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赴淄赶烤

发布于:2025-03-06 11:4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如影随行
  参加第八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回来,朋友问我这次去淄博吃烧烤没有?我说没有。到达的时候已经很晚,加上刚认识的同行不喜欢吃烧烤,不便强求;返程因为是中午,没有烧烤。
 
  我是个最容易满足的人,一次外出或是一次活动,一两件事满意就很高兴。这次活动中,遇到了北大教授陈思。听了他的一场讲座。感觉很满足。北大是我们、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心中的梦想,在接近退休之际,能聆听了北大教授的讲座,真是幸事。
 
  陈思,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哈弗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特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他在讲座中,打破了我以往的观念。
 
  我以前课上,总是认为把作家学得说得越厉害越好。比如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比如苏轼。我们称之为“四栖作家”。他写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会写散文,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会写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充满哲理;他还是个书法艺术家。厉害吧!可陈思教授说:要把作家拉下神坛,让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孩子才能接受。
 
  他以鲁迅为例:鲁迅是个吃货。他小时候的日记,记的全是家里的菜谱。鲁迅是个影视迷。据统计,他一生看过170多部影片,其中111部是美国影片。曾有人开玩笑地说:“鲁迅看没看过米老鼠与唐老鸭?”有细心人经过研究发现,他还真的看过。
 
  鲁迅还会吵架骂人。他跟梁实秋之间是通过写信吵架的。他写了70多封信骂梁实秋。梁实秋也不是怂货,回了50多封信对吗。据说这120多封信现在被整理成书,成为研究民国的重要史料。
 
  他还举一个反向例子。他讲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学生时代一直被他的母亲要求读鲁迅的书。待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骄傲地把证书拿给母亲看,但他的母亲却说:“你知道鲁迅为什么没获奖吗?他压根就没有把‘诺奖’当回事,推荐他都没参评。这位作家一生都笼罩在鲁迅的阴影之下。”
 
  另外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他讲《红楼梦》——关于妙玉的那一段。
 
  一天,贾母这一行人来到妙玉的尼姑庵。妙玉用小茶碗倒茶给贾母喝。贾母没喝完,顺手递给了刘姥姥,被妙玉看到了。妙玉就让下人把碗丢到了房子外面。
 
  接下来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他们一起喝茶。妙玉为黛玉、宝钗各准备了一小碗茶,把自己喝了一口的茶碗递给了宝玉。这可为难了宝玉。当着两个喜欢他的俩女孩的面,宝玉怎么感觉都不能把这个碗茶给接下来?他说:“我喝水多,需要个大碗。”妙玉说:“大碗是饮牛的的。”宝玉说:“自己就是头牛”,巧妙地阻止了事情的发生。妙玉说:“你今后再也吃不到我为你泡的茶了。”宝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婉拒了妙玉,又让妙玉不失尴尬。从这里我们读出了宝玉的聪慧。
 
  宝玉不但聪明,而且还很善良。他让妙玉把刚才贾母、刘姥姥喝茶的碗送给刘姥姥。妙玉说:“我就是把它摔碎扔了,也不给她。”“摔了不是可惜了吗?让刘姥姥带回去可以用。刘姥姥家比较穷,也可以拿去换钱使。”妙玉还真就答应了宝玉。这里我们感觉出宝玉善良的同时,还可读出妙玉人虽出家,但喜欢宝玉,尘缘未了,嫌弃刘姥姥,六根未净。
 
  精彩的地方很多……
 
  当我讲起这些时,我的同事说,谁说你没吃烧烤,这才是真正的“烧烤”。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