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由山芋卖出高价想到的

发布于:2009-03-21 23:0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乙克军

    [编辑按语]致富的路有千万条,用心去谋划,就能变“废”为宝。

   

    据报载,前不久,江苏省泗洪县峰山乡周王村农民陈建军把自己储藏的500多斤“宁紫1号”山芋,拿到县里举办的农副产品展销会上去卖,结果,卖了每斤5元的高价,并且不到一小时就被人抢购一空。去年,陈建军种植紫心山芋15亩,亩产4000多斤。山芋收获后,市场零售价2元左右,后来,他又将山芋打进了超市,每斤售价3.5元,留下这500斤储藏起来,没想卖出了如此的高价。从中可以推算出,陈建军栽山芋亩收入可达万元。 

    搞农业的人都知道,山芋是农村传统的农作物,它抗旱不耐涝,高产不稳产,适应高岗地种植。在上世纪70年代,山芋以及山芋干是我地大多数农民的主粮和微薄的经济来源。由于山芋适应性不强,品种单一,且经济效益很低,因而,在后来的农业结构调整中,被作为首选淘汰对象,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由此,笔者联想到,近年来,各级领导和部门在如何做好“三农”这篇大文章上,虽然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不尽人如意的地方。比如,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时,只注重扩大一稻一麦,压缩了小宗作物;在推广高效农业时,只注重抓食用菌大棚,强压遍地开花;在发展规模养殖时,只注重家家都搞,一哄而上。其结果是,年年喊“三高”,收益未提高;年年“压”大棚,精品没形成;年年抓养殖,基地没建成。可想而知,物极  必反,物滥贬值,教训非常深刻。 

    看到这则报道,联想到几天前我在有关媒体上看到浙江省萧山区益农镇“一村一品”工程,一年带来数亿农业效益的报道,很值得借鉴和学习。该镇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一个村举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和百姓追求,宜菜则菜、宜种则种、宜养殖则养殖,走出一条“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路子,并在“高效、生态、精品”6个字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从而,获得了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的双丰收。 

    想不到,过去百姓称的“烂山芋”,现在经过专家研究出的新品种,经过精明人的巧种、储存、巧卖,竟然也能卖出比大米高出几倍的价,成了“精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