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开卷见史海 笔间起惊涛——读王跃文《大清相国》有感

发布于:2014-12-31 15:0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闫卫星
    早在上师范时,我就对王跃文先生的作品有所了解,先后读了他的《国画》、《梅次故事》,上班后又读了他的《西州月》 、《仓黄》等等,对这位有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美称的大作家的作品很是崇敬。而王跃文先生在2007年就出版了的《大清相国》,直到2014年岁末我才得以细细品读,读来竟然夜不能寐,释卷反思,对自己的浮躁懒惰颇感汗颜,对迟迟品读这本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做人为官启迪的文本有些许遗憾,37万字的全书通读下来,有了一个深切的认识:此书早读一日,为人处世就早一日受益。难怪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等领导先后力荐此书,的确值得认真品读。
 
    在《大清相国》中,王跃文先生的笔触延伸到了我们山西的泽州、阳城(清初阳城属泽州府),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康熙王朝名臣辈出,千古传诵。然而宦海风高,沉浮难料。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荣却被斥退回藉。满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终,陈廷敬却驰骋官场五十多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之后仍被召回,最后老死相位。在书尾,陈廷敬作为大清国相总结了他一生的五字箴言“等、忍、稳、狠、隐”,令人唏嘘,让人喟叹!
 
    作为一本官场小说,王老师的笔调紧紧围绕陈廷敬一生宦海沉浮展开,看似写人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脉络:这本书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明朝是怎么走向没落的,满清如何迅速崛起,统一全国,平定乱世并使国家社会得到大治,这些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清廷政权最大程度满足了当时人民的意愿,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康熙帝面对的大臣是哪些?老成持重心系社稷苍生的陈廷敬自不必说,刁顽奸滑翻云覆雨的高士奇、笑里藏刀耍权弄术的明珠、倚功自傲横行专断的索额图、首鼠两端见风使舵的徐乾学,他们各怀心事斗智斗勇,把聪明放在了不同的地方,就出现了人生境界乃至人生归宿的高低不同,用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那些大公无私者,必定流芳千古;那些阴暗自私者,必定遗臭万年。作为一代明君,雄才大略、智识超人的康熙心清如镜,但作为一个人,他同样也有被蒙蔽的时候,王跃文老师在此书中,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活灵活现的宫廷争权夺利现形图。且看《大清相国》是怎么样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呢?一开卷写科考而又非一般的科考,一个叫陈敬的考生竟然命悬一线,接着又写他死里逃生,高中状元而被同乡考官运作为二甲头名,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皇帝给他赐名廷敬,从此声名鹊起士林。天不藏奸,好事多磨,陈廷敬的命运起起落落,宦海的凶险波涛暗涌,读者的心也被强烈震撼,随着书中的情节而上下簸动,有两个晚上,我居然读到午夜3点。君王如虎,同僚似狼,陈廷敬如履薄冰半辈子,慢慢悟透官场秘诀,终于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捧读全书,深陷书中,眼前仿佛站着一个活生生的陈廷敬和康熙王朝的各色人物,恍恍惚惚间,读者随着一浪又一浪的惊涛进入了历史的深处,这就是我读《大清相国》时的常态。
 
    掩卷深思,对比我们当下的工作生活环境,历史和现实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不再为某一人某一姓工作奋斗,而是为了人民、为了民族、为了“两个一百年”、为了“中国梦”,我们共产党的制度,也较清朝而言有很多优越性,但一些丑恶的现象、腐败的问题还是屡有发生,所以,读一读《大清相国》还是非常的必要。陈廷敬作为封建官吏,他身上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他更多的表现了为民担当,敢于直言,善于谋事,敢作敢当,高度对人民、对朝政负责的态度,所以值得人们学习。一方面,我们要学他的为民亲民情怀;另一方面,要学他的方法论、智慧学,同样是同坏人坏事作斗争,陈廷敬的机智谋略显然更胜一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该怎么斗争,如何斗争,陈廷敬给了我们例证。
 
    作为一本小说,《大清相国》无论是人物的塑造刻画,还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把握,无疑是到位的,王跃文先生以他独特的语言风格,让我们可以把小说当史料看,也可以把小说当做传记看,洋洋几十万字的后面,无疑有王老师大量的“书后功课”,他首先要对清代,特别是清初的历史及当时的人物风情社会习俗有明晰的了解和掌握,对陈廷敬及一个个依次出场的人物及性格特征要有详实的了解,而谋篇布局、结构铺陈都细有讲究,《大清相国》同样也为学习写作者提供了很好的蓝本,值得我们反复揣摩。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