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故乡的芦苇荡

发布于:2022-06-01 06:27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潘艳
  初夏,过了“蒌蒿满地芦芽短”的季节,浓墨的绿意裹满田间地头,麦香花香果香粽香沁人心脾,在五月清凉的夏风中,熏得我们一行人,陶醉乡间,一解乡愁。
 
  这么零距离地再一次亲近故乡,得益于同乡也是多年的同事好友——“玲”(同龄人之间的称呼更觉亲切)的相邀。那天,她老家的表婶打来电话,故乡老芦苇荡里的芦苇叶枝繁叶茂,已是青绿一片,可以采摘包粽子了。听闻这个消息,可乐坏了同单位的我们,这群在农村长大的六O,七0后们,“四朵金花”一拍即合,相约回乡“采摘团”成立,随即出发。
 
  天空高远湛蓝,朵朵夏云,悠悠飘过故乡的原野,空气清新,初夏的田野氲氤着香甜的麦香,麦穗扬花,麦芒在夏日的阳光下闪耀,芒端一串串“小不点儿”,白色的小花苞似少女的耳坠,摇曳在阵阵麦浪中,煞是浪漫,传递着丰收季节收获的喜悦。
 
  来到五月的乡间,我们这群“采摘团”的六o七o后们,即刻秒回活泼的少女时代,来,摘一株已饱浆,颗粒饱满的麦穗,像小时候一样,搓开麦粒的外衣,一粒粒肉嘟嘟的嫩绿色小可爱便滚落掌间。迫不及待,一把捂入口中,久违的童年麦香在唇齿间绽放。
 
  “哈,每人仅尝一穗,不能浪费农人辛勤的劳作成果,尝一口,回味一下童年的味道即可!”大嗓门的“侠”发出友情提醒,我忍不住悄悄地又摘了一穗,放在手心,等会儿静下心来,搓一把再慢慢回味。
 
  一路欢歌,在“玲”的引领下,“采摘团”来到了她童年家乡的老芦苇荡。
 
  “玲”说,这一大片芦苇荡,在小时候可是农家的风水宝地,春天芦叶飘飘采叶包粽香,夏天苇塘水清是游泳纳凉好地方,秋天大人们采芦杆编“柴席”忙,冬天的芦花被巧手的母亲们编织成温暖的“茅窝”(一种用芦花编制的棉鞋)来过冬,四季芦苇皆是宝。如今,芦苇荡的面积相比小时候,已缩小了很多,周围渐被新农庄和新开耕的农田占用,芦苇荡里的水已干涸,只有雨季来临才有点水,芦苇也没有小时候长得粗壮。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原始的故乡风貌已越来越模糊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被眼前这一大片绿意丛生,翠翠绿的芦苇叶所惊喜。习习微风吹过芦苇荡,芦苇层层叠叠,阳光透过叶的缝隙洒下一片起伏天地,沙沙沙,沙沙沙,似低语,似浅唱,似远方故乡的原野上劳作的亲人们话家常。
 
  “此刻,远离城市的喧嚣,心宁静得只听得见这“沙沙”声,所有苦恼烦忧一并融进这清凉的故乡芦苇荡里。”温柔娴静的“静”忍不住发出感慨。
 
  正当我们还在感慨人生时,“玲”已带头扎进了芦苇荡里,大声提醒:“大家分开采芦叶,高处芦杆粗壮的芦苇好,阳光充足,叶子密且宽大,这季节刚好没有老!”。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她已娴熟地穿梭在芦苇荡,麻利地撸起芦叶来。
 
  我们也忙各自拿出随身携带的塑料袋,带好手套、口罩、防晒帽等装备,走入芦苇荡,开始行动起来。我是慢悠悠型,没有走得太远,只在芦苇荡边缘,目光所及,逮一株芦苇就撸,先从芦杆顶端最大叶子采起,无论大小,只要叶嫩尽收不弃,大大小小罗列我的塑料袋中。不一会儿,我的周围便站满了一圈圈或立正或半折腰的“光杆司令”们。
 
