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依依东望,望的是初心——郭照篇

发布于:2018-03-25 18:4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沁筱寒(江沁园)

  电视剧《军师联盟》续集《虎啸龙吟》里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决颇为精彩。而我感触最深的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关于“依依东望”的那段对话:

  司马懿说:“依依东望啊,望的,是毕其一生的抱负;望的,是毕其一生的荣耀;望的,是毕其一生最大的成就!”诸葛亮说:“仲达,依依东望,望的不是成就。望的,就是,毕其一生,是时间。”司马懿最后又说:“依依东望,是人心。”

  是的,司马懿以大象无形的韬晦,望着毕其一生最大的成就;以长寿的优势,望着毕其一生,望着时间;又在望着时间的同时,望着毕其一生中所遇见的人心。而诸葛亮,为了刘备的知遇之恩和百姓心中政通人和、太平强盛之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自己熬得油尽灯枯,他没能熬过长寿的司马懿,所以他感喟,依依东望,望的是时间。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太痴心,有执念。而正因如此,故诸葛亮依依东望的,又何尝不是初心?如此不忘初心的执着之人,委实让人感佩。

  剧里,有须眉如此,亦有巾帼这般。作为一部以男性为主的三国剧,难得有让人感佩的鲜活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张春华,还是柏灵筠,抑或是郭照,她们依依东望的,都是自己的初心。今日,便来说一说郭照——小字为女王、气度亦如女王的文德郭皇后。

  暂不言剧情,先说历史。历史上的文德郭皇后,名不详,字女王。昔年读正史《三国志》,不禁赞叹郭女王聪慧通透,既有政治场上的才干谋略,又有为人处世的睿智善良。郭女王智谋无双,然其一生所谋,不过曹丕一人,而这便是郭女王的初心。在曹丕夺嫡之路上,郭女王是智囊,“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换言之,在为曹丕谋一个好前程这件事上,郭女王充分动用的是她的才干谋略。而无论是在曹丕夺嫡之路上,还是在曹丕“定为嗣”后,以及即王位后,乃至代汉称帝后,郭女王始终贤良淑德,哪怕成为魏王夫人,乃至大魏贵嫔,甚至大魏皇后,始终不变初心——“后自在东宫,及即尊位,虽有异宠,心愈恭肃……以孝闻”;善于训导宫妃,且在她们有过失时“常弥覆之,有谴让,辄为帝言其本末,帝或大有所怒,至为之顿首请罪,是以六宫无怨”;“性俭约”,“常慕汉明德马后之为人”,理智通透地约束自己的家族……实乃一代贤后。养子曹叡即位后,郭女王当了九年的皇太后,始终保持着一直以来的贤良贞静、恭肃仁爱、俭约谦让。其病逝后与曹丕合葬于首阳,谥号为“文德”,此谥号远比曹叡生母甄氏的谥号“文昭”高。一个“德”字,证明了郭女王的人品是得到曹叡和天下人的认可的。而曹叡在位的十二年里,郭女王的家族始终受到曹叡的无尽优待。郭女王人格魅力之大不言而喻,她非但能让政治人物曹丕深爱她,还能让非亲生的养子曹叡敬重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郭女王铭记初心,也懂得如何保持初心,拎得清何时该用智,何时该用德,如此聪慧通透,注定了她一生的传奇。

  而剧里的郭照亦是一个不忘初心、聪慧通透的女子。历史上郭女王足智多谋,而这部剧主角是司马懿,为了凸显司马懿对曹丕的辅助而弱化了郭照的才智,甚为可惜,但所幸剧里的郭照仍不失聪慧有主见。在司马府的少女时代,郭照活泼俏皮,英姿飒爽,灵气逼人,而窃以为如此设定主要是因为此剧极度渲染曹丕被曹操压抑太过的失意苦楚,因之就把历史上和他伉俪情深的郭女王编得活泼灵动,以温暖曹丕的心。而从郭照嫁给曹丕后,她就成长了不少,像曹丕两次入狱,她都非常有主见,镇定自若,积极营救,温馨陪伴,已经开始端庄大气了,而且越往后越有皇后的风范,为了甄宓处置刘贵人那一段更是霸气铿锵。无疑,婚后的郭照是沉稳大方的,只有在和曹丕浓情蜜意时才娇俏灵动。而这也是她的聪明之处:她的聪慧和气场从不用在曹丕身上,而只用真心;她在曹丕面前要么是端庄和婉,要么是灵动娇俏,因为曹丕这样有大志向的帝王和长期内心忧郁的人很需要有人这样给他温暖和快乐。

