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水啊水

发布于:2013-08-22 09:3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秩堂人

  我最容易想起,也是在心里憋了好几年的一句话就是“水泥的凝固是要消耗水的”,我早就忍不住想要象一个疯子一样到处向人呼喊“水泥的凝固是要消耗水的”。

  我真想要把“水泥的凝固是要消耗水的”这句话印在我的额头上,印在我的胸脯上,印在我的背脊上,让我穿的衣服裤子也都印满这句话。如果能让人们重视起“水泥的凝固是要消耗的”这一重大现象,也就实现了我人生最大的意义。为什么好像只有我一个人才如此强烈地意识到“水泥的凝固是要消耗水的”这一重大现象,难道绝大多数人都是睁眼瞎,难道有人会人为“水泥的凝固是要消耗水的”这一现象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或者有人人为“水泥的凝固是要消耗水的”这一重大现象太泛滥了?

  其实不用做化学试验,不用套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只要是稍微有些日常经验的人,都很容易理解“水泥的凝固是要消耗水的”这一最常见的现象。谁如果敢说水泥加沙子,加石子,加水,凝固后水份能照样蒸发出来,谁如果敢说编织袋装水泥放在外面被雨淋失效后,或自然失效后还是原来那么重,那人真是毫无日常经验,毫无化学知识。只要生产出水泥,水泥最终都要充分与空气中的水份产生化学反应疑固掉。因为人们不可能用一个完全密封的容器将水泥当有毒化学物质一样封存起来,水泥最终注定要与水产生化学反应疑固掉。此前总共生产了多少水泥,就肯定已经被水泥疑固掉相应比例的水量,往后还要生产多少水泥,就注定将被水泥疑固掉相应比例的水量。

  已经被水泥疑固掉的水量,或者照此发展下去将要被水泥疑固掉的水量,足以让地球上的生命现象的总量锐减下去,足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足以让对人类生存环境特别敏锐的有良知的人深感不安,甚至是恐惧。比起被水泥疑固掉的水量,人类社会的所有发展成果都不足以抵消这种不安,甚至是恐惧。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成果好像最终都要体现在“水泥的疑固是要消耗水的”这一最为泛滥的人为现象当中,就连光合作用这种自然现象的总量,都不能与“水泥的疑固是要消耗水的”这一人为现象的总量,相比较。光合作用的总量可以简单理解为,以一年为周期在周而复始地循环着,可以简单理解为,如果自然环境不改变的话,地球上光合作用的总量年复一年都是一样的。

  而“水泥的疑固是要消耗水的”这一人为现象的总量不会循环只有累积,哪怕再生产出一袋子水泥,这一袋子水泥,就注定要疑固掉相应的水量,地球上就注定要减少相应的水量。水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水资源宝贵请节约用水”这样的意识已深入人心,“水等于生命”这样的意识也不足为奇。十分令人痛惜的是“水泥的疑固是要消耗水的”这种最为泛滥的人为现象,竟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甚至连这种社会意识都没有形成。

  “水泥的疑固是要消耗水的”这种最为泛滥的人为现象毫无疑问,是人类造成的最大灾害,实质比起人类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更加祸害无穷。人类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这种事实已经得到证实。按理说根据热胀冷缩的效应,根据地球两极冰雪加速融化的效应,早就有人预测海平面会升高,甚至具体预测到过多少多少年后,某某沿海的地方会被海水淹没。按理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蒸发加速,海陆温差加大,整个水循环加速加大,或者简单理解为海水蒸发,吹到陆地形成降雨,陆地上的水积流成河,流归大海的循环加速加大。而且原先有一大部分存在两极的冰雪加速融化,融化成的水也自然参与水循环,地球上没有一滴不参与水循环的水。地球上的总体生命现象都可以简单理解为是水循环现象的一个分子,这才是“水等于生命”这种说法的一种最宏观的解释。

  地球上生命现象的总量与水循环的总量存在着一种可以简单说成是对等的比例关系,而水循环的总量与地球上所有水的总量也存在这一种可以简单说成是对等的比例关系。而全球气候变暖会使这种对等的比例升高,按理说在地球上所有水的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地球上生命现象的总量增加。然而由于存在“水泥的凝固是要消耗水的”这一种最为泛滥的人为现象,地球上所有水的总量相应减少了一大部分。所以海平面并没有升高。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陆温差加大,强对流天气增加加剧,降雨却并没有相应增加,反而明显减少。经常是干打雷不下雨,干吹风不下雨。就连人工降雨的效果也越来越差。地球上生命现象的总量也并没有相应增加,反而明显减少了,经常发生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后又经常很难恢复,这才是地球上生命现象的总量明显减少的一个显巨特征。地球上生命现象的总量明显从内陆向沿海收缩,从高山向平谷收缩,从沙洲向河床收缩,从沼泽地向湖泊收缩。

