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读《呼兰河传》有感

发布于:2016-05-10 10:23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小容子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回忆性、自传性小说。作者以自己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了儿时在松花江畔呼兰城的难忘记忆。

  一个人,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伴随着那首《夜深沉》的曲调,慢慢的品读这本书。

  我正在追寻着作者曾经的脚步。

  河水寂静如常的,风把河水推出极细的波浪,月光在河边上,并不想在海边上也闪着一片片的金光,而是月亮落到河底里去了,似乎那渔船上的人,伸手可以把月亮拿到船上来似的。河的南岸,尽是柳条丝;河的北岸,就是呼兰河城。

  随着作者的脚印,我走到了十字街。在那里,我见到了一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的招牌,也认识了一位为名叫李永春的医生。接着,我又去了东二道和西二道,品尝了烧饼铺里喷香喷香的烧饼,然后去了龙王庙里的农业学校学习养蚕的技术,再到祖师庙里的高等小学偷听“大”学生们吹的洋号。至于我没有去西二道街上城隍庙里的清真学校是有原因的,因为正当我向西二道走去的时候,听到东二道街上传来阵阵的哭喊声。于是乎,爱看热闹的我就被吸引过去了,这真的不能完全怪我,只是天性使然罢了。当我气喘吁吁地从西二道跑道东二道,天真地认为自己马上就要知道真相的时候,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看着前面密密麻麻的人时,不禁感叹:原来不止我一人有这天性呼!然后认命地使出吃奶的劲冲破重重人墙,到了最为热闹的地方。这时一个大泥坑占据了我整个视野。那里的泥,又黑又黏,比粥锅还糊,比浆糊还黏。好像炼胶的大锅似的,黑糊糊的,油亮亮的,哪怕苍蝇蚊子从哪里一飞也要黏住的。现在就有一头猪在里面垂死挣扎,它的主人在一旁哭叫着,闹着,想要把它就上来。当然一人是抬不起一头大猪的,况且这泥又黏得很。旁边站着看热闹的人很多,却也没有一个人去主动搭把手。我正不明白之时,听到我旁边的有一位仁兄高兴说道:“今天我又可以买到便宜猪肉了,对了,还要去告知邻居一声,上次他也告知我了的。”一个人说完就匆匆地走了。

  见到了热闹的真相,我顿时没了之前的急切心理,就侧耳听着和我一样看热闹的人的说话内容。我从中知道了这泥坑子里边以前就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也闷死过猫,鸡鸭也常常死在这泥坑里边。我就想:“为什么不想个法子来避免这些问题呢?”再有一旁的人似乎听见了我的想法,就开口说将这大泥坑旁边住着老太太房子的一面院墙拆了腾出道来,绕过这大泥坑。老太太听了就赶紧说最好种树,若是沿着墙根种上一排树,下起雨来就可以攀着树过去了。一时又热闹非凡,大家围绕着大泥坑谈论了起来……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怎就没有一人提出直接用土把泥坑填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得静下心来,在呼兰城多逗留一段时间来寻求答案。

  在我思考的时间中,大泥坑又陆陆续续的淹死了几头猪、几只鸭、几头马……甚至把农业校长的儿子也差点淹死在里面。大泥坑其实也是有好的一面的,比如在那里面发生的事给平日里百无聊赖的呼兰城居民添了许多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或许,更重要的是为便宜的“死猪肉”而非“瘟猪肉”找了极好的借口。

  不知怎么,心里不由得感到刺骨的寒冷,我冰冷的身体不住地地颤抖着,好似要把所看到、所听到的不平之事从记忆中颤抖出来……

  来风了,庙上的铃任格任格的响。卖豆芽的女疯子也还在。虽然疯了,她还是无法忘记自己的悲伤。隔三差五的还去庙上哭一场,只是,一哭完,仍是得回家去吃饭、睡觉和卖豆芽菜。她既是寡妇,独子又在大泥坑里淹死了,即是生无可念,也还是在这灰色的天空下平静地活着。

  长得黑忽忽,头发又黑又长绑着很大辫子的团圆媳妇。刚开始始终是笑呵呵的,对人友善、大方的她,就因为是团圆媳妇一天就被打八顿、骂三场。她曾被其叔公打昏在大梁上,也曾被其婆婆用烧红的烙铁烙过脚心。之后,她终是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没有出乎我的意料,她死掉了,当着人们的面死掉了,在装满滚烫的水的大缸里羞愧的洗澡中死去。

  还有那个穿着大半截子衣袋,不是长衫,也不是短衫的有二伯在团圆媳妇死去不久,就在自怜自叹声中,结束了自己在别人讥讽声中浑浑噩噩,胆战心惊的生活。平静的离开这个他毫无留恋的红尘。

  我痛恨这沉默的国民劣根性。因为这些造成祖国贫穷落后的封建宗制,传统文化中落后心理积垢,造成了许许多多类似如卖豆芽的寡妇,团圆媳妇,有二伯的悲惨故事在呼兰城的上空形成了一串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中唯一读着令人有些欣喜的便是作者与其祖父的琐事。

  我很羡慕有为她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祖父;很羡慕那个会不顾自己年龄身份与她在后园子里玩耍的祖父;很羡慕那个会为她用黄泥烧小猪的祖父。当然,有好奇心的我也定会被作者的寻宝活动所吸引。储物室里的一个红灯笼、一个印帖子的帖板、一个葡蔓藤的手镯……它们的背后就是一个个小故事。对了作者还曾在哪里见过有二伯呢。抬头看看,天色已从明亮变得昏暗了。我也终是看完了这本书。这一刻的我不似现在的我而似生活在呼兰城的老居民一般。在不知名处传来的杜鹃声中,眼角已悄然的滑落了三滴泪。

  第一滴泪为已被传统文化、封建宗制腐蚀的麻木不仁的呼兰城居民而流。我不懂为什么那时的人们认为“跳大神治病”“放河灯送冤魂”“搭野台子演戏谢神”是他们的精神盛举应被发扬而非摈弃?

  第二滴泪为对卖豆芽的女疯子的孤苦,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冯歪嘴子的艰苦生活的同情而流。

  第三滴泪是为慈祥的祖父逝去而流。

  一颗、两颗、三颗,泪缓缓的滴落,像是在告别这个世界。我读懂了作者的创作真谛并非停留在对他们命运的同情上,而是借此对人类的愚昧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抨击。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把劈开浓雾的利剑,一幅落日余晖下的风土画。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