  简言之,少女时期的郭照,活泼俏皮;婚后以及魏王夫人乃至大魏贵嫔时期的郭照,温婉灵动;皇后乃至太后时期的郭照,端庄大气。郭照,一路成长,自然而深刻,而始终不变的,则是那颗用聪慧善良撑起来的初心。犹记得郭照用大智审出真相,仗义还甄宓以清白,处置刘贵人尽显女王霸气,教育刘贵人时说的那句话:“女子一旦离开父母,便要学会自己长大成人。这后宫一举一动皆关系人命,不是肆意妄为之处。”那时的郭照身为贵嫔,位次皇后,已初露皇后威严,而这句教育刘贵人的话几乎可以作为郭照一路成长的注脚。就剧里而言,郭照的“父母”是司马府,当她身处司马府时,她的身边有武艺高强的义姐张春华,有大智博学的姐夫司马懿,有憨厚朴实的青梅竹马司马孚,她有人守护,所以她可以活泼俏皮,可等到她嫁给曹丕,和曹丕一起面对人心鬼蜮、生死一线,她自然得自己长大成人。何况与曹丕那样一个性子冷厉的政治人物相处,没有为人处世的聪慧与善解人意的心地,未必能长久。郭照拎得清曹丕何时为爱人,何时为帝王,该娇俏灵动时娇俏灵动,该温婉谦卑时温婉谦卑,该端庄大气时端庄大气,毫不含糊。因之,郭照教育刘贵人时,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为人处世的睿智。窃以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而一路成长,而在成长过程中又始终望着初心的女子,殊世难得。

  “我以为在这乱世之中,我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可是自从我认识了他,他敢于主宰自己,甚至敢于改变这个世道,我想要跟他在一起。”“我只知道,喜欢一个人有多美好,那种感觉就好像生有所恋,苦难中也有希望,就连他的痛苦也觉得是高贵,想要跟他一起分担,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最初,在张春华反对郭照追随曹丕而去时,郭照说了这两番话。窃以为,这不仅是她的爱情观,更是她的人生态度和初心。郭照身处风雨飘摇的乱世中,却渴望生命得以伸展,渴望得到阳光雨露,渴望把握自己的命运和爱情。若说命运对乱世女子而言是一顶掀不开、揭不掉的铁幕,郭照却是一个试图撑开一个缝隙窥见阳光的人。她不愿在命运面前束手就擒,不管未来会在不可逆转的轮回里如何动荡不安,至少在遇见了一个敢于主宰自己、敢于改变世道的英雄时,她要把握住。郭照的人生态度是:坚强笃定,不向命运妥协。而这份人生态度,亦是她的初心。她选择了曹丕,便是选择了她的初心。她终其一生依依东望的,都是她的初心,至死不渝。

  历史上的郭女王容貌美丽,擅长跳舞,精通琵琶,《质别传》曰:“帝尝召质及曹休欢会,命郭后出见质等。帝曰:‘卿仰谛视之。’”得意满意之心跃然纸上。而剧里的郭照亦是一个貌美的女子,曹丕初识郭照时便被她的美丽灵动吸引。但,真正让曹丕对郭照一见倾心的,并非郭照之美貌,而是她蓬勃的朝气和倔强耿烈的风姿。美人是分三六九等的,只会恃美行凶抑或因美而自怜自伤,都落了下乘。而郭照不然,她坚强笃定,从未向命运妥协。惊马初遇,玉佩定情,手心画字,数次接触下,曹丕不由在钟情郭照多年的司马孚面前,直言郭照想要的并不是找一个男人小心翼翼地守护她一辈子,还说:“这世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得一人,志同道合、知情识趣、同甘共苦、不忘初衷。她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够得到你的赞叹;她的每一个眼神,都是那么流光溢彩。与这样的人共度,才不负青春啊。”而郭照蓬勃的朝气、耿烈的生命力、坚强笃定的人生态度,以及那颗永远坚守这一切的初心,注定了郭照就是能与曹丕共度一生的人。曹丕依依东望,望的是“上承父志,下安万民,匡扶四海,还天下以太平”的抱负;而郭照依依东望,望的是与“敢于主宰自己,甚至敢于改变这个世道”的英雄分担痛苦、“苦难中也有希望”的生有所恋的初心。