  哈哈,身后传来“玲”欢快的笑声:“艳啊,看你就是没采过芦叶的人,瞧身边这些光杆司令们!采叶时,需用力均匀,动作麻利,快速掐下,用力过猛,一慢就会折断芦杆了!来,学我,把高处柔韧的芦杆轻轻压低,等芦杆弯下了腰,只采顶端几片宽大的叶子,下端的小叶子们让它们继续生长,等过一段时间又会茂盛起来,我们再来采。”哦,原来采芦叶也是件技术活,行行出能手,更加佩服动作娴熟干练的“玲”了。
 
  正当我们采叶起劲时,眼前的芦苇荡摇曳纷飞,一阵旋风飘起,后面传来火急火燎的急性子“侠”的大嗓门告急声:“玲啊,醉得了,我飘逸的大风衣里外都沾满杨絮毛花,我一下子滑入沟底了,那里河床干涸,泥沙土软,踩得我鞋窝里是一窝沙。跑到最远的芦苇荡深处,却发现那一片芦苇生虫子了,叶子不但小得可怜,且片片叶子上有虫屎,没采多少!还是你们聪明,舍远求近,只采眼前芦叶,看来,人不能贪心啊!”哈哈哈,听言,我们不禁大笑起来:“女侠,你不是来采芦叶的,你是我们的开心果,是来给我们找乐子的吧!”
 
  阵阵笑声飘过芦苇荡。一直在默默认真采叶,生性娴静的“静”,从芦苇丛中探出头:“都来瞧瞧哦,采得我手软,我周围也是光杆司令排排站了,这边的芦苇叶子又嫩又干净,真舍不得落下一片,叶子小是小点儿,包出的粽子多费点叶子呗,可一样新鲜味美啊!快,我还有意外出获,这片芦苇地里还开了这么多充满生命力的小野花呢,快,给我来张特写吧!生活不仅是眼前的粽叶,还有美好和远方!”
 
  一语提醒了我们这些只为粽叶忙碌的凡俗主妇们,忙拿出手机,记录这美好的初夏时光!
 
  过午的阳光明媚,手提大包小包芦叶的我们笑成了乡间的朵朵村花。淳朴热情的农家老妈妈真诚地邀请我们参观她的农家小园。平平整整的小园在勤劳主人的打理下,果蔬喜人,一畦畦春韭,碧绿柔丝;水灵灵的水萝卜,红朴朴半卧;枝叶繁茂的桃树上,坠满红星点点的“小不点”油桃;最能勾起我们童年记忆的簇簇绿豌豆,温柔地围绕着一圈农家小园的竹篱笆,爬藤开花,结出一串串鲜嫩的“小弯月”。
 
  老妈妈盛情邀请园中采摘,老两口四季种植的蔬菜吃不完,不去市场销售,只为出门在外的儿女们常回家来采摘,尝个鲜。看来,善良的老人也把我们当成了她远方的儿女们。
 
  盛情难却,我们又雀跃园中,割起了春韭,摘起了新鲜的豌豆角,边摘边忍不住扒开嫩豆角,蹲在田间地头就品尝起来。老妈妈看着我们个个馋猫的样子,笑成了一朵花,一朵开在故乡深处最美最动人的淳朴善良之花。
 
  临别,农家老妈妈倚立乡间小路的尽头,久久挥手,风中单薄羸弱的身影让我想起了故乡深处的那片老芦苇荡。故乡深处的老芦苇荡不正像这位历经沧桑的老妈妈,曾经青春水灵的明眸已干涸,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望眼欲穿地屹立风中,坚守着故乡的家园,为远方的游子们撑起一片绿油油,充满希望和生命力的精神家园。
 
  “横塘一别已千里,芦苇萧萧风雨多”,沙沙沙,沙沙沙,故乡的芦苇荡在喃喃叮嘱,常回来看看,回来看看!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