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一纸《红楼梦》

发布于:2014-09-16 14:4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竹影林逸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公十年辛苦,铸就了一部千古奇书《红楼梦》,时至今日它所带来的影响已经遍布于文学的各个角落。《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一直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美誉,而《红楼梦》在思想内容上所表现出的深层意义,也一直为后世人所津津乐道,它的流传之广,影响范围之大都是后来者难以企及的高度。

  《红楼梦》一书中塑造了大量的人物,每一位都栩栩如生,形象丰满,跃然于纸上。书中把大量笔墨倾注于对人物性格矛盾的塑造,曹公将这些冲突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而这矛盾冲突的双方则各自代表了封建礼教的坚守者和叛逆者,在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中,坚守者与叛逆者的冲突和对立由最初的波澜渐起到波涛涌动,一直到最后的两败俱伤,曹公层层推进,彻底暴露出封建礼教的种种罪恶,而在这激烈地斗争中,一些鲜明的叛逆者形象逐渐凸显出来。

  在贾府那样一个封建社会的大家族,宝玉的性格是极其难得的,受周围出身低下的丫鬟们影响,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公子哥儿,却讨厌科举,不愿出仕做官。统治者与被压迫者,本是对立的阶级,而贾宝玉却站在被压迫者一边。几乎有些恋母情结的他,很少有主子架子,以伺候丫鬟为乐。摆在封建地主阶级少爷贾宝玉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去研究四书五经做官,否则便同丫鬟、“戏子”们在一起,走下坡路,他选择了其二,十分尊重和体贴女性。另一特点便是不遵守封建制度的一般规矩,不愿与官宦往来,只要将怡红院门一关,那便是一个世外桃源。对于反对四书五经与科举这样原则性的问题,即使是宝钗、湘云劝他注意仕途经济,他也立刻回斥。虽然他的恋爱婚姻问题依然等待家长为他做主,但毕竟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一个人不可能抓着自己的头发里看地面”,作者也给予一定的肯定。黛玉幼时丧母、弃父进京,从不像薛宝钗那样以扼杀自己的个性为代价来讨好众人,做一个所谓的封建淑女,也不像贾探春那样抛弃亲情以保证封建主子的威仪,更不像王熙凤那样灭绝人性来满足自己的权利欲。黛玉不慕名利,不追求时尚的虚荣,是宝玉身边的女子中唯一不劝他读“时文八股”,走“仕途经济”道路的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竟对“仕途经济”不感兴趣,这是需要莫大的思想勇气的,这同样是她性格纯真的一种表现。她强烈而执著地追求纯真的爱情,感情的真挚和态度的坚定,超越了同时代的人。她至纯至善、崇尚真情却要独自面对这个充满虚伪、邪恶、贪婪、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的社会;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而命运却没有给予她丝毫同情。她坦读《西厢记》,酒后任意挥洒自己的才华。面对这样的环境,她怎能不多愁善感?不是小气、心胸狭窄,只是为唯一的知己---宝玉献出了全部,怎能不患得患失?只是百年后,孰知葬花悲?晴雯身处社会底层,在封建统治之下为统治者服务,晴雯身在贾宝玉的怡红院,这是个没有尊卑、没有特权、气氛活跃、生活自由的理想境地。尽管她出身低微,但却并不自卑自艾,她积极要求人人平等,认为“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她还率真,热情,乐于助人,如“勇晴雯病补孔雀裘”,她英勇刚毅、蔑视权贵、敢怒敢言,坚贞不屈,在“抄检大观园”中,晴雯的作为,是她反抗封建的具体体现。她的行为是叛逆的,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她勾引宝玉,后来她就被王夫人赶出了贾府,宝玉来看望她时,她依然抗争封建统治。“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身”,晴雯最终在残酷的封建统治下结束了生命。晴雯走了,她带着对统治势力的愤愤不平和众多遗憾走了,她给宝玉留下了无限的思念,给后人则留下更多严肃的思考。《红楼梦》鸳鸯所占的笔墨比起晴雯和袭人少了很多,但在她的身上同样不乏抗争精神。鸳鸯是个心地善良之人,她不依仗贾母之势作威作福,倒还经常帮助别人排难解忧,虽然她外表柔弱,却是个有志气的刚烈女子。我们都知道贾赦采取软硬兼施,威胁利诱的手段要讨她做小老婆,不想遭到她坚决的拒绝,前来拉牵说合的嫂嫂,被她骂的狗血喷头,做了准姨娘的平儿袭人开她的玩笑,让她抢白了一顿。在贾母面前,她哭着发誓道:“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宝金”,“宝银”,“宝大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一刀子抹了死了,也不能从命!”那样坚决,那样刚烈,让我不由得从内心佩服这样一个女子,要有多大的勇气才敢如此决绝。

  从思想内容看,《红楼梦》是非常成功的。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对封建社会中种种矛盾的揭示,反应出那个时代社会的罪恶及其不可避免的分崩离析的命运。作品以栩栩如生的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及其尖锐的矛盾冲突鲜明的表现了被压迫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尖锐斗争,揭露了腐朽害人的封建制度必将衰亡的事实,如贾府的最终衰落;赞颂了勇于反抗的新生力量,如晴雯、鸳鸯的的斗争,宝玉终不愿做克绍箕裘的孝子,终离家出走;揭发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如司棋、晴雯的牺牲,四儿、芳官被赶出贾府,宝黛的爱情悲剧,十二女统归薄命司;褒扬了自由、平等的新生思想,如宝玉民主主义思想的发展简直是对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男尊女卑”的颠覆,宝黛爱情早以不是停留在《西厢记》中张生、崔莺莺郎才女貌、一见钟情之类的陈词滥调之上,更多的是思想上的认同——对四书五经的排斥等。表明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残害以成为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说明曹公的创作早已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抗争精神俨然已成为《红楼梦》一书叙事的主线索之一。

  有人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无论这个观点正确与否,透过书中的语言我们可以想见:雪芹老先生是在自身惨痛经历的基础上,超越中国传统的封建家族观念和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观念的追求后糅进了对抗争事业的期待。老先生的期待并没有实现,这也就是显现在我们眼前的残酷现实,红楼没有了结局。我们可以想象老先生的痛苦,他一边喝酒一边痛哭,长歌当哭!还要忍受封建王朝对他诋毁,禁止红楼的出版,心疼痛的伤口使生命充满质感和敏锐,这是苦难赠予生命的唯一财富。等到有一天,这些伤口淋漓的地方便会长出最炫美的花朵:呈艺术般悲壮的形状显现出来,让一些灵魂发出香气,变得开阔和明亮。尼采曾说:我既不讨厌善的灵魂,也不会讨厌恶的灵魂,我只讨厌那些狭窄的灵魂。因为那些狭窄的灵魂既不能产生善,也不会产生恶,只会装腔作势的无病呻吟。曹公以他的抗争理想凝结出《红楼梦》的不朽传承。

  《红楼梦》无论是在题材、体裁、形式、内容、思想等方面都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曹公以优秀的文笔,将种种背景、各色人物、各种事件巧妙地贯穿起来,结构严谨,层层递进,紧凑而完整几乎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愧为一部既可读、又耐读的经典名著。那潜藏在其中的封建反叛精神同样值得后世人细细咀嚼,铭记于心。

  一部《红楼梦》穿越百年,流传于世,它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翻折书笺我们已不知曹公昔时的眉间的皱纹是刻着坚毅还是无力地感伤。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