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作假

发布于:2009-02-06 22:42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朱耀军

“作假”在人们看来或许不是件好事,或者说是件极不光彩的事。然而,在我家乡,“作假”有时却是一种客套和谦逊的表现,抑或说是一种礼节。

这种礼节和谦逊在走亲访友和酒席餐桌上表现得尤为常见。

因为当时比较穷,物质上相对比较贫乏,赶上哪家要是有个结婚生子或老人送终之类的红白喜事,亲戚朋友们在前去道贺同时,也会借次机会好好解解馋,吃它一顿。不过那时却不敢真放开了肚皮的吃.。那时不像现在,物资丰裕,到谁家做客都是十个盘子八个碗的,吃的酒足饭饱之后,餐桌上还剩好多的山猛海鲜。菜倒是有一些,不过种类和份量远不如现在。主人家在各个席间忙碌穿梭的同时,还不时叮嘱道:“大家:吃好啊,可千万别“作假”,”这时,吃过了的人们往往都会拍着肚皮说:“嗯,不会,不会,吃饱了,不能再吃了。”其实,除了小孩,大人们往往都没吃的太饱,他们只是在“作假”罢了。.在那时,就连小孩在桌上筷子夹个不停或吃相不好,时常会遭到大人的责骂。

记得小时候,母亲总爱带着我去走亲戚。那时的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往往要走上大半天的路程。等到了叔叔或姑姑家吃过午饭,又不得不急着往回赶,要不然等到天黑了还回不了家。

每次,母亲吃过饭,稍坐片刻,就拉着我与姑姑他们辞行。那时的我已是两腿发酸,坐在那里刚刚有所缓解,哪肯和母亲回啊。母亲就硬拉着我的手往外拽。姑姑们一家就可着劲的留。紧紧的拉着不让走。经过几番的客套较量,母亲看姑姑留的很诚心,便答应留下来。不过,说好明天一早,吃过早饭就走。

其实,我知道,母亲也不想走,可她又不好意思留下来,因为在那年月谁家的粮食都不宽裕。所以她只好“做一回假”了。

就在前些天,我在一朋友家坐客,由于他的过于热情,  让我几乎陷入了尴尬之中。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那年过年,三姐外出打工了,父亲说由我代她去向她的干爹拜年,这是老家的风俗.我欣然答应了。姨夫和姨妈(对于三姐的干爹我如此称呼) 自然高兴。 依稀记得,桌上好像就四五个菜。说不上丰盛,但在那时已是相当不错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两盘鱼。用家乡传统的方法腌制的,肉腌的很实,吃起来特香。   姨夫和姨妈可着劲的叫我说:“孩子,吃,别作假。”我低头应着。或许,是因为见我只是应声却不见行动。他们以为我真在“作假”吧.。冷不防,姨妈就把那一盘子的鱼给我扣了过来。我本来就不爱吃鱼,再加上姨家的这鱼腌的又实在是太咸,当时真不知如何是好。在老家,在别人家做客如果碗里剩饭或剩菜,那是极不礼貌的,更何况这是姨父和姨妈的一片心意呀!盛情难却。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埋着头苦吃一番。我想,或许那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难吃的鱼了。看着快要见底的碗,我紧绷的心总算松懈了下来。一不留神.我那了青花大瓷碗里又扣过来了一盘鱼。这一碗是姨父扣的。当时的心情和感受至今都无法言喻。后来,我的那一碗咸鱼是怎么吃完的已不得而知了。只记得,后来的好多年里,我都不再想吃鱼。

时光如梭,一晃已是好多年过去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早已不是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了。在餐桌上,人们是尽挑着好吃和爱吃的。走亲访友,只要自己愿意,住上多久都已不成问题。  不过至今,在家乡的餐桌上仍能听到:多吃点,不要“作假”等之类的话。其实,现今早已没有人在“作假”了,也不需要再“作假”。“作假”,如今成了家乡名副其实的一句客套话了。

 

              2009年2月5日星期四       朱耀军          作于厦门    ( 厦门市杏林意美包装有限公司361022)

                                                               0592-8706258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