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我们都是许三观

发布于:2025-09-30 09:2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莫知
  初读《许三观卖血记》的年龄还不能完全读懂余华写此书的深意,但也被书中那个一次又一次挽起衣袖卖血的许三观所震撼到了,如今人到中年再读《许三观卖血记》,才发现原来许三观就是我们身边那些默默扛起生活重担的普通人。
 
  他是那个在暴风雨里不肯舍弃摩托车的外卖员;是那个凌晨3点就起床卖菜的菜摊摊主,手上的冻疮从来不说疼;是那个4点就要起床在医院打扫卫生的清洁阿姨,只因儿子去世儿媳改嫁要独自将孙子养大成人;他还是我小时候的母亲。弟弟在母亲肚子里那年父母在外地打工,家里没有杀年猪,生弟弟那年,父亲在外打工一年不见一分钱,母亲每天在土里刨食,总是想法设法卖点粮食和蔬菜换钱买点猪肉炼油给我们姐弟三人吃。
 
  他们都是许三观,是那个嘴上从不说爱,却用最笨拙、最朴实的方式诉说着什么是爱和责任的人。
 
  余华在书中写到:一乐把方铁匠儿子的头砸破了,许三观去卖了一次血;那个林大胖子摔断了腿,他也去卖了一次血;一家人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他又去卖了一次血,他说往后还要去卖血,要不这苦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可是这苦日子根本就没有尽头,许三观再次卖血是一乐二乐下乡的时候,他怕一乐二乐在乡下吃苦,送一乐去码头的时候先去医院卖了血,将三十元钱交给了一乐,让他们兄弟在乡下互相帮衬,并嘱咐他们不要乱花钱,把钱用在该用的的地方。
 
  命运从不善待苦命的人,他刚刚卖完血才十天,身体里的血还没补回来,但为了招待好二乐的队长,家里只剩两块钱的他,只能再次硬着头皮去医院卖血。
 
  李血头记得他十天前才来过,骂他“你要钱不要命了”,死活不肯抽他的血。许三观为了能好好招待二乐大队长,求着李血头抽他的血,李血头怕背了人命,一直没同意,直到之前与许三观同来卖血的根龙给李血头带来乡下的母鸡,李血头才勉强同意。
 
  卖血后许三观和根龙一起去了饭店,用来犒劳他们卖血的那碗黄酒和那盘炒猪肝,还没吃到嘴,身边的根龙就突然晕倒了,许三观手忙脚乱地把根龙送去医院,待根龙乡下的妻子赶到医院后,他又急匆匆地赶回家,拖着虚弱的身体强颜欢笑地陪二乐的队长喝酒,一杯杯辛辣的酒灌进许三观空荡荡的胃里,他喝下的不是酒,而是生活逼他咽下的苦。
 
  第二天,头痛欲裂的许三观去到医院得知根龙死了,想起根龙和阿方第一次教他卖血前要喝水,卖血后要吃黄酒和猪肝这些事,许三观哭了,他哭的不仅是根龙的死,更是他的明天,他知道自己和根龙一样都是苦命人,命不值钱,每次家里遇上灾祸的时候,能救急的只有身上的血。
 
  书中最让人揪心落泪的那段是许三观为一乐拼命卖血那段。即便一乐不是他亲生的,是何小勇的儿子,但是当二乐将病重的一乐从乡下背回家,许三观还是为了救治得了肝炎的一乐,义无反顾地去卖血,他从林浦一路卖血到松林又到黄店,差点丢掉自己的命。
 
  许三观老了以后,因为血没人要而痛哭的那段特别戳心,许三观一次又一次的卖血,帮家里度过了灾祸,他想到自己的血没法再卖了,万一家里再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办,许三观一次又一次卖血像一面残酷的镜子,照见了那个年代底层小人物最真实的生存现状:他们的爱,是如此沉重,需要以榨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他们的命,又是如此轻贱,轻贱到只能用鲜血去换取一点点生存的尊严和活下去的机会。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生活的不容易,也许就像晚上跟朋友聊天说的那样,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的一生,不过都是为了活着,虽然我们不用真的去卖血,但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血”要卖,无数人为了每月的工资过着无数熬夜加班的日子,何尝不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
 
  许三观卖血后的那碗黄酒猪肝,在今天变成了深夜加班后的一碗泡面、一根烤肠或者是一杯奶茶,方式不同,但那份沉甸甸的心意从未改变。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担当吧,无论生活怎样艰难,只要家人需要,都能像许三观那样,默默挽起袖子去“卖血”。
 
  回乡书中许玉兰被批斗的时候,许三观背着儿子们给她做了红烧肉送到批斗的地方,但她知道儿子们没吃肉,只吃了一块又舍不得吃了,叫许三观把肉带回去给儿子们吃。这一刻,红烧肉不再只是一道菜,而是一个普通家庭在苦难岁月里最深沉的爱与守望。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他们依然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彼此最后的温暖。
 
  读许三观,读懂的不仅是那个时代的苦难,更是读懂了每个时代大多数普通人的奉献与牺牲。在当今时代,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也都是在用自己最珍贵的时间、健康、精力,去交换所爱之人的岁月静好。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