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心若幽兰品自香——霍云新著《云落清秋》荐读

发布于:2014-12-24 11:18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花玉儿

  《云落清秋》付印之前,笔者有幸参与了该书的校对工作。一卷手稿随身携带,几乎把一切能挤出的时间都用上,前后用了将近两周的时间才校完,直到最后我才发现,在这校对过程中我充其量只能查找几处笔误,其余几乎无法作出任何改动。就像面对一件精美的玉器,生怕一不小心破坏了浑然天成的艺术氛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轻轻拭去浮在表面的几粒尘埃。

  校对期间我至少有两大收获:一是通过细读这些文字,更真切地触摸到了作者真诚、善良、美丽的内心世界,从思想与人格的高度进一步加深了对作者的了解与敬重;二是通过对其文字风格的反复揣摩,领略到了一种比较独特的写作状态,正如她在自序中所说的“随心随性,悠然写作”,正因其文字远离功利心、虚荣心,朴实中才平添了一份摄人心魄的瑰丽,谦逊中才自然流露出一种诗书满腹的高雅。新著正式出版后,我又一字不落地认真通读了一遍,更感觉该书不仅值得一读,也值得向身边的朋友推荐。

  作者站在一个普通群众即“小人物”的角度,如实描写了对生、老、病、死的感悟。《写给岁月》一文中,真实记录了一个上班族劳碌一天后复杂的心情,百感交集之后发出了对生活的感慨,最后不得不用“人不在丑俊,健康就行;生活不在富贵,幸福就行”鼓励自己挺住繁重的生活压力。《美人迟暮,英雄末路》一文则以自嘲的口吻,伤感地诉说了岁月催人老的无奈,但对亲情、爱情、友情的无限珍惜最终让作者转悲为喜,并决定“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无限的爱献给自己的亲人爱人”。《花之语》以寥寥数百字的篇幅,生动细腻地描写了病人与花蕾之间的一场对话,病人的焦灼不安烘托出了花蕾的倔强,花蕾弱小的身姿激发了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人花相对,情景交融,毫无掩饰地描述了疾病袭来时内心的一丝胆怯。《入土为安》是一场向已故亲人发自灵魂深处的自白,大爱与大恨互相交织,自励与自省不停碰撞,对罪恶的憎恨,对世俗的无奈,对人格的坚守,对亲情的呼唤,以及对生命、对死亡的敬畏,让人感同身受。

  作者站在一个普通家庭妇女即“小女人”的角度,真实再现了一些人人都感觉熟悉但又时常被人们忽视的喜、怒、哀、乐。《生命是一种喜悦》写于爱子外出求学之际,作者以一位普通母亲的身份,又痛又怜地倾诉了母子分别前的那份牵肠挂肚,情到深处几乎让人不忍卒读,幸而这位深明大义的母亲笔锋一转,道出了希望爱子早日成才的美好祝愿,和对该放手时就放手的释然,“亲爱的宝贝,生命是一种喜悦,我希望你身体健康,成绩优异,歌声美妙。”对爱子的无限牵挂,最终定格为一个含泪的笑。《上当》一文表面上记述的是商人的小奸、小诈,但字里行间仍能感受到作者对当下一些不良现象的批判和愤怒,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不仅是商品假了,信息假了,顾客的上帝身份假了,最最让人痛心的是,在名利的诱惑下,人假了。《忆娘亲》道出了作者这些年心中最深的痛,和对亲人的无限哀思,写得无遮无掩,感天动地,同时也深情歌颂了母亲的勤劳和善良。《逗你一笑》捕捉的则是让人啼笑皆非的尴尬瞬间,这么大一个人,竟然一不留神把自己锁在了天寒地冻的门外,瑟瑟发抖地等了大半天才被孩子发现,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场命中注定的不测风云?

  从“小”处着眼、从“小”处着笔,是该书的一大特色。这让笔者想起了另外一种近乎放卫星式的写作观点:口气必须很大,好像但凡不用“大江东去”开头的文章一律可以不算作文章;篇幅必须很长,似乎低于数万、数十万字的作品一律可以不算作作品;立意必须很高,唯有关乎家国存亡、把每个字都上升到学术高度才可以印成铅字。但事实往往证明,这种写作或阅读态度并不可取;谦逊地生活、谦虚地写作,以小见大、贴近生活并引起读者的共鸣,仍应成为当下写作者最起码的自觉。该书撷取的都是一些稍纵即逝的生活细节,并不时激荡出一片片可贵的思想浪花。

  形单影只的小幽怨:“爱是流动的,渗透的,无形的,充盈的。离开即是虚空。”(《温言软语》)亲人相聚的小满足:“和他们相互扶持,共饮一壶水,同喝一锅粥,牵手走过每一个晨昏。”(《凡人的幸福生活》)朋友离别的小牵挂:“超越了时间、空间、年龄、性别,只保留了澄澈的深情、依赖、牵挂和惦念。”(《读你》)相知相惜的小温情:“瞅你不备夹起一筷青菜放入你的锅中,你抬眼看见,温柔微笑,心里有细碎的东西在融化”。(《温言软语》)自我消遣的小幽默:“能若能像鱼儿一样,饿了食,食了玩,无牵无挂,随遇而安,也未尝不是一种境界啊!”(《杂记》)阴雨绵绵的小颓废:“一大早起来就觉得气闷难受,无名火直冒,也不知道要对谁发脾气。”(《我不知道》)毫不过分的小愿望:“从现在开始,我要着手研究美食和保健,以及有关服装时光元素,更要抓紧时间多读书,读好书。”(《生命是一篇华美篇章》)……笔下展现的每一个瞬间都能令人怦然一动,把这样的每一个瞬间串连起来,就成了一幅描绘知性女子内心世界的美丽画卷。

  《云落清秋》是一部散文集,但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相当自由,有时故意突破了一些小框框,但最终仍然定格在散文这个大框框内,这种手法既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为从更多角度抒发更丰富的情感拓宽了表达纬度。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书信体(如《父亲》、《给家乡儿时的小伙伴》),小说体(如《黄昏,静悄悄》),日记体(如《活着真好》),聊天体(如《忆娘亲》),片断体(如《疼痛》、《留不住的美好》、《无题》系列),故事体(如《戏说偷儿》),语录体(如《真性情》)等。写作手法灵活多样,是本书的另一大特色。

  《云落清秋》,文如其人——其情也真,字里行间处处饱含着作者对生命与生活的无限热爱;其德也善,作者一贯的谦恭与善良在与一草一木的每一场对话中都得以真实再现;其境也美,无论是对竹海、海滩、园林、湿地等自然景观的描摹还是内心情感世界的自然流露,都能让人真切感受到生活与生命的美好,带给读者一份恬静,温馨,和鼓舞。而在对真、善、美的人格坚守中形成的文字,总是如此干净、洗练,动人心魄。一如作者在冬天写下的诗句,温柔得令人心碎:
  我一直坚信
  冬天也有温暖阳光
  四月的杏花即使湮灭
  子规的啼声还会
  被重新捧在
  我们不很年轻的手掌
  ……

  

责任编辑:古岩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