  比之郭照,曹丕生命里另一个重要女子甄宓,便是败在了始终不知自己的初心是何物上。历史上的甄氏与曹丕恩爱过,但不长久,后因“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而“愈失意,有怨言”而被曹丕赐死,可见顶尖美女甄氏缺乏与帝王相处的智慧,恰如后世李白所说:“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历史上甄氏只是个写闺怨诗、顾影自怜而缺乏政治判断力的小女子,不懂人在不同处境时应有不同的言行和心境,远不及郭女王大智、实才、贤德兼而有之。但我在感佩历史上的郭女王的同时,也深深惋惜着历史上的甄氏。而剧里甄宓的悲剧,其实还源于她始终不明了自己的初心。曹丕起初对郭照和甄宓都有好感,但本质是不同的。初识郭照,天朗气清;几次接触郭照,郭照英姿娇俏;玉佩定情,手心画字。恰如曹丕对司马孚所说的那样,郭照的话语和眼神都让他赞叹喜悦,他要的是郭照这样志同道合、知情识趣、同甘共苦、不忘初衷的人。郭照理解曹丕,且聪慧阳光,能够温暖曹丕的心,使得曹丕越来越爱她,从最初的好感发展到有偕老之誓。再看曹丕说到甄宓,甄宓死前几集曾问曹丕是否爱过她,甄宓问的是“爱”,而曹丕回答的是“喜欢过”,是“喜欢”而非“爱”,且一个“过”字表明哪怕是喜欢也是过去的事了。曹丕说喜欢过后还提到初见甄宓时甄宓的头发,可见曹丕最初对甄宓的好感是那种被一个绝色美女吸引的好感,那不是爱。但其实,若甄宓能一心一意对曹丕,曹丕还是会善待甄宓的,一如他代汉称帝后和曹真进献给他的前汉两位公主相处甚欢那般,即便他的真爱永远是郭照。就像历史上,曹丕志同道合的真爱始终是郭女王,可他早年也宠爱过甄氏,后来也宠爱过李、阴贵人。帝王可以有真爱,但不可能只对一个女子好。然而剧里的甄宓始终不摆明自己的态度,窃以为,她对曹植是爱慕,对曹丕则是亲情。甄宓起初和曹植彼此有情,后在卞夫人的劝说下,为了曹植的前程嫁给曹丕。婚后一直念着收藏着曹植的诗,又不断为曹植求情,美其名曰不忍看手足相残,可当曹丕和其他兄弟有矛盾时也不见甄宓出来干涉,可见她对曹植始终有情。但甄宓对曹丕也并非无情,否则最后不会追问曹丕是否爱过她。只是,比之郭照面对司马孚的单恋时果决表明态度,选择曹丕就不忘初心、坚强笃定,甄宓玉枕里塞满曹植诗,不断为曹植求情,让曹丕作何感想?曹丕再联想到曹操把甄宓赐给他是为了激起曹植斗志让曹植和他斗,曹丕对她的好感必然渐渐磨灭。甄宓依依东望,望的是迷茫;而郭照依依东望,望的是初心。

  一个人,唯有深悉自己想要什么,坚强笃定,守护初心,方能活得明白,方有机会拥有幸福。郭照虽不如正史记载的那么智谋无双,可委实聪慧通透,她理解曹丕,拎得清何时该做何事。在刘贵人害郭照流产而嫁祸甄宓,曹丕给甄宓送去鸩酒时,郭照意识到甄宓可能是被冤枉的,于是自作主张换了酒救了甄宓,曹丕与其交心时询问缘故,郭照说:“如果错杀了她,你就会因为悔恨而一辈子思念她,还有可能会恨我。我宁可死,都不要你恨我。”可见郭照是多懂曹丕,曹丕可以赐死甄宓,但不能冤死甄宓,他的性情注定了他不想亏欠谁,所以若是甄宓死在了这件事上,郭照和曹丕之间就会有一根刺。而若甄宓死在了第二次被赐死上,亦即死在了心系曹植、证明曹叡身世清白、私下见重臣以谋太子位上,那么便非曹丕错杀她,也更与郭照毫无干系。郭照何其睿智善良,而她不许曹丕因悔恨而思念甄宓一生也很有女王霸气。毕竟,她虽从不求曹丕把她放在第一位,她明了爱上政治人物的代价,曹丕是属于江山的,她不是拥有虚无缥缈爱情观的小女子,但她全心全意,为曹丕如履薄冰多年,与曹丕共过患难多年,故她想要曹丕纯净的真心,不让任何人成为他们真爱里的一根刺。

