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背带的记忆

发布于:2021-01-18 12:5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石国兴
  早晨,我去上班,刚踏出小区,就看见人行道上几位年轻的妇女推着小推车迎面走来。小推车里坐着胖乎乎的小孩,特别可爱。
 
  想到小孩,我就想起背带。
 
  那时,妇女们背孩子都用背带。背带有红色的、花色的、黑色的、蓝色的、猪肝色的,唯独没有白色的。
 
  那时,白色是最常见的一种颜色,医院里的床被、床单、纱布都是白色的,与黑色一样,随处可见。鞋底白色、内衣白色、床垫白色。除了白色与黑色,就是红色、蓝色、灰色。猪肝色,在我的记忆里也是七八十年代才有的。
 
  农村妇女喜欢用黑色布料来做背带,或者就用猪肝色的布料来做背带。为什么不用白色的布料做背带呢?因为白色代表“丧”,很不吉利,所以不用。那时的一根背带最少要背两三个小孩,直到黑色变成淡灰色,每处都破裂成几块,再用布缝补好,继续用来背一年,无法再用时才另作他用。
 
  背带一般是三个手指宽,两米多长,将背带折中往小孩背上一放,再用两端的背带从孩子腋下穿过来,再往大人背上一放,两端背带搭在大人两边的肩膀上,往胸前交叉后,再捏住两端背带往腰后面小孩的屁股上折叠好,再往回扯到胸前肚子处打个结,检查背带结实了,确保孩子不会掉下来,才能去干农活家务活,等等。
 
  大跃进时期,村妇都是背着孩子在田里插秧争工分,放卫星,搞得生活差的妇女得了病,没钱医治,望着在怀里哇哇学语的孩子流出眼泪,含泪而去。孩子在背带上哇哇的哭,但不知道母亲已离他而去,背带就成了孩子记住母亲背影的唯一记忆。
 
  放卫星这事多是插秧、挖土,看谁挖土挖得快;看谁插秧插得快,往往一丘田三五个人去插,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才能有高工分。那时,都是妇女背着孩子去挣工分的。孩子在母亲的背上,头跟着母亲一上一下劳动着、摇晃着,孩子头摇晕了就呜哇呜哇的大哭起来。母亲见孩子哭了,也不管,只顾插秧、挣工分,多分粮。大一点的孩子,躺在母亲背上,孩子在母亲不停的运动下小腿打在母亲屁股或者大腿上,孩子难受了就娃娃的叫。背带在大人小孩身上不断的磨损,把母亲的皮肤摩擦得绯红,一丝丝的痛。一天下来,整个人回到家里,骨头散了架似的躺在那里就不想动了。但是,她们还要爬起来坚持煮饭、煮猪潲喂猪,第二天还要接着去挣工分。
 
  磨损得不能再用的背带不能用时,还可以拿来做煮大锅饭、取酒用。
 
  不论是谁家摆宴席,都要用大锅煮饭招待客人。煮饭都是妇人的事,她们在男人垒好的灶上,摆上大铁锅,把淘好的米放进锅里,放上适量的水,水比米高出两公分即可,饭才能熟,不稀也不硬。这样,把锅盖一盖,用背带糊住锅沿与锅盖边,防止水蒸气流出来。
 
  用大铁锅煮饭,是要技术的,不然饭不熟,还要煮糊了,稀了,或者硬了,吃不得。这个就要看背带糊边糊得扎不扎实,全在背带上。所以,背带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那时农村里,家家户户、男男女女都喜欢喝酒。喜欢喝酒的家庭就都备有取酒的工具,天锅、地锅、取酒容器(农村用的都是木的)、围条(即背带),取出来的酒比机械化设备取出来的酒,要好喝得多。
 
  取酒时,先将地锅放在灶上,再用木制作的取酒容器放在锅上,将酒糟放在地锅里面后,再用天锅放在容器上,将背带浸湿后,绕容器与天锅衔接处扎紧,天锅上放满水就开始烧火取酒。
 
  这是我在家乡见到的背带,也是湖南人常用的那种背带。
 
  2000后,从广西流传过来一种背带,像现在湖南妇女在厨房里用的那种围裙。就是在围裙四个角各接上一根与背带一样大小的布条,下面两根短,上面两根长。先把广西背带围在大人胸前,再把下面两根背带在大人背上系好,再把孩子往广西背带里一放,小孩的两条腿朝两边下面两根背带上方伸出来,再将上面两根背带往后交叉拉紧,再拉向胸前小孩屁股上拉紧系好。为此,孩子在胸前吃奶似的望着背他的人,或笑或哭,目不转睛的望着她,好像在说:你背我去哪儿?
 
  湖南男孩娶上广西女孩,生了孩子后,丈母娘一定会专门为女孩送背带过来。送背带必须是洗三澡那天,意思是说小孩出生第三天送过来才能带给孩子健康。
 
  这种背带可以看到孩子的神情,或睡或醒、双手乱舞,那可爱的样子令人难忘。它是广西的背带,也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背带。
 
  现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与时俱进,年轻人进厂的进厂,当售票员的当售票员,帮私人卖货的卖货,就留下老人耕耘那一亩三分地。孩子可以留在家里跟爷爷奶奶学着说娃娃语叫爸爸妈妈。年轻的父母亲便拿着赚来的钱买一辆小推车。车上有玩具,可以逗小孩开心,老人看管小孩也轻松得多。
 
  改革开放后,小孩还没有满百天时,母亲不放心孩子的成长,就在家里带小孩,用小推车推着小孩去外面晒太阳,串门聊天。小孩的母亲一般要等小孩满百天后才能离开,外出打工赚钱。
 
  九十年代以前,包括我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还有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小孩,都是在背带上长大的。改革开放十年,农民还不适应外出务工,呆在家里种田喂猪。后来,在胆大的村民带领下,下海经商,到沿海地区务工,每到春节回家带回丰厚的人民币时,年轻人就纷纷走出农门到外面去闯世界,才把背带换成了小推车。
 
  为此,以前,小孩在背带上长大;现在,小孩在小推车上长大,他们的命运不同,甜酸苦辣参半。八九十年代以前的小孩是为考大学找出路而奋斗;现在的小孩是想在学校里寻找幸福快乐而前行。前者跨出农门当上了大官,后者无忧无虑,一事无成。不管怎样,2000后的人,基本上是不愁吃也不愁穿,没有吃过苦,都过上了美滋滋的好生活甜蜜蜜的好日子。为此,他们没有见过背带,也没有用过背带。
 
  再见了,背带,你留给人们的记忆永远抹不去。
 
  再见了,背带,你留给社会的将是古老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忽然花开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