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冬至时节话习俗

发布于:2020-11-29 11:5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春天的故事
  “又是一年冬至时,传统习俗正当时,节气文化底蕴深,有关话题众感思,传统特色人感慨,多种形式去纪念,内涵丰富众感悟,特别冬至要体验,习俗文化不一般,弘扬更需敢为先”。一首短诗,也许并不全面,也许并不深刻,但此时这些并不重要,关键是表达作者对节气习俗的关注,尤其在某些特殊时刻,这样的感悟更深刻一些,更直接一些。“冬至”不仅是传统节令,而且一直被民间人士所关心、重视,他们不仅纪念之,而且用传统特色彰显冬至的文化和习俗。因此,“冬至”不仅是节气,而且也是气候上的转折点。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这一天虽逢周一。但民间人士似乎对此习俗颇有兴趣,也纷纷予以纪念,许多人早已产生了浓厚的“冬至”情结,且不因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是民间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同时冬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纪念日,因此,综合诸多因素,冬至确实有不同一般的特殊意义
 
  冬至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而到了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和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故去的长辈至亲祭拜,此习俗在许多地方仍在延续。
 
  古城扬州民间习俗较多,当然对冬至也是重视的,为了这一传统节日,许多市民早就忙碌起来了。扬州人将冬至称为“大冬”,群众将其视为增岁添福的一个日子。过去在扬州民间,冬至期间还流传着一段民谣,即“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先生不放假,学生不把钱”。虽然其内容不宜提倡,也有夸张的成份,但从侧面反映了“冬至”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冬至”虽是气象上的节令,但同样被民间人士称之节日,而且是比较重要的节日,因为他们有着比较浓厚的冬至情结。冬至期间,还有一些习俗,下面简要述之。
 
  习俗之一吃汤圆、烧纸钱祭祖
 
  扬州人的传统习俗风俗是在冬至这一天吃汤圆。以前的扬州人,汤圆包好后,先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毕恭毕敬地供奉在祖先的像或牌位前;直至祭祀活动结束,全家人才能欢聚一堂共吃汤圆。“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汤圆不仅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此举也祈祷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健康。
 
  当然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习俗,即使在扬州地区,也在一定的差异。冬至期间,虽然都是吃汤圆,但有的地方是吃甜的小汤圆,也有的地方吃以菜为馅心的大汤圆,但不论是那一种汤圆,冬至节令期间吃汤圆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传统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受到民间人士的普遍重视。
 
  除了吃汤圆,扬州许多人家还有在冬至这一天烧纸钱祭祖的传统习俗,他们认为这一天是“鬼节”,适宜祭祖,于是他们纷纷行动起来,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早清明,晚大冬”,意思就是大冬时烧钱祭祖相对要晚一些,但是绝对不能少。
 
  习俗之二煎大粉、烧豆腐不可少
 
  除了上面的吃汤圆习俗之外,老扬州人还有在冬至煎大粉、烧豆腐的习俗,只是没有吃汤圆那么流行。在一些老扬州人的习惯当中,每每冬至未到,就忙开了,主要是为大冬期间的祭祖做准备。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有些人这方面的意识逐渐淡薄了,他们认为现在百无禁忌,只要摆上几样菜意思一下就行,但在过去的社会里,这方面是很有讲究的,决不能马虎了事,不管你家是富是贫,一般均要办上四至六个菜,荤素搭配,其中煎大粉和烧豆腐是必须的,到时再行三叩九拜之礼,祭拜祖先。
 
  习俗之三冬至开始“数九”,民间流传“九九歌”
 
  每年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扬州地区就正式进入了数九寒天的季节。每年的“冬至”开始,每隔九天就算一个九,依次向后数,直到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结束。此时气温已经回升,基本告别寒冷的冬天。因此,结合“冬至”后的数九天气,民间热心人士编造了一首“数九歌”,流传一时,我在上学期间就听老师讲过,至今仍记忆犹新,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今天将其奉献给广大的读者,让大家尤其是年轻的读者从中了解相关内容,领略节令风采,增强传统意识,“九九歌”具体内容如下:“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河开,六九冰走,七九八九河边看柳,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样的民间歌谣既诙谐压韵,生动形象,又易于记忆,因而流传甚广。
 
  
责任编辑:池墨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