  郭照用聪慧善良撑起来的初心,让曹丕与她有偕老之誓,让曹丕一直在等着她生下皇子好立她为后。在郭照被刘贵人害得流产不孕后,曹丕想让她收养曹礼,而她的不从让我看到了她的识大体、顾大局。曹礼很小,若扶他上位,免不了宗亲扶持,大魏刚实施新政,而宗亲都反对新政,让甄宓所生的皇长子曹叡当太子,会将危害减去不少。甄宓死后,郭照违抗圣旨坚持收曹叡为养子,不仅因为她和甄宓的姐妹情以及司马懿的托付,还因为她的初心,她爱曹丕,为曹丕的江山着想。而自收养曹叡后,郭照就不再婉拒皇后之位,因为只有她成为皇后,曹叡这个长子才能变成嫡长子,曹丕才会放下他和甄宓的恩怨,立曹叡为皇太子。郭照是有大爱之人,先国家后小家。她爱曹丕,她深悉曹丕的抱负是江山,所以她以江山为重。

  “等到海晏河清,天下安宁的时候,我一定要带着你走马天下,看看那山那水,带你去我的家乡,尝尝那里的甘蔗,那才是真正的甜。”这是曹丕听了郭照换酒救甄宓的缘故,被郭照对他的理解感动而满心怜爱时许下的承诺。只是啊,终究是谯县甘蔗空许约。郭照成为皇后之后,她和曹丕之间的恩爱时光也仅剩四年了。曹丕行将就木时问郭照还有何心愿,郭照含泪说道:“妾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妾是你的妻子啊,妾是大魏的皇后,妾是这个世上最幸福的女人了。”是啊,为了初心始终坚强笃定,收获了美满的帝后爱情,有爱也被爱,用心也有心回应,郭照是最幸福的了。只是,纵使谯县甘蔗空许约,纵使郭照心满意足,曹丕也想最后恩爱一回,“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和郭照共游后园,共尝葡萄。临死前,曹丕终立曹叡为皇太子,叮嘱曹叡要孝顺郭照,尔后又与郭照告别,最后一次在郭照手心画字:“忧来思君不可忘。”郭照满脸骄傲而悲伤地看着曹丕含笑去世的那一刻,委实震撼了我。

  历史上的郭女王和曹叡是母慈子孝,剧里的郭照却被曹叡的怨恨和变态寒透了心。曹丕尸骨未寒,曹叡就开始他的暴君之政,因十六个画师画不好甄宓容颜而杀之。郭照前往劝诫,还亲自收拾着甄宓画像,曹叡却想趁机捅死郭照,但郭照识大体,明事理,纵然觉察出恶意,却也用一句“姐姐的容颜,不管像与不像,都不容被践踏”四两拨千斤地打回去了。这是郭照与曹叡的第一次交锋,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他生前最爱吃的就是葡萄,既然父皇这么疼爱你,那娘下去给父皇剥一粒葡萄,好不好”,当郭照听到自己逆龙鳞救下的曹叡这阴森森的语言时,不知该是怎样的痛彻心扉。只是,她是无悔的,她一生望的都是初心。她救曹叡不仅是为了甄宓为了司马懿,也是为了曹丕的江山社稷。因之,当曹叡给郭照安上意欲拥立曹植的罪名时,她太后范十足地说:“我不委屈,我是替先帝委屈。子桓驾崩的那一刻,我就应该殉葬的。”那句“告诉皇帝,我可以死,但绝不担污名而死”更是铿锵有力,无愧于“女王”二字。她一生睿智善良,不曾亏欠过谁,所以必须清清白白地死。面对司马孚前来廷尉相伴,她识大体,懂分寸:“不用开门,你我共处一室,于彼此声名有碍。”司马孚痴情君子的模样让我感喟,若当初郭照不选择初心而选择安逸,那么今日的一切便会有所不同。如若那样,不知曹叡又将怨恨谁?就曹丕和甄宓互相怨怼的模样,甄宓是注定被冷落和被赐死的,曹丕没有郭照这个真爱也会宠幸其他女子。只是,郭照炽热的灵魂注定了她只会选择英雄,选择曹丕,选择初心。她是无悔的,只是当初反对她嫁给曹丕的张春华却和司马孚一样难过担忧。正直的陈群和大智的司马懿会合力救她,只是,救得了这一次,下一次呢?

