。在很多的场合下,明知道自己没理,但却强词夺理。为了表明自己的优势,或自己的优势地位,却要做出一副十分强势的架势,用一种非理性的粗鲁来维护自己尊严的心里,采取以攻代守的方式,竭力想证明自己做得正确,表明自己没错,真理在自己这一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说明,这种人是心虚的,是在用一种以攻为守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和存在。人在心虚的情况下,往往会采取先发制人的方式,从反面出发,先声夺人是企图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以求得自己得到一个全身而退的最佳效果。

  殊不知,这种无理搅三分的方式,用在与人交往或企图以此证明自己的情况,往往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的事情最好不要去做,自毁形象必然后悔不已,一心想竭力表明自己的这种做法,目的无非就是想证明一下自己。过分的证明往往是想把劣势变为优势,把不利变成有力,想得到被认可。其实这是一种最愚蠢的行为,更是一种最不明智的选择或做法。

  事情做到了无需证明是最明智的选择,也是最聪明智慧的最好运用。事实会把一切表示得清清楚楚,无须过多或过激的言语,做到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才是高明之处。

  自己是不是本地人,或者自己能不能被本地人承认是本地人,在很大程度上无需自己去表白或过分强调。过犹不及,事半功倍说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得出两种迥然相对的效果。如果你的言行举止不得体,说话做事让人敢报别扭,绝对不受本地人的欢迎,你就是使出再大的本事,以强硬表白,浑身解数用尽,把你的粗鲁暴露无遗,包括你对本地人时不时的蛮横不讲理,都无济于事,只能处处显示你没有教养或不懂道德。

  每一个人都有他脆弱的地方,而这脆弱的地方是最怕别人来触碰的,就如身上的伤疤,最怕别人触碰和揭开一样,那种痛楚是在心底的。每个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都企盼着被当地人所接纳,让自己融入其中。这种感觉不仅仅表现在我们国内的人身上,更为突出的是表现在那些走出国门的人身上,当然也包括步入国门的外国人。不管你在国外呆上多长时间,也不管你是否已经加入了外国的国籍,在本地人心中,你永远是个外国人,哪怕在你的孩子身上已经再难找出你的祖先的影子,但在当地人的眼中,一眼就会看到你的骨子里,因为你的根并没有丝毫的改变,你身上流淌的还是你的祖先的血脉。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更是难以改变的。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他所做出的一切言行,不管你怎样去有意或刻意的改变,或者千方百计的掩饰,你的根是改变不了的。骨子里的东西是用刀镌刻上去的,既是抹不掉的,更是改不了的。不管你去做多大的努力,更不管你的努力大小,更不论你的努力是好还是坏,都无法改变你的根本,就如把中国的长城搬到外国,也只能是一种仿造,做得再好也只能是一种仿制品,绝然不是真正的长城。

  我们不必为自己是不是本地而苦恼,更不要为尽快融入本地人的圈子二大动脑筋,只要我们以真诚相待,把我们善良的一面展现在本地人面前,抛弃地域观念,一心一意地坦诚相待,总有被接纳的那一天。生在那里不重要,长在那里也不重要,更不管你是哪的人,也无须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你,都应心平气和的坦然面对。自己就是自己,既不要自己去辩解,更无须四处表白,别人承认不承认只是一种表象,无需争辩。一切事实摆在那里,比你说上千句万句管用得多。这就是做人的品质所决定的,道德和品质决定一切。用一句过去老人们说话,那就是:德行如何不是自己说出来的,是靠你去做的。

  二零一八年三月三日

  

责任编辑:池墨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