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一个时代的记忆——读叔洪散文集《午拾朝花》

发布于:2013-05-22 21:47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池墨

  感谢叔洪老师的厚爱,为我惠寄了他的两部作品,一部是长篇小说《水是清澈的》,一部是散文集《午拾朝花》。

  其实,在收到《午拾朝花》之前,我就已经在忽然花开文学网拜读了集子中的部分篇什,并且,因为是网站编辑的缘故,我还不自量力地对一些文章作出了一些修改。妥与不妥,还请叔洪老师见谅。

  叔洪老师原名朱积洪,生于上世纪的1954年,已近60岁了。因为是“回忆录”,所以,叔洪老师所记所述的,皆是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生活图景,记录的也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他的每一篇文章,反映的都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可以说,是过去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构成了现在的一篇篇文章。叔洪老师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一一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眼前这部厚实的散文集《午拾朝花》。

  《午拾朝花》的特点之一,就是运用了大量的天津方言词汇,增加了作品的津味。叔洪老师生活在天津,在文章中,作者大量使用了天津方言,比如对于相当大又相当急的雨,叫“闯雨”;如果这种雨下的时间长,则被叫做“卧雨”,这种叫法,对于不知道的人来说,是相当新鲜的。对于一些比较吝啬的人家,不愿意借东西给邻居,则被称为“死性”。还比如,天津方言中习惯带“儿”字,比如“玩儿”、“头儿”、“干儿”等,都体现出了语言上的风格特点,显得活泼又不失特色,这也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为文章增色不少。

  《午拾朝花》的特点之二,就是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人一景,一事一物,皆可以成为作者描写的对象,比如逮蝈蝈、捉螃蟹、钓蜻蜓、捋泥鳅、捣鸟蛋、捅马蜂窝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那个年代孩子们的真诚无邪,以及童年伙伴间的无私情谊。还有像洗澡、踩雪等看似无聊的事情,在叔洪的笔下也能熠熠生花。

  《午拾朝花》的特点之三,也是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篇什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因为笔者出生在上世纪1970年代初期,又生活在农村,因此,对农村大集体还有些模糊的印象,虽然不及叔洪老师那么记忆清晰,但是,那种模糊的记忆仍然存在。所以,当看了叔洪老师的一篇篇回忆性文字以后,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一下子就跃然纸上了,在脑海中变得逐渐清晰,对童年不免陷入回忆之中,跟随着叔洪老师的笔墨似乎又重温了一下童年的乐趣,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以上也反映了叔洪对生活的积累和对社会的反思,在某些方面来讲也体现出叔洪在写作上对生活提炼的严肃性。

  我虽没经历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节粮度荒的艰难岁月,但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生活还是深有体会的。当时虽然已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但很多农村还是相当贫困的。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爱好,也依然延续着祖辈的做派。那时候的农村,生活都很非常贫乏,而由于物质的缺乏,人们为衣食住行苦苦奔波,在精神生活上无暇顾及,必然表现得比较匮乏。那时候,看一场电影便是一次享受,徒步跑十几里二十几里路并不会觉得路远,在农村看一场电影的欣喜不亚于对过年的期盼,而为了能够看得见看得清,孩子们常常连晚饭都顾不得吃,早早就跑去占据有利地形,那种渴盼的心情在现在的孩子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现在城市里的电影院里,有空调,有座椅,电影拍摄技术也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如此,人们对电影好像并不感冒,可以说请人看都不容易做到。可在八十年代之前,因为看电影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别说农村的露天电影那是人山人海,即便是在县城的电影院里也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当年,电影《少林寺》上映,全国各地影院家家爆满,为了能在电影院门前争得上一张退票,彼此之间大打出手并不是稀奇的事,但这种景象在今天已经一去不返了。现在的电影院已经变成没落的“贵族”。

  不过,那时候人们的精神追求,还会建立在自己的智慧上,比如,自制捉老鼠的夹子、自制风筝、自制“掼炮”,还有堆雪人、打雪仗等。人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学会了自娱自乐,尽管物质非常匮乏,但是,因为人的智慧,精神生活一样多姿多彩,每天的生活过得充实与开心。

  上世纪最大的特点,就是贫穷,贫穷的结果是人吃不饱饭。所以,一些人家常年也吃不上一顿大米白面,而饿肚子更是经常的事情并不罕见。还记得小时候,因为没有吃的,我们经常被饿得肚子疼心发慌,直喊“稀饿”(苏北方言就是非常饿的意思)。因为确实没有吃的,父母也非常无奈,可又禁不住我们的哀求,于是就骗我们说,“稀饿”脸朝东就不饿了。年幼的我们不知道这是大人善意的欺骗,就会照着大人说的那样去做,真的面朝东方。可是这一招并不管用,结果是继续缠着大人喊饿。这一幕场景,在我的人生回忆中,是永远也不会磨灭的。那时候,就连生产队的牛料、马料(喂养牛马的饲料,经常是用粮食煮熟的),也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甚至有人为此偷工减料,结果让牛马没力气干活。这在《和牲口抢食吃》一文中得到了再现。至于《吃不完的白面馒头米饭》,只是昙花一现,那只是为了愚弄人心的做法,纸包不住火,浮夸的结果是瞒得住一时,却瞒不住一世。贫穷的生活,最终遮不住也盖不住,因为肚子是最讲求实际的。

  我曾问过叔洪写《午拾朝花》的初衷,他是这样回复的:“我之所以要写这本书,其主要的出发点就是有感而发——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太幸福了,他们没挨过饿,不知道父母在贫困年代生活的艰辛,如何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儿女,那就叫“含辛茹苦”。而生活在幸福年代的孩子们又不知道生活的艰辛。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让孩子们了解过去,让孩子们懂得珍惜,让孩子们了解一些他们父辈的艰辛,让孩子们明白父母对他们的付出,让孩子们知道父母对他们无私的疼爱,更让孩子们懂得对社会的感恩。只有经历过后才会懂得什么是生活,才会体悟生活的真谛。”我看这就是叔洪最真实的想法和他所想达到的目的。

  叔洪用自己的笔,将过去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一个个串起来,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的真实生活。对于那些经历过那个年代生活的人来说,可谓是记忆犹新,而对于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们来说也应是一种体验。可以说,《午拾朝花》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读《午拾朝花》,那个贫穷的年代会再度浮现在人们的眼前,当然,必须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生活的人们。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这一幕幕,可能不亚于天方夜谭,从这一点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无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