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记忆中的蛙鸣

发布于:2007-04-01 18:57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池墨

在我的记忆里,乡村一直是一幅美丽迷人的图景,一望无垠的田野,夏天是绿油油的庄稼,秋天则是一片令人心醉的金黄;蓝天白云下,散步着一座又一座的村庄,浓阴下罩着高高矮矮的民房。每到傍晚,炊烟袅袅升起,村庄显得安静而恬淡。小村里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时光就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度过,人们的生活平静而悠闲。而最让人刻骨铭记的,则是乡村那令人难忘的蛙鸣。

每到夏季,无疑是青蛙们表演的最佳时期,特别是夜晚,此起彼伏的蛙声在田野河边、村前庄后响起,为乡村增添了不少生气和魅力。池塘边、田埂上、庄稼地和青草丛里,每一处都是青蛙们表演的最好的舞台。走在旷阔的田野里,随处都可以看见那些鼓突着晶亮眼睛的青蛙们,蹲伏在路边的草丛中,有的静默沉思,有的则干脆放开歌喉,而一旦听到一点风吹草动,它们的反应就无比灵敏,便会倏地一跃而起,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咕咚一声,潜入水中,只在平静的水面上,留下一圈圈微漾着的向四周散开的涟漪,给人留下一连串的遐想。每一场大雨过后,青蛙们便表演似的聚集在一起,开始它们那蔚为壮观的大合唱,这是乡村独特而富有诗意的场景。与之相比,城市则显得有点冷清,尽管城市并不缺乏喧嚣,有高楼大厦林立,有汽车的轰鸣,但高楼大厦不是庄稼,对于青蛙们来说,它远远没有稻子和玉米有吸引力。汽车刺耳的尖叫也没有青蛙们的歌唱来得动听,两者之间,人们显然要偏爱于青蛙的歌唱,而对汽车的轰鸣则唯恐避之不及。在这方面,乡村的人们显然要比城市里的人们要幸运。他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听着悦耳动听的不知名的小虫的鸣叫,无疑是一种享受。还可以肆无忌惮的伸个懒腰,夸张的打个哈欠。而城里的人们则不行,他们要注意谦谦君子风度,保持城市的文明形象,生怕稍有一点不谨慎,就会给别人留下话柄,丢了自己的面子。乡村的人们则要随便轻松得多,热了,挽起衣袖抹一把汗,累了,找一块平整的地方,掸掸,坐下,找三两个乡亲拉拉家常,聊一些家长里短的话题。

我是伴随着蛙鸣长大的,因此,对青蛙的鸣叫也就有着一种难舍的深厚的感情。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们到田野的稻田里去捉青蛙,那背着一身绿色花纹的青蛙抓到手里,有一种冰凉的感觉,而且这些小家伙们溜滑的很,稍不注意,它们就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溜走,搞得我们大呼小叫,尖叫连连。小时候,乡村宁静的夜晚,我经常听着蛙鸣,数着天上的星星,任凭一阵阵怡人的凉风吹过,那种感觉,舒适而浪漫,那是我记忆中最难忘的幸福时刻。夜深露重,万籁静寂,唯有偶尔的蛙鸣,穿透乡村漆黑的夜晚,一直抵达我的梦境。

听惯青蛙的鸣叫,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后来,我们沾着一身泥巴,怯怯地走进了校园,开始了我们的校园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就远离了田野,远离了蛙鸣。再后来,读到了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当我低吟浅颂这首脍炙人口的《西江月》,才知道,小时候天天陪伴着自己的青蛙,竟然也会造出如此诗意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一副多么恬静、美好的乡村图景,稻花香里,人们看到了丰收的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青蛙无疑是功不可没的。

走上社会后,我到了城里谋生,找了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脱离了乡村农活的劳作,我融入了忙碌的城市生活。为了生计,整天忙于单位杂务,生活过得紧张而忙碌,俨然一个城里人似的。其实,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以前的那种恬静生活,一种怀旧的思绪便会逐渐漫延,模糊了我的眼睛,在朦朦胧胧中,我仿佛又听到了那曾经熟悉的蛙鸣……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