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故乡情怀(故乡)

发布于:2018-01-21 19:12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南来北往


  故乡,由一个个社区、一个个家庭组成,由一群群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及少年儿童组成。在基础性建设、标志性建筑物的基础上,看到或了解到政府机构及人事更迭,看到市场的繁荣及对民众生活的种种影响。那些特殊天气及自然灾害,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乡,特指过去居住的地方,是最早的家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只是有的人一直在故乡居住、工作,有的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工作与生活,还有的人暂时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属于新生群体,被人们称为北漂、南漂。

  历史上的北漂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参加革命工作,有组织地迁移到较远的城镇工作。近十几年的北漂,是社会民众自发的迁移,属于不安分的群体,看准附近(或稍远处)大中城市及城乡结合部的发展空间,迈出自己的脚步、跟着时代前进。

  有人说回不去的是故乡,到达不了的是远方。无论是否是诗人,总有一种无法描述的情怀:诗和远方在等待着我们。

  故乡有着熟悉的山水、土地、田园、文化、习俗。告别故乡到陌生的城镇,总会有认识的过程,总会感觉未知的太多,总会不自觉地用家乡的标准衡量一切。多年以后,在安居乐业、乐不思蜀的同时,还能在心底找到故乡的影子、故乡的情怀。

  我的家乡是吉林省的吉林市。1960年春,我出生在昌邑区兰州街的一处平房。后该平房建设幼儿园,我们家搬到上海路35号。

  故乡,与我们而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就是上海路35号那座老宅了。多年后胞弟组建群,取名上海路35号,可见故乡的老宅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沿上海路35号门前的上海路、天津街可以到达市区的所有地方。记忆中的昌邑区第四小学、文庙、吉林一中、吉林三中、吉林市四十七中、儿童公园、北山公园、龙潭山公园、新华电影院、江城剧场、红旗剧场、市医院、东市场、大东门、牛马行、市政府、临江门、江南大桥、江东大桥、江北大桥、第二松花江、丰满水电站、江南博物馆、江城造纸厂、铁合金厂、江北六大化学工业公司、吉林站、北大壶滑雪场、龙家堡机场……这一切是不能忘记的。

  多数同学下乡、招工、高考及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生活,结婚、生儿育女,建设家乡美好生活的同时,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贡献给自己的家乡。让心血与汗水化为彩虹、让美丽的家乡更加美丽富饶。

  相比之下,做不到常回家看看的我,只能在心中怀念故乡、回忆过去。算一下,江城19年、沈城4年、镍城8年、春城14年、京城13年,人生不断向前行进,身后的故乡、第二故乡、第三故乡已是逐渐模糊。

  进入京城,时不时听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消息,回头看看,东三省还在山海关之外,还属于落后的三个省份。

  深圳可以画个圈,浦东可以画个圈、雄安可以画个圈,相比之下,偌大的东北三省可以画多少圈呢。

  家乡,还保留着青山绿水,青山绿水松花湖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那些由数字构成的GDP,以及数字本身,丢进松花湖能听见几个响呢。

  故乡在发展中还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的。每次回家总会看到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7年十一期间,又一次回到吉林市,在弟弟的陪同下,逛了儿童公园、文庙、松花江北岸。老宅上海路35号已经不存在,原址高耸的楼盘标志城市居民生活的改善。路边的那棵大柳树也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高耸的电杆。路牌还在,上海路、天津街依旧指引南来北往的人们东去西行。

  父母亲在吉林市生活50余年,如今,骨灰埋葬在江南睡佛佳龙园,看江城的发展、进步与日新月异。

  多年来,关于故乡的情怀是割舍不掉的,不同时期书写的文字,可以装订成册。出版的书籍有《扬中人在吉林--怀念父亲母亲》、《饮食与健康》、《永恒的回忆》、《天下父母》、《天下父母Ⅱ》、《天下父母Ⅲ》等。愿有限的文字表达无限的情怀。

  故乡,回不去的是故乡。远方,到达不了的是远方。居住地,无论取得暂住证还是户籍,都无法与心中的故乡相提并论。

  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故乡是一种生活,漂泊也是一种生活而且是更重要的生活。因而,故乡在每个漂泊者的心中愈显重要。

  时不时在某些机构、媒体看到诸如吉林的人物,就是进入菜市场,也会有人问:哪嘎达的?——梅河口的。——口前的。——岔路乡的。

  有人说约100万东北人回归山东,没有统计的北漂、南漂不知有多少。有识之士、有仕之士、有市之士纷纷离开故乡,走向全国、走向五湖四海,开创新的生活。

  故乡,吉林市,生活的始点、新生活的起点,也是大家共同向往的梦中家园。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