  历史上郭女王享受了九年皇太后的荣耀,剧里郭照却过了九年名为皇太后实为最惨养母的悲辛生活。当曹叡因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歌舞升平、沉迷声色,陈群走投无路跪求郭照去劝曹叡时,陈群一句“太后是君,老臣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如此下去,我大魏危矣”最让郭照神伤,想必那一刻她是想到了曹丕,曹丕为了江山社稷操心劳神,耗尽生命,英年早逝,故郭照虽深悉曹叡未必听她的规劝却还是去了。为了曹丕的理想,为了大魏的前程,为了初心,她要做好这个皇太后。可惜啊,曹叡非但听不进郭照的劝,反而指责郭照让甄宓“独愁常苦悲”。然而甄宓之苦悲,早在她是袁熙之妻时便有了,后来钟情于曹植而不得也苦悲,与曹丕互相怨怼也苦悲,反而是郭照的姐妹之情让她心生暖意。甄宓说过,那些年,陪着她的除了她的一双儿女外便只有郭照了。

  郭照终究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司马懿熬死诸葛亮之后,曹叡终于无所顾忌要弑母了。郭照淡然平和地对陈群说:“他曾经也叫过我娘,是我,没有把他教好;是我,对不起先帝。”陈群驻守永安宫对郭照的日夜保护,司马懿千里迢迢赶回来对曹叡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没能挽回这一悲剧。“陈司空,你,尽心了,先帝和我,谢谢你”,任陈群如何义愤填膺,恨自己无能保护太后,大骂“逆子弑母”,郭照依然心平气和,衷心感谢陈群后,对曹叡的男宠辟邪表示自己只有不担污名而死一个请求。一缕香魂或可消解,风骨气节不可折损。女王终归是女王,纵使落了难,骨子里也依旧是女王的气度。

  最终,郭照精心打扮,干净体面去见曹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郭照握着玉佩,潸然泪下,仿若看见曹丕来接她了,依旧是当年策马在花树下等她的模样。郭照死后,陈群悲愤而死,张春华和司马孚悲痛万分,司马家愁云惨雾,司马懿也渐渐开始他的黑化。无疑,此剧将历史上的明君孝子曹叡丑化成这样,就是为了给司马家日后篡权一个正义的借口,否则怎对得住司马懿的主角设定?当然,后面还有其他事情促使司马懿黑化,但郭照之死是司马懿黑化的开端却是无疑的。“若要成为有道明君、一代圣主,焉能做大逆不孝之事?我大魏之国君,焉能弑母?”司马懿规劝曹叡时说的这句慷慨激昂的话就很能说明问题。

  曹叡最终让郭照不担污名而死,并承诺优待她的家族,将她与曹丕合葬,让她极尽哀荣。窃以为,曹叡其实是深悉甄宓之死与郭照无关的,只是他深爱生母,又想爱生父,所以生父杀生母的锅就只能让受宠的养母背了。曹叡的童年阴影和长大后的心理变态,是曹丕和甄宓只顾着互相怨怼而对孩子疏于管教造成的,却让善良无辜的郭照承担了痛苦。

  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或许会改变许多,或许会让人忘了曾经的梦想,让人改了曾有的初衷。但于郭照而言,无论命运如何倾天覆地,她始终不忘初心。年轻的生命憧憬着灿美,年老的生命回味着传奇。郭照一生,璀璨地活过,执着地爱过,悲壮地痛过,灿美地笑过,苍凉地哭过,悲悯过,温厚过,从过程而不是目的中获得生命的滋味。依依东望,望的是初心。此生,足矣。

  

责任编辑:古岩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