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不止是仰视

发布于:2015-03-19 13:24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星期四

  记得,杨绛女士有部作品叫《走在人生边上》。虽然,本着自己的理解能力,不敢说从中获得某种彻悟。但从一开始看到这几个字,便莫明其妙的喜欢上了,而且是一种衔接在长长思考之后的深深的喜欢。

  在那部作品里,96高龄的杨绛是在用一种清亮的眼神打量人间,从而诠释一个极其简单又极其复杂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哲学、非常抽象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多人都在思考,同时很多人都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将这个问题交给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来解读,应该是再合适不过。因为年轻的人们,忙碌于自己的功名利碌,他们要么没时间,或者没心思来思考,即使思考了,也不可避免的被现实羁绊。所以只有经过岁月清洗的老人,从自己手中一把一把的抽走爱和恨、惊和怕、沉与浮、名与利……方才获取最清澈、最纯净的思维。

  那么,她得出的结论会是什么呢?文中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修。“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这里的“得”,即人生的价值。而且,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是灵魂上。所以,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的价值有所认识。

  对此,杨绛女士不仅从信仰的角度来诠释灵魂,还借鉴了西方哲学、古代经典,以及一生的伴侣钱钟书先生。她的思考稔熟而超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清除人们心中日渐堆积的疑问。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对于仍在尘世间奔波劳碌的、我等泛泛之辈,是很难真正走进那样的豁然与超脱的。只能痴痴的仰视着,象小草等待甘露,象风儿追随云彩。在一种近似于崇拜的钦慕和赏识之余,默默守望着这份美丽的释然。

  而且,历经诸多世事之后,所有的觉悟也一直和这种仰视相互依存着,心绪常常延及到视线之外的人或事。对此,且不说幻觉,不说唯美,仅仅就那些活跃在社会上的身影,或者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故事,便蕴藏了太多的、需要仰视才见的光芒。令困顿的心为之振奋,一边无限崇尚、一边无比慌张。

  毋庸置疑,那是一种将自己悬在半空的心理。就象登高的人爬到中途时,一边为自己的体力忧心,一边又忍不住频频仰望。因为头顶的那片风光,总是让人生出无限向往。对此,无须别的事实说明,自己便是最好的例证。总感觉日日面对的人或事与魂灵无关,仅仅为了躯体的生存所为。所以显得那么的苍白,那么的贫乏,那么的缺少精神力量……由此,自己一直沉默着,并且日渐习惯了这份沉默。只是,在一片看似无声无息的世界里,始终不能忽略的,仍然是固执的仰望,是心灵的饥渴。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那一束仰视的目光,除了饱含对生命价值的向往之外,更是在寻求某种潜在的激励。乞盼着属于自己的一生的光阴里,能留下几串值得回味的足印,或者几段值得品读的篇章。由此我反复咀嚼觉那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之于人类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好沉重的警示,好尖刻的批判!让我从《走在人生边上》的阐释中,从自己仰视与回望的眼神里,似乎看到一种与之相关的罪过。但是,生命已是既定,而且分分秒秒都在诠释价值,吾辈将会以怎样的动力?将持久的仰视化为激进。

  因为,即便眺望的姿势再美,目光亦不能让灵魂超渡。

责任编辑:朱耀军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