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二月二,龙抬头

发布于:2009-10-09 20:58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魏益永

二月二,龙抬头  

 

我们宿迁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  

农历二月二,也是我国许多地方的传统节日,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大部分地区称之为春龙节,春龙节的来源有这样一个神话传说:相传武则天自立周朝,当了女皇,惹恼了玉皇大帝,遂降旨龙王三年不许降雨。龙王见人间禾苗干枯,哀鸿遍野,一片惨景,不禁心生慈悲,就违反玉帝旨意,私自降了一场大雨。玉皇大怒,将其拿下治罪,压于山下。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行云布雨。从此以后,每到二月二这一天,民间形成了爆玉米花的习俗。  

其实,春龙节位于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和惊蛰之间,雨水滋润,大地回春,雨水是由龙王掌管的,雨水增多,而百虫未动,尚在冬眠中,龙为虫之长,已经成抬头之势,抬起头来望一望,只见人间已是春耕繁忙,只待惊蛰一声雷鸣,百虫苏醒。  

节日里人们为了迎接龙王,家主一大早起床,挎一篮子草木灰,从门外撒起,一直撒到堂屋、厨房的屋根、门槛等角落,曲曲折折,称为引龙回。龙主水,请它回来,以便行云布雨,使农作物丰收;还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因此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说法,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也有的地方称二月二为春耕节,据说二月二是土地神的生日。此时雨水见多,草木发芽,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时节。  

我国南方春天来的早,这天已经是花草茂盛,春意盎然了,因此我国南方称这一天为踏青节。  

二月二与龙有关,是因为雨水多了起来,那和剃头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这儿有二月二剃毛头的习俗,所谓留毛头,就是孩子平时不剃头,一直留得很长,有的甚至蓄好几年,意思是孩子不好养,用不剃发来把他留住。留的毛头专门待到二月二来剃,作为一件大事,举行个仪式,像红白喜事一样隆重,亲朋好友都来道贺。  

二月二剃头的不仅仅是孩子,很多成年男子也喜欢这一天来剃,因为整个正月男人是不能剃头的,据说正月里剃头会死舅舅,只有舅舅都死了的老年人才无此顾忌,敢于在正月里理发。  

“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这首民谣当然是无稽之谈,其实正月里不剃头只是为了纪念凭吊古人。据说起源于清朝顺治二年颁发的“剃发令”,法令要求汉人和满人一样剃发留辫。该法令颁发后受到了极大的抵制,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古代的“髡刑”就是一种“去发”的刑罚,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很好的证明。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几乎一夜之间,全国的剃头挑子上都挂上了这样的警句。明朝的左通政使侯峒曾和进士黄淳耀纠集了数万军民,誓死留发与嘉定城共存亡。吴淞总兵李成栋携带大炮轰开城墙后下令屠城,两万余军民当即死在钢刀之下。随后,嘉定城郊又有两路义兵誓死不剃发,李成栋一而再、再而三地下令屠杀无辜百姓,全城大约二十万人,几乎被屠杀殆尽。这就是清初鼎鼎大名的暴行“嘉定三屠”。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些宁断头不断发的英雄,新年时就不剃头,以示“思旧”,谁知一来二去,以讹传讹,“思旧”读白了成了“死舅”,就有了正月里剃头会死舅舅的一说。正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讹传一样,这个俗语本意是嫁给乞丐就跟着乞丐,嫁给老头就跟着老头,体现了过去妇女从一而终的思想。鸡狗是什么东西,人岂能嫁?  

   

地址:江苏省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  魏益永  

邮编:223900  

电话:13852837545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