  以前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如今只能种树;以前不用地下水浇灌的耕地如今非用地下水浇灌不可;以前山冲里能中两季水稻的冲田如今大多开始只种一季甚至也有荒芜;以前冬天都有水的冬水田如今冬天也能任意去踩;以前的烂泥田在插秧时可以陷到人的大腿,在割谷时可以陷到人的膝盖,如今连收割机开下去都不会陷住;以前稻田在越冬季节长满了青草如今好像连青草也不怎么长了;以前水浅的池塘如今大都干涸,甚至有好多以前的池塘如今都直接建起了房子,或者成了丢生活垃圾的地方;以前田间的溪流四处趟水,如今只有主要的溪流还流有少量的水;以前田间主要的溪流水流量很大,任其流去,也不觉得可惜,如今一些田间的主要溪流都用水泥砖砌起来了,防渗防漏,工程可观,但却没什么水流量了;以前农村基本没有水泥路,到处都很泥泞,感觉跟大自然很亲切,如今水泥路都打到农村村落里来了,方便了许多,但感觉跟大自然有些隔阂,失去了农村村落以前的韵味;以前的山间水塘让人看着就心情顺畅,如今的山间水塘他人看着就想起原来的水容量有多大;以前山间的小泉连成线,泉水积成溪,如今只乘有小坑坑小沟沟,碰到下大雨才能积点水;以前河里的水深到能游泳能跳水,碰到下大雨河里涨水慰为壮观,好像一年不看几回河里涨水的景观,就感到二十四节气是不是不对头了,如今恨不得将河水挡往不让一滴水流到下游去;以前接连下七八天大雨都觉得很正常,如今突然下场暴雨,就报道成水灾人。

  举了这么多具体的例子,足以表明地球上生命现象的总量确确实实在明显减少,什么荒漠化,石漠化,沙尘暴,扬沙,浮尘,旱灾,湿地减少,湖泊缩小,黄河断流,长江水位下降,京杭运河不能航行,等等等等这些现象都已能亲眼见到或亲身体会到。不要认为大海里有那么多水,不要认为地球两极有那么多固态水,所以“水泥的凝固时要消耗水的”这一人为现象就不足以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海水是咸水,而海水蒸发吹到陆地形成降雨才是淡水,恰恰水泥凝固掉的几乎都是淡水,使得流归大海的淡水渐渐变少,使得海水的的咸度越来越大,也就越来越难以蒸发,特别是由于许多淡水,资源被污染,形成污水,甚至形成死水,就有相应比例的水量不再参与水循环。如果还要说得简单易懂一点,就可以说成是水循环的总量是多少就固定是多少,水循环中的水被水泥凝固掉多少,就相应减少了多少循环量。

  要说清生命现象的总量与水循环的总量之间的关系确实很难。如果假定水循环的总量在以前是处于饱和状态,那么以前生命现象的总量也可以假定处于饱和状态,但以前流归大海里的水并不是多余的用不着参与水循环,用不着参与生命现象的水,相反可以把流归大海里的水量,看作是水循环的总量的一个指标,甚至也可以看作是生命现象的总量的一个指标。要人相信流归大海的水量是越来越少了,这其实很容易。要人根据流归大海里的水量越来越少了,进而相信水循环的总量也越来越少了,也并不是特别难。但要人根据流归大海里的水量越来越少了,进而相信地球上生命现象的总量也越来越少了,却特别特别难。

  我不能强求别人也象我这样能敏锐地察觉到,地球上生命现象的总量是越来越少了,地球上水循环的总量是越来越少,我甚至能想象出大概到底有多少已被水泥凝固掉了,我甚至能想象出地球上生命现象的总量大概到底还有多少,地球上水循环的总量大概到底还有多少。而大海里还有多少水量,以及地球两极还有多少固态水没有融化掉,则大可不必去费劲想象。我能想象得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海水的蒸发量增加,使得两极的固态水加速融化,怎么也不能抵消,还注定要被水泥凝固掉的水量,怎么也不能抵消,还注定要被污染源污染掉的水量。

  就从我二十多年有记性以来的察觉来看,能明显记得如今的降雨量比二十多年前要少了许多许多,而且还能察觉到肯定还会继续少下去,真不如当作世上本来就只有如今这么少的降雨量。但怎么也不能减去就连如今这么少的降雨量肯定还会继续减少下去,对我产生的恐惧,怎么也不能减去,明明是“水泥的凝固是要消耗水的”这一最为泛滥的人为现象导致降雨量越来越少,却一点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倒是偶尔听说过是由于全球气候多暖才导致降雨量越来越少,真是狗屁不通。人的生存环境条件是自然就存在的,人的劳动只不过是让人的生存环境条件凌于其它的生命的生存环境条件之上。其它生命的总量减少了,人的生命的总量却在增加。

  自然分配的规则早已泯灭。社会分配的规则放任自流,个人的意志被鼓吹为集体的意志。甚至妄想要重新建立起只适应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好像就算利用尽地球上的所有环境条件都还不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好像就算让地球上的所有淡水资源为人类所利用都还不够,长江断流只是早晚的事,到那时人们可能又会让海水倒灌,让海水淡化,甚至急不可待地直接用轮船将地球两极的固态水拉过来利用,到那时人们可能又会当作世上本来就是那个样子的,那时人们可能会感叹水从来就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真是悲哀。

    

责任编辑:忽然花开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