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当年少已成过往,何处寻觅少年心

发布于:2018-04-12 11:24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沁筱寒(江沁园)

  年纪越大,越难以有热烈的情感和纯粹的心境。大抵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高中毕业后,很难再轰轰烈烈地去爱一个人;大学毕业后,很难再轰轰烈烈地去爱一个梦想。

  也正因如此,那些青春正好的少年固然让人羡慕,可那些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人才更让人敬佩。一颗热烈而纯粹的少年心何其难能可贵。

  我是《红楼梦》的忠实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喜欢《红楼梦》中那些富于少年心的女子,譬如追求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黛玉、为雄心壮志而忧思憾恨的探春、向往自由憧憬名士风流的湘云,对“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宝钗则敬而远之。

  但随着韶华的渐行渐远,我渐渐开始理解宝钗。这个“淡极始知花更艳”的女子,明明韶华正好却极其老成,心冷意冷情冷到失去谁都可以好好活着,失去任何东西都可以宠辱不惊,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亲不疏、若即若离。无论是她帮湘云摆螃蟹宴,还是为黛玉送燕窝,抑或为岫烟解决冬衣一事,更多都是出于自身处世哲学,而非心中纯美友谊。曾经喟叹这样的人当真无情到可怖,但现在却不得不感佩这样的人实在百毒不侵,很能保护自己,不容易受伤。而这一切根源于宝钗内心的沧桑感。宝钗出身皇商世家,但她年幼丧父,母亲绵软,哥哥荒唐,薛府一切重担全由她一肩扛起。因此她小小年纪心中已然沧桑,没有黛玉的文艺有趣与对爱情的执着,也没有探春拿一生的抱负为一世的幸福买单的愿景,更没有湘云锦心绣口洒脱不羁的阳光明媚。我深知而今韶华渐逝的自己亦非百毒不侵,但也明了自己心中渐渐有宝钗心中的那种沧桑感,所以理解宝钗。

  为什么人年纪越大越难以有热烈的情感和纯粹的心境呢?有的人是因为原生家庭的束缚——越长大越沉痛地领悟到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宿命,自由发展谈何容易;有的人是因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踏上社会后,所有高贵冷艳的梦想都不及简单粗暴的一套房来得温暖人心,努力买房也就取代了努力追梦。归根结底,盖因经历越多,受伤越多,终于心淡意淡,但求安稳。那些青涩年华里美丽而羞涩的梦想,终究归于沉寂。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黛玉、外柔内刚的探春、青春逼人的湘云,都是年少的我们,不曾大喜过亦不曾大悲过的宝钗则是沧桑的我们。只是沧桑之后的我们,尽管理解宝钗却依然渴望做回黛玉抑或探春抑或湘云。因为人有期待才有动力,有热望才有激情。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尊重。但宝钗的美在于,她的理性与冷静能让我们在追梦途中少受点伤。或许当年少已成过往,人最好的状态就是,依然拥有一颗热烈而纯粹的少年心,但不管我们是想做黛玉还是探春还是湘云,都能少一些黛玉的用情太深、探春的用力过猛、湘云的稚嫩青涩,而多一些宝钗的淡然、淡定、淡静。

  “世界就像巨大的夹娃娃机,我隔着玻璃,只想得到你”,当电视剧《欢乐颂》中那个温文尔雅、独立上进的关雎尔说出这句话时,我心中对那个“你”的解读是:梦想。世界就像巨大的夹娃娃机,我们隔着玻璃,总能看到自己最心仪的娃娃,亦即自己最想要的未来和最想成为的自己。一如关关,抛开她对赵医生的暗恋,她的梦想就是成为像安迪那样能力超群、事业有成的人。当把“你”解读为梦想时,“只想得到你”便是一种梦想不可将就、未来不可将就、人生不可将就的热烈情感和纯粹心境。

  少年心,是最好的动力。愿所有站在韶华末梢的人儿,都能追慕心中最初的愿景,成为最想要的自己。不忘初心,不留遗憾,永远属于心中那方高远的碧空。

  

责任编辑